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智英
思维品质是现代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探索和分析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展示—评研”的课堂策略,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思维品质的形成。
一、生本教育课堂教学策略中的展示与评研
生本教育核心理念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强调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地学习。课堂教学策略具体表现形态为四个基本步骤:学生先学、课堂上小组交流、课堂上全班展示—评研、总结或者巩固。课堂设计要让学生平等参与课堂活动,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让学生能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发现学习的魅力,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展示—评研”是指展出、评点、评价、质疑、讨论,在展评中实现知识建构,是学习的核心阶段。“展示”不仅展示学习结果,而且是学生展示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过程。在“展示”过程中,学生充分进行表述,展示思考的过程,同时在“展示”的过程中常常能自己发现问题。
“评研”的过程是对前端学习成果评点、质疑的过程。学生根据前端学习进行发表看法,提出疑问和作出评价。“评研”的最高境界是学生对某个学习成果引发出争论,继而形成积极思辨、争相发言的氛围。
“展示—评研”的过程能够反映学生学习效果,能够体现学生有没有學会对前端学习成果进行修正,形成新的思路,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格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含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思维的品质是指个体在思维活动中的智力特征上的差异,它是衡量一个人思维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思维品质是人的思维能力差异的表现,是智力与能力的核心部分。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比单纯获得知识更为重要,而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首要取决于思维品质的培养。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灵活性和思维的创造性。
(1)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广阔性主要表现在人们能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事物,全面、客观地分析事物。
(2)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就是善于透过纷繁的现象发现问题本质的思维品质。
(3)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性是不仅善于评价和批判他人、他事,而且更善于评价和批判自己的一种智慧品质。
(4)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思路,找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5)思维的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性是指思维方法的多样性和思维成果的新颖性,它是通过探索、尝试去发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的一种认识活动。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符合“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
三、实践活动
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创设一个好的情境,设置学习中的障碍,激起学习中的疑问等,有利于开展联想、猜想或作出一些设想等思维活动。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文章材料很丰富,涉及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多个领域,体裁有记叙文、戏剧、书信、日记、说明文等。阅读不是被动地、机械的接受型语言活动,而是一种智力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劳动。学生把课文内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出来,体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1.有准备的“展示—评研”,提升语言修养,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这项小组内活动的目的是针对学生的课前作业,教师做前置作业的设计,课堂上督促学生学习,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小组。“展示”就是学生在“前置作业”的基础上,对导学案里的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并将自己或本组的探究结果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展示出来。学生自行或在组员的协作下多次修改展示的内容,务求在“展示”中用最好的语言来表达学习成果,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从而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展示”和“评研”中的思维差异就为教学带来了充足的资源,学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被倾听、被认同、被关注的感受,同时也有被质疑、被求助的经验。课堂上,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方法,观点不同、理由不同、结论不同、思路不同、答案不同、评价不同……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知识的理解角度、深度、广度都有所不同,从而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2.挑战性问题的“展示—评研”, 锻炼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这项活动主要是学生在小组间进行互问,可以指定小组回答,也可以小组抢答。学习内容是学生在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是具有挑战性的难题。教师在这一课堂活动中聆听学生答案,及时发现问题,做出必要的追问。很多时候学生对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正是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例如,第四模块第四单元“Body language”阅读课学习中,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对“Body language”有了进一步了解后,对其他小组提出了疑问:If two men stand close to each other while talking, where cannot they be from?课堂上各小组的学生就国际留学生“How to greet people”进行讨论,分析各国留学生肢体语言的差异,然后得出结论,英国人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从而得出答案“They cant be from Britain.”
挑战性问题的展示—评研激发了他们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兴趣,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向、新颖独特地提出问题。学生的多维对话形式、交互反馈的“评研”形式促进了学生批判思维的形成,使学生成为适合民主社会发展需要的“独立的、有思想的”合格公民。学生之间的质疑,也就是思维碰撞,引发了智慧的火花,这种火花正是学生认知结构中产生出的新信息(新知识),是思维碰撞的创新成果。
3.合作与创新的“展示—评研”,共同提升思维品质
课堂上学生经常开展讨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能够克服定式思维,使思维能力得以充分发展。在课堂中,学生根据已学新知识,迁移知识,进而提升能力;根据课文续写故事结尾,设计思维导图,设计主题公园。有的学生做出PPT,有的学生画出图画并在课堂上展示,引起了其他同学的热烈反应。学生通过参与读后展示,提高了交际能力,激发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创造意识,充分发展了个性。学生在共同探究中进一步完善、丰富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生开动脑筋,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同学合作学习,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在合作中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体现理解和包容。“评研”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参与的主体,要对自己的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做自我评价,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完善自己。小组内的互评和组间的评价使每个学生更客观地看待自己,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间共同提高思维品质。
四、结语
在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发扬课堂民主,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质疑、学会思考、学会欣赏、学会包容,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给予学生创新的机会,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和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西关培英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