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博文
摘要:高中物理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学生的思维有着较高的要求,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比较吃力。面对老师的直接灌输又似懂非懂,即使掌握了物理知识点,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却不会运用。笔者认为,高中物理老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和实施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从而有效把握和吸收物理知识点。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探究性学习活动;组织;实施
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开展探究性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组织和实施探究性活动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明确探究的课题
探究性活动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探究的课题,一个良好的课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有效的探索。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物理老师忽视了这一点,在探究课题的选择和确定上比较随意,导致很多课题都是肤浅的、模糊的,或者太深奥、太宽泛,涉及到的知识内容非常深、非常广,学生或是觉得太简单毫无挑战性,或是觉得太难产生畏惧心理,这些都不利于探究性活动的顺利开展。物理老师要对此加以重视,在选择课题的时候要从课题涉及的内容、操作方法、课题意义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还要指导学生逐步缩小课题的范围,对课题的研究目的加以明晰,最后再明确最终的课题内容。
例如,在学习自行车摩电灯原理这方面的内容时,一开始的时候,学生想要制作一个发电机,并且具有节能性,但是这个题目的难度比较大,于是笔者提出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发电机中包含哪些物理知识?第二,发电机的发电原理是什么?第三,有没有具体的方案?第四,如何才能做到节能?提出這几个问题之后,学生都表现出一幅茫然无措的表情。于是笔者让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进入实验室,仔细研究手摇发电机。并且给学生布置以下两个探究任务:第一,通过观察和分析手摇发电机,了解发电机的发电原理?第二,调查实际生活中哪些装置上安装了发电机,并对这些装置上的发电机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对发电机的发电原理进行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总而言之,物理老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实际教学情况带领学生一步步明确探究的主题内容,保证探究主题的价值和功效,为探究性活动的顺利、高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活动的设计和具体操作
确定好探究活动的主体之后,就要进行实验活动的设计和操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考虑到的因素非常重要,也比较多,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①要想顺利开展实验活动,需要哪些物理仪器?②如何才能有效保证实验的条件?③在这个探究性实验活动中,自变量是哪些因素?④如何对变量进行控制并进行测量?⑤使用什么样的仪器进行测量?⑥在运用仪器的时候,应当注意哪些问题?⑦用来记录数据的表格应当包含哪些项目?
例如,在对碰撞的规律进行探究的时候,这个探究性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两个物体在碰撞的过程中,除了动量守恒以外,碰撞的过程还受到什么规律的制约。首先要知道需要哪些物理仪器,主要有电脑、数字实验仪、光电计时器、滑块和气垫导轨等。其次要明确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由学生进行分析,老师要引导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自变量,并且了解如何去控制变量。其中最核心的一部分就是变量的控制,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试做和讨论,并进行归纳。在笔者的指导下,学生一共做了9种不同情况的实验,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用粘扣连接两个滑块,让这两个滑块在碰撞之后一起运动,这两个滑块的质量控制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第一个滑块质量大于第二个滑块质量,第二种与此相反,第三种是两个滑块质量相等。第二类实验是用橡皮泥替代粘扣,滑块的质量也同第一类实验一样,分为三种情况。第三类实验是用弹簧圈替代粘扣,滑块质量也是如此。这样就有效保证了实验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学生得到了五点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物理老师要充分发挥好自身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发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给予一定的指示,让学生在独立探究或者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加以解决,从而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是探究性活动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物理老师要对此加以重视,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解开相关疑惑或者发现有关规律,从而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吸收和内化。在处理实验数据的时候,必须要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是对学术的一种尊重,也是保证探究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获得数据以后,发现自己和其他小组的实验数据不一样,或者与自己预期的实验数据不一样,就会产生不自信心理,对自己的实验产生怀疑。甚至想凑数或者改数。这是对实验实时的不尊重,这种情况在物理探究性活动中严格禁止。物理老师要带领学生对实验过程以及实验条件进行认真分析,还要查阅有关资料,看看自己的研究结果是否符合一些理论解释。
除此之外,物理老师还要注意的是,很多的物理规律并不能从实验数据或者实验结果中直接得出,还要基于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和演绎。物理老师在学生获得实验数据之后,要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理论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有关条件进行推理,再根据实验的数据对推理结果进行验证,从而获得相关的理论。在这个过程中,物理老师要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索,避免学生多走弯路,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组织和实施探究性学习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还能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视野和思维得到开阔,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得到有效的培养。物理老师要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的开展一些探究性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慎淼.浅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25):34-35.
[2]殷汉卿.试论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中探究点的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4):1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