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了语文课程的性质,终于让语文教学的重点发生了战略性的变化,明确了教学方向,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对学生的语用训练。事实上,这一要求是非常正确的,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的语用能力非常差,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往往会出现前后逻辑矛盾等语病现象,在写作方面也存在内容空洞、语言表达生涩甚至不知所云的情况。所以加强对学生的语用训练,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是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小学语文课堂语用教学存在的问题
1.忽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在进行语用教学的时候忽视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比如,小学语文课本中《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描绘的场景非常吸引人,给人比较强的代入感,如果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充分的理解,则可以对其中优美的语言更加细致地进行揣摩,从而慢慢积累并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技巧,使语言的运用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提高。然而很多教师在讲到这一课内容的时候,喜欢一上来就一段一段地开始讲,具体分析重点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式,对于不重要的句子就简单带过,简单地认为这就是在训练学生的语用能力。其实不然,学生在接受知识的时候需要一个缓冲的过程,只有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内容,在充分的理解上才能更好地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技巧,所以教师在语用教学上过于追求立竿见影,这种教学方法是得不偿失的。
2.脱离语境
小学语文课堂中语用教学还存在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用教学的时候,不能结合語境,学生在进行语言文字运用模仿的时候,脱离实际的语言运用环境,学生只是针对语言的表达技巧进行模仿,并没有真正掌握。比如,教师让学生运用拟人的方法对河流进行造句,学生对书本上的句子进行模仿,很多学生在仿写的时候只是知道拟人的句子的模板,知道在用拟人这一方法的时候,用像、如等词再加上人的行为特点就能完成拟人造句。这种方式表面上看是锻炼了学生的语用能力,实际上却没有,学生的造句缺乏内涵。因此,教师在这方面没有为学生创造合适的语境,学生在真正运用语言文字的时候就会出现语言比较空洞的现象。
3.重写轻读
重写轻读也是小学语文课堂语用教学存在的一大问题。读是一门非常大的学问,在中国古代,读就非常受重视,古人认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读的重要性。但是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写的能力往往比读的能力更受重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写作技巧的传授,这为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学生读的东西少,即使知道再多的技巧,没有足够的内容去丰富充实又有何意义?因此,学生在频繁的写作中自然感到吃力,渐渐失去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二、语用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1.重视对文章内容的讲解
教师在进行语用教学的时候应该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语文本就是一门重积累的学科,所以教师要重视对文章内容的讲解,不要只是一味地对语句的表达进行分析。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文章的内容,对文章有自己的体会后,才能更好地领悟文章语句的优点与魅力,对这些语句进行揣摩分析,慢慢积累,从而更好地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使教师的语用教学有所成效。
2.创设语境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句方面训练的时候,应该为学生创建合适的语言情境,比如,对河流进行拟人造句的时候,可以放一些河流的视频和图片,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想空间,从而让他们可以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造句,而不是只学到拟人的造句技巧。因此,为学生创设语境非常重要,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用水平。
3.读写并重
在对学生进行语用训练的时候,教师应该在注重学生写的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读的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在写作中正确地运用语句,使写作的内容丰富,才不会在写作的时候无从下笔,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降低,使语用教学没有成效。
总之,语用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本文对语文语用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简单的建议,希望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有所帮助。同时,我国语文教育工作者还需要不断探索更有效的语用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阳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