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园家共育”新模式研究

2017-10-30 21:50周秀梅
教师·下 2017年9期
关键词:共育交流幼儿园

周秀梅

作为现代新科技平台和技术的互联网,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和对待世界的态度,扩展了人的感知觉,增强了人分析事物的能力,重构着一个时代教育所共享的信仰和价值。互联网+就是把互联网的成果深度应用并融合到各个传统行业。

“园家共育”是指幼儿园和家庭、幼儿教师和家长在相互信任、沟通、尊重和协商基础之上共同完成幼儿的教育。它是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建立的拥有共同的目的和价值观的幼儿发展的一种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的合作关系。互联网+背景下的“园家共育”是指在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双方借助互联网平台,积极进行沟通,主动了解、支持和配合对方的教育模式。它既能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又能使教育者得到进步,实现多方共赢。这种新的共育模式已不再局限于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传统方式,引入了微信公众号、博客群、QQ群等网络互动共育方式,有效解决了传统“园家共育”中互动频率低、沟通不顺畅、效果不佳等问题,为传统的“园家共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所以说在互联网+背景下,加强园家合作,寻求多样化有效线上沟通渠道,构建新型园家合力育人机制,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园家共育”存在的问题

传统“园家共育”的实施,主要通过家长会、家访、接送孩子时的交谈、家长园地、园家联系手册、家长开放日等渠道,曾经极大地促进了园家联系和交流协作,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其缺陷也日益突出。

1.园家工作时间同步,限制了彼此间交流的时间、频率

幼儿在园时,教师忙于教育保育工作,多数家长也在上班,即教师与家长的工作时间同步。如果园家活动安排在工作日,多数家长不能亲自参加,园家活动只好安排在非工作日。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活动的机会和频率。双方很难有充裕交流的时间和充分交流的机会。

2.学生人数众多,限制了彼此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尽管幼儿园竭力开展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等活动,并充分利用接送环节给教师和家长提供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无奈幼儿园学生人数众多,面对众多家长,教师无暇一一照应,面对面的、及时的交流机会少。

3.隔代教育阻碍了园家交流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多数家长因工作繁忙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交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保姆来完成。隔代家长们的素质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和孩子成长的需求,他们经常听不进教师的建议;保姆大多不具备教育幼儿的能力,她们常忽略幼儿园的信息,或不能正确地、详细地转达通知,导致家长不能及时地、准确地掌握孩子在园的情况,进而导致园家交流的不顺畅。

4.家长没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园家交流协作

传统园家交流协作的方式是以幼儿园为中心,以教师单向灌输为主。家长是配角,是被动的接收者,没来得及思考,也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提出自己的需求,导致家长参与交流互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进而导致家庭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园家共育”新模式的优势

1. 打破时间、空间界域,创新多种沟通方式,提高共育效率

互联网+背景下的“园家共育”的内容是可以长期存储在网络设备上的,可以随时随地下载使用的。家长可以利用自己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选择网络平台自主地进行浏览、评论、发帖等操作。这种打破时空限制的“园家共育”,使幼儿园与家长之间很容易就实现了面对面、一对一的交流,增加了彼此间交流协作的时间和频率,提高了合作的效率。

2. 园家网上互动,实现全方位多角色“园家共育”

互联网+背景下园家共育平台主要有微信群、班级QQ群、年级QQ群、博客群、E-mail、电子相册等;交流的形式可以是文字、图片、语音、动画、视频等;互动的内容从班级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活动通知、幼儿成长记录,到各种育儿问题、先进的教育理念、优秀的教育经验等应有尽有。园家伙伴关系是民主的、开放的、全面的、多角色的(幼师,家长、教育管理者或幼儿);交互是随时随地进行的。这有效地促进了幼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双向互动;有利于幼儿园管理者及时掌握班级工作动态,了解教师和家长的反馈需求。可见,网上全方位、多角色的“园家共育”模式增进了园家之间、家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交流方式由传统一对多关系转变为多对多的和全方位的园家交流合作关系。

3.虚拟的环境有利于建立平等的园家伙伴关系,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

互联网+背景下“园家共育”方式由传统的面对面转向虚拟空间,交流者之间没有地位、身份的差别,更容易畅所欲言。教师在网络平台发送信息,能够异步地收集到家长的许多好建议。家长利用自己碎片化的时间参与幼儿教育,由被动的参与者变为班级建设者,有主人翁的责任感,极大地发挥了主动性和能动性,提升了班级管理质量。

