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的情感激励

2017-10-30 10:18刘龙飞
学周刊 2017年32期
关键词:情感激励创设情境

刘龙飞

摘 要:情感激励作为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思想品德教师更应该充分运用这一有效教学技巧,做好新时期的课堂教学工作。

关键词:情感激励;创设情境;语言公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2-010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2.065

课堂的生命力在于对学生有吸引力,让学生期待去听课,认为听课是一种享受。思想品德课程内容丰富,既有品德的培养,也有政治常识的熏陶。在课堂教学中要让思想品德教学充满美丽与智慧,激发学生的兴趣,极大地调动课堂活力与魅力。瑞士教育家亚美路说过:“教育最伟大的技巧是知所启发。”只有启发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思考,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对思想品德学科的理解与感悟

要让学生走进品德与生活中来,必须依托于情境教学。情境教学的基础就是创设“情境”,情境本质上是用情感作为支撑,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将学科理论巧妙而又生动地运用到生活中来。比如,在学习粤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一课“珍爱生命、善待生命”的内容时,让学生以“寻找身边坚强的残疾人”为情境进行讨论,这样使学生了解到生命如此珍贵,作为健全的青少年更应该懂得对生命的呵护。那些坚强的残疾人令学生肃然起敬,同时,对学生思考与探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埋下了伏笔。

二、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要启发学生对品德知识的思考,需要通过案例来指导。案例教学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在教师精心安排和有效指导下,通过运用典型案例,培育学生的个人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对政治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学习“自尊自爱”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一个案例:中国游客大闹飞机事件,两名中国游客在FD9101航班曼谷飞南京途中,和空姐发生争执最后导致航班返回曼谷,警察直接上飞机抓人,起因是飞机起飞后两名乘客发生不愉快而引起的。这时,学生都露出愤怒和鄙视的目光。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警察为什么要上飞机抓人?假如你是其他乘客,你会怎么做?同学沉默了片刻,就纷纷各抒己见。有的说会好好说一顿这两名乘客,要求他们向空姐道歉;有的说这样损害了国家的形象,要出台相关法律制度;还有的说泰国航空做法有些过,因为要尊重其他乘客,他们不应该陪着“买单”。于是,通过对问题激烈的辩论,不仅引出自尊自爱认识,而且还得出尊重他人,提升法律意识的认知。

三、善于运用具有启发性的语言,激发学生思考的火花,引起学生的共鸣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教学中通过唤醒学生的思考,总结出重要结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在准备七年级思想品德《感悟青春》前,提前给学生布置作业如下:“英文字母中展示的青春”。第二天上课,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的想象才能得到充分挖掘,从生活的细节中阐述着对青春的感悟。

代表性的观点有:“h”──青春是一把椅子,只要我们相互依靠,相互帮助,我们的青春会阳光灿烂;“a”──青春让我们自由自在地遨游,需要我们用尽一生的努力去展翅飞翔;“P”──是青春的利斧,为青春的美好开天辟地;“P”——是一面红旗,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代表着新鲜的生命力;“y”──说明青春是生命的支撑,意味着青春要拼搏出生命的价值,让人生更加丰富多彩等。最终大家总结出青春 “happy”公式,青春万岁。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展示平台,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学,这才是教育的成功。

四、依托现实生活的第一手材料,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兴趣

本课程实际上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最为典型的案例,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对品德课程中的“是什么”“为什么”有了初步的了解,其次就是引导学生把对教材中的品德内容的认识融入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去。

例如,在学习粤教版七年级上册“调控情绪”内容时,学生可以采用表演、演讲、试一试等形式,直观地表现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调控情绪”这一内容时,可以设计一个游戏活动:“情绪万花筒”。找4位学生分别扮演喜、怒、哀、惧不同的表情,然后分好小组并且让各小组抢答,说错的或最后抢答的小组最后要上台表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情绪的多样性。

五、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与技巧,让学生期待与回味思想品德课堂

课堂教学方法对学生听课的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直接的影响。作为一线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特点,采用灵活生动的方法,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传统的教育是教师讲解,学生记笔记,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安排好的课程内容。于是,有人认为新课改实质上就是教师退出课堂主体,学生成为课堂的发言人。这种说法有其合理性因素,因为新课改就是要还原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不应该对课堂失去导向性和控制力,要不然课堂不是一潭活水,而是一潭浑水。由于学生阅历和知识的局限性,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是核心,而且是课堂的灵魂。而教学方法是教师达到教学目标最有利的砝码。

通过设置课堂讨论、课堂辩论、情境分析等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思考与探索,从而达到思维提升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明辨是非”这一课时,结合春晚小品“扶不扶”现象,展开小组辩论,分别找出扶的理由和不扶的原因。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对两组观点都给出肯定,并且总结出在是非选择面前应该做出怎样的抉择和怎样“有智慧地扶”,这样的课堂至今让学生难以忘记,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 林良水.巧用情感激励助力思品学科有效教学[J].读写算:教师版,2017(26):49.

[2] 杨元芳.情感激励法的思考[J].中學政治教学参考,2014(5):25-26.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感激励创设情境
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感激励的实践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论情感激励方法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