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建全 陈 赞
小桥流水,烟雨江南。1883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时称博习医院)在古老的姑苏城诞生了。百年不过是历史的一瞬,但对于我院来说,这段岁月是秉持博爱、厚德厚生的历史,是值得镌刻传颂的历史。
医脉相承,文化为魂。苏大附一院党委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以党建统领医院大局,以党建引领医院文化建设,包括医院文化建设在内的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分别荣获江苏省文明单位、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如今,传承与创新的“文化之水”正润泽着苏大附一院。
2015年8月,作为当年苏州市十大民心工程的苏大附一院平江新院建成启用,人性化、便捷化成为医院打造文化品牌的核心关注点。在“科技+”的助力下,医院在优化门诊流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方面进行深度革新。诊前智能化,通过线上线下多途径挂号、分时段预约、智能导诊等手段引导患者便捷就医;诊中自助化,实行唯一条形码管理,唯一码贯穿于就诊、检验、检查、取药的全过程。新院门诊135台自助服务机实行全自助服务。同时,医院大力主推微信公众平台实时服务,将挂号支付、实时候诊、报告查询以及来院导航转移到手机端;诊后人性化,医院做好出院患者中长期预约、慢性病预约登记和诊后健康管理,上线博习“满意云”医患管理系统,利用互联网和云技术,研发和搭建满意云信息系统,科学统计、理性分析,做到全生命周期处理投诉、表扬和建议信息,精准提升医患关系。“科技+”的背后是文化佳、品牌佳,最终的目的给老百姓带来更优化的就医体验。
在 “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引导下,我院以药学部国家级青年文明号为代表的11个青年文明号、4000多名院内外博习志愿者始终坚守岗位、整装待发,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奉献汗水。
良好的就诊环境、过硬的医疗技术、完善的品牌建设,让苏大附一院成为苏城一张靓丽的名片,走进广大百姓的心中。
医院始终重视医德文化的传承,并加强文字方面的凝练呈现。自2009年开始,医院党委启动了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活动,组织编印了《名医风范》。2012年,以我院100多位医护人员真实故事编写的《 一院百医连万家》,荣获第四届全国医院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2016年又编写了《我与新院的故事》系列编丛,收集汇总医护人员的新院心语。同时,医院重视院史院情的凝练呈现,先后推出建院130周年宣传片和平江新院形象宣传片,《苏大附一院新院形象宣传片》成功斩获2016年第三届中国医院微电影节“最佳宣传片奖”。
围绕医疗本职工作,医院倡导媒介文化的融合传播。援圭博客寄乡思,在网络博客上,我们看到全国最美援外医生——张跃明在圭亚那援建期间的酸甜苦辣。为适应读者年轻化趋势,我院院报审时度势开辟“微说”栏目,将医务人员在微信、微博发表的正能量图文及时收录刊登。截至目前,医院微信公众号已拥有8万多忠实粉丝,涵盖全国31个省(区、市),并稳居苏州市微信排行榜(服务号类)前十。
大爱暖人间,髓缘塑奇迹。2001年,一场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20小时“爱心接力”上映,供体的骨髓从花莲经台北、香港到上海,最终顺利抵达苏州,注入了江苏姑娘陈霞的体内。16年过去了,痊愈后的陈霞开始用自己的爱心“反哺”社会。多年来,她走遍了大江南北、海峡两岸,联合政府机构、慈善部门,组织发动爱心行动,募集善款,全部用于对社会弱势群体和病、残、孤人员和失学儿童等的救助。
生命接力让人们记住了陈霞口中的“恩人”——吴德沛这个名字。为了挽救陈霞年轻的生命,临床血液科带头人吴德沛教授可谓竭心尽力,每一次治疗,每一个药物都由他亲自把关,海峡两岸的首次爱心火炬在吴教授的推动下顺利传递,开创了江苏省非血缘供体骨髓移植的先河,推动了我省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蓬勃发展。十几年过去了,吴德沛教授没有停止研究的步伐,并将临床研究成果惠及更多白血病患者。近期,吴德沛团队完成的“恶性血液肿瘤关键诊疗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本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到习总书记的亲自接见。
医院始终坚持对先进典型医德事迹进行宣传弘扬,让更多隐藏在锦旗和感谢信背后动人心弦的医患故事散发芬芳,定期用“道德歌”滋润白衣心灵。医院“道德讲堂”做到一个季度开办一次,讲堂精心选取援圭亚那医疗队、抗击H7N9禽流感团队、血液科阮长耿院士、最美“铅衣人”钱晓东、平凡医者王鸣军等具有现实和教育意义的素材,弘扬身边善行义举,传播道德正能量。
2016年,医院党委坚持筑牢思想党建工作。扎实开展“两学一做”活动,全面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医院党委的积极组织下,连续多年参加“健康江苏”“ 健康苏州”等大型主题活动。全年开展党员、民主党派、青年志愿者、社会志愿者进社区、开展义诊等活动近50余次,志愿人数超过3000余人,累计社会志愿服务时间超过1.4万个小时,受益百姓数千人;通过积极组织,498名职工参与无偿献血13.3万毫升,不断涌现出孙洁这样的“献血明星”,为公益献血做出了良好的示范。
医院始终坚持党要管党,落实“两个责任”,推动党风廉政、行风建设再上水平。医院不断完善出院病人电话随访系统,开展第三方满意度调查,定期召开医患沟通座谈会和院外行风监督员座谈会,完善患者满意度评价体系。
围绕党建工作实际,医院党委不断创新思路,在江苏省内首设党建与思想政治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转化情况良好,其中药学志愿服务、流产后关爱门诊、工会文化建设、门诊服务流程改善、新媒体平台建设等研究成果已经转化为医院管理和服务患者的创新成果。目前,医院正积极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型研究。医院借助苏州大学综合性大学人文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优势,建立党建研究基地和研究生工作站,强化党建与医院文化研究的理论水平,建立“协同创新中心”,确定党建引领医院文化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