三、实施互联网+背景下“园家共育”新模式

1.巧借即时通信工具,实现便捷沟通

(1)群聊群策,推进“园家共育”。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QQ和微信成为大众化的、便捷的沟通工具,利用它们发送文字、图像、语音、视频消息既快捷成本又低,容易实现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的交流互动。教师通过 QQ 群或微信群引导园家互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召集家长群聊,集思广益、出谋划策。比如,鼓励家长参与策划各类主题活动、亲子互动、集体外出游玩、收集物品变废为宝进行手工制作或环境创设等园家携手共育活动。家长也可以在群里提出育儿经验、育儿中的困惑,并和大家共同探讨,总结育兒心得,以便共享、借鉴经验。例如,家长群中有一位牙医,教师在微信群上就“如何保护乳牙” 这一问题请教该牙医爸爸,牙医爸爸很乐意地介绍了牙齿的构造及护齿方法,而且带领众家长了解细菌的滋生,让大家对牙齿及细菌知识有更专业、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教师引导家长们展开讨论,使家长们根据自己孩子情况各抒己见。这种交流方式使家长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很多年轻家长提供了宝贵的育儿经。这样的群聊促使大家共同探索、相互学习,缩短了园家之间、家家之间的距离,使得园家交流互动更便捷、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得教师、家长都长了知识。endprint

(2)借力通信工具的个性功能,及时把握共育动态信息。借力QQ 、微信等通信工具多样化的个性功能,管理员在公告栏上传幼儿园活动公告、家长须知、节假日放假通知等;群成员在QQ群文件上或在微信公众号上共享幼儿园保教常识、优秀的育儿文章、班级活动策划等,还能在QQ群相册展现、下载经典的幼儿作品、幼儿日常活动风采等;在群聊天记录分享育儿经和幼儿学习、生活、娱乐各方面的情况;在QQ空间日志或微信朋友圈分享、阅读、撰写、收藏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儿歌、故事资源。管理员鼓励群成员相互留言,提出意见建议并反馈互动;成员之间通过添加好友私聊,交流幼儿的私密话题等。通过以上通信功能,父母能方便快捷地把握幼儿的进步与不足,及时了解幼儿园开展活动的新动向,满足众多家长的“视察”需求,增强家长对老师和幼儿园管理的信任度。教师能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全方位地了解幼儿的家庭情况和个性差异,给予个性化的家教指导,有利于建立融洽、和谐的“园家共育”关系,提升幼教质量。

(3)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推进“园家共育”信息化建设。现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使得旧有的园家共育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教育工作者与家长的需求。在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可使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推进“园家共育”信息化建设。幼儿教师可以实时地通过移动互联网终端(如互动宝宝应用平台等)与家长互动,共同教育孩子,使得教育效果最大化。

2. 利用网站,实现园家多维共育

互联网+背景下,家长思想日益多元、多样、多变,借助网络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与家长及时沟通,探讨孩子现阶段的教育。幼儿园可以选择自己建立网站或者选择加入专业的网络幼教平台(如中国幼儿在线等),通过网络平台拉近幼儿园与家长的距离。幼儿园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向家长介绍家教知识,实时展示幼儿园的重大活动实况,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最新动态,进一步做好园家配合工作,促使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更有效地开展。同时,网站为幼儿园和家长提供了平等的对话平台,家长可以直接和园长、老师交流自己的看法,解决育儿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对于家长抛出的问题,教师和园长定期上网,参与讨论,与家长达成共识,融洽幼儿园和家庭的关系,促进“园家共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借助互联网平台,教师向家长发送邮件,主题是家长开放日邀请函、幼儿在园剪影或主题活动视频等,并提醒家长收看,鼓励家长回复。家长也可利用邮件向教师或园长提出意见和建议、收发节日问候等,从而实现一对一的双向沟通。在班级论坛上,教师和家长踊跃提出教学过程中的困惑或育儿经,供大家分享、讨论,实现多对多异步交流。这样的班级论坛犹如多方配合管理的工作阵地,极大地促进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班级博客和博客群上,通常陈列着教师的教案、经验总结、教学反思、教学论文,或者记录着家长参与“园家共育”过程中的见闻杂想,这是教师和家长之间相互了解、共享经验、彼此促进、共同提高的园地。教师和家长共同打造的幼儿成长电子档案,记录着幼儿精彩照片、作品展示、点滴进步、成长趣事和评价等内容,方便园长、教师、家长和幼儿利用网络在线浏览、上传、下载、储存信息。电子成长档案方便家长及时掌握幼儿在园的动态信息,也促使教育者重视动态性过程评价,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发展,使评价更客观和准确。

