张占斌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这是指导我们在新的历史阶段,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突破,回答了站在历史新起点的经济大国如何看、怎么办、如何干、为谁干的大问题,即中国到底向何处去和怎样去的大问题。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 经济思想 经济改革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经济思想和政策的“魂”
习近平总书记经济思想和政策的“魂”或可概括为“一个主义”“两个实现”“三个自信”“四个全面”“五大理念”。“一个主义”是指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治国理政的旗帜和理想,要继往开来把这篇大文章续写精彩。“两个实现”包括:一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即在党的领导下实现国家治理制度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二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50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两个实现”,货真价实,内涵丰富,非常值得期待。“三个自信”是指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是我们的民族精神,要刻骨铭心。归根到底,体现的是文化自信,这也是我们前行的依据和基础。“四个全面”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四个全面”是一个统一互动的整体,是一套行云流水的组合拳。“五大理念”是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挥棒和红绿灯,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思想。这个“魂”覆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方面面,抓住了这个“魂”,就相当于抓住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金钥匙”。
习近平总书记经济思想体现强烈的责任担当和国际视野
习近平总书记具有强烈的历史担当,强调发展仍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加快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习近平从历史的大视野出发考虑问题,从发展的大趋势着眼分析问题,体现着对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强烈的责任担当。他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这个梦想,就必须高度重视发展对中国的特殊意义。习近平强调,发展是当今世界潮流,发展是当代中国主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稳中求进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健康发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发展,民生改善、就业充分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活力增强、结构调整有效的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当下中国最大战略和最大政策。从经济角度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不断增加中等收入群体的数量,努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实现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宏伟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强调建立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新体制,积极推动国际经济合作和全球经济治理。“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当前,世界正发生深刻的调整变化,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复杂严峻。习近平站在全球化的历史高度,审视着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格局的深刻调整和中国可能抓住的重大机遇,他紧紧围绕和平发展战略思想和外交策略方针,成功开展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就构建开放新格局、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推动区域合作、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等阐述主张,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从提出坚持正确义利观到完善全球治理机制,从倡议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到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到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等,从亚太经合组织磋商到二十国领导人(G20)峰会,表达了中国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积极努力,中国参与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的实际行动,努力为全球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的良好愿望。充分展現了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宽阔的国际胸怀与全球视野。
习近平总书记经济思想体现了对规律的尊重和务实的思想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的经济思想体现了尊重市场规律的特点,强调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认识、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新常态。习近平特别注重将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结合起来。他提出,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三个规律。这一概括和提升,体现了尊重历史经验、尊重人类规律的可贵品质。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提出建设法治的市场经济。习近平提出关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其尊重经济规律,注重法治保障的突出特点,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坚定果敢向前迈了一大步。他还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趋势做了新的概括,提出“经济新常态”的概念,这是基于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深刻变化的战略分析,是对国内经济中长期潜在增长率放缓的深刻揭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提出,解决了如何看待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问题,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是根植于中国大地的发展经济学的新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的经济思想体现了务实的思想作风,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站在时代的潮头,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法,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牢牢把握改革的领导权和主动权。这些重要思想,体现了从制度、体制和机制结合上的一系列新探索,深刻揭示了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前进方向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理论意义及实现路径。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之后的首次地方考察活动,就选择了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并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表明了志向和决心,中国改革开放的巨轮继续破冰前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成立中央深改组,加强顶层设计,注重基层创新,改革全面铺开,改革力度、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开创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崭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经济思想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和坚持党的坚强领导
真挚的为民情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一大特点。“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后的首次公开讲话中,就鲜明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包含深刻的理论内涵和坚定的价值追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价值追求,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政治灵魂。习近平曾在陕北下乡七年,受过农村的艰苦磨炼。他了解群众疾苦,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他提议召开中央城镇化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注重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他始终关心粮食安全问题,提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始终关心耕地保护,提出“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来保护耕地”;始终关心老少边穷欠发达地区,强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四年来习近平连续在新年伊始离京考察,地点都选在贫困偏远地区。这体现了他“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彰显了他“真挚深厚、朴实无华”的为民情怀。
坚强的党的领导,强调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更好发挥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另一重要特点。历史经验表明,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够打天下,也能够治天下。党领导了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特別是领导了30多年改革开放,取得了震惊世界的“中国奇迹”。当前,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下,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说到底是需要一个坚强的党的领导,这是我们巩固政权和加快发展的关键。习近平强调要从严治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同时,他还强调必须“深化从严治党规律的认识”“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也要与时俱进。要加强党领导经济工作制度化建设,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法治化水平,增强党领导经济工作专业化能力,强化舆论引导工作”。在高度注重加强党的领导的同时,习近平对如何发挥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有深刻理解和阐释。习近平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政府转变职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建设现代政府,具有重要指引意义。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大幕开局精彩,起步稳健,其经济思想和政策还有一个继续发展的空间,因此也就还有一个继续完善的过程。习近平经济思想和政策,回答了站在历史新起点的经济大国如何看(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怎么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引领)、如何干(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谁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大问题,即中国到底向何处去和怎样去的大问题。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
责编/潘丽莉 美编/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