四、新模式实施策略

互联网+背景下,“园家共育”新旧模式联袂,虽能弥补传统模式的不足,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还须不断地总结和完善。在网络互动时有些家长习惯“潜水”,只浏览、接收信息,很少发言甚至不发言;面对互动平台上研讨的话题,有些教师和家长对真实的教育案例不做记录、很少感悟,或者从网上直接复制粘贴、敷衍了事;有时在交流某一问题时,出现有问无答情况,或反馈的情况不多,不能深入互动,更别提延伸到其他高层次问题的探讨了。个别家长将对幼儿园工作中的某些不满夸大成负面新闻,并煽动其他家长讨论、抱怨、发泄,严重影响“园家共育”的有效开展。所以,如何提高互联网+背景下的“园家共育”实效还需广大教育者的深入思考和实践探索。

1.大力宣传,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

幼儿园加大宣传力度,使家长和教师了解互联网+背景下进行“园家共育”的意义,提高他们对新模式的兴趣和参与度;要求幼儿园全体工作人员(园长、教师、保育员等)都积极参与到网络共育互动中;要求教师在互联网平台尽可能针对家长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鼓励家长回贴或发言,对于积极进行互动的家长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要求教师经常查看群聊记录、论坛、博客、幼儿电子成长档案等信息,如发现某个家长很久没上线,应及时联系,了解情况并给予帮助,提醒家长最近互联网平台增添的信息,及时把家长吸引回互动中。通过有效的、频繁的交流反馈和互动,家长意识到了自己是教育的主人,最终的受益者是孩子时,就会以主人翁的态度将“园家共育”转变为自觉行为,积极参与,发挥最大的能效。

2.结合生活和教育情境展开“园家共育”

结合幼儿生活和教育中的具体情境开展富有针对性的、真实的“园家共育”。教师把教案、主题活动策划、幼儿在园精彩剪影等发布到网上,引导家长进行讨论,以征求家长意见和建议,共享育儿理念,分享教学经验,及时反馈幼儿在园表现。同时,鼓励家长把握现实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善于思考,大胆地在网上提出困惑,分享心得。面对不同家长提出的不同问题,教师要尽量给出有针对性的答复,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应邀请相关专家参与解答和互动。家长感觉到自己的参与是有效的,是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大家的关注的,不仅能提高互动的积极性,更促使互动内容富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3.掌握合作策略,把握互动节奏,引领共育的深入

互联网上,教师结合幼儿的发展近况,提出家长关注度较高的话题,引导大家进行讨论;一旦家长主动提出问题时,教师及时答复反馈,并动员其他家长共同讨论;当家长的观点很有借鉴价值时,教师及时挖掘闪光点给予肯定,并广而告之,以吸引更多家长的参与;当发现某家长对问题有相应经验或专业背景时,教师要特地邀请该家长参与互动,以提高讨论效果;当家长们分享文章时,教师积极引导大家学习并挖掘出有价值的内容;当遇到比较有争议或有价值的话题时,教师及时渲染,邀请大家探讨;教师把握好互动的节奏,避免情绪高涨时频频往互动平台上发布信息,让家长应接不暇。幼儿园掌握有效互动策略将有助于引领园家深入共育。

4.吸收部分家委会成员,扩充网管员队伍

从家长委员会成员中挑选一些成员,成立家委网络管理会,和幼儿园一起管理网络平台,发挥家长和家长之间更易沟通、理解和信任的優势,有效地展开“园家共育”。发现互动平台出现消极或不真实的信息时,教师和家委会网管员相互配合,及时将话题转移为个别解答,进行私聊,或邀请面谈等方式进行沟通,澄清并解决问题。

五、结语

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园家互动合作共育,这是幼儿园和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瑞吉欧教育认为: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与家长和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在互动过程中,儿童既是受益者,又是教育资源的提供者。互联网+背景下的“园家共育”新方案是传统方案的补充和完善,是提升园家互动质量、促进幼教发展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南宁地区教育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共育交流幼儿园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爱“上”幼儿园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