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午不食易得胃溃疡吗

2017-10-28 10:25张国文
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 2017年10期
关键词:非甾体抗炎药前列腺素

张国文

近日,一则“杭州小伙为养生坚持5年过午不食,胃里形成两个巨大溃疡”的报道在网上广泛传播。该新闻讲的是29岁的青年小周平时饮食就不规律,偶尔从网上接触到了“过午不食”的养生理念,他便开始践行,并坚持了5年。小周平時偶尔也会有胃部不适,但未在意,后突发腹部剧痛。经胃镜检查,他的胃壁上长了两个巨大的溃疡(直径大于2厘米),还有咖啡色血痂。报道称,正是长期的“过午不食”导致小周患上了严重的胃溃疡。那么“过午不食”真的会导致胃溃疡吗?

导致溃疡的“祸首”是

幽门螺杆菌和非甾体抗炎药

胃和十二指肠合称上消化道,发生在这两部位的溃疡合称上消化道溃疡,也称“消化性溃疡”。导致上消化道溃疡的病因和危险因素是什么呢?

目前确认的两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可以破坏胃内壁,防止自我消化的保护机制。另外,适当注意控制细菌传播的途径,避免感染也是预防溃疡的方法之一。

非甾体抗炎药是一类通常用于治疗疼痛的消炎药物,它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介质——前列腺素的产生达到消炎、止痛、退烧作用。然而,正常组织中的前列腺素却有着重要生理作用,比如胃壁组织前列腺素就具有扩张血管,保障胃壁组织正常结构和功能,包括防止胃酸自我消化的作用。非甾体抗炎药也可以干扰血液凝固,导致和加重溃疡出血。

“过午不食”弊端颇多

“过午不食”是佛家戒律,“午”是指正午,大概中午11点到下午1点这段时间,过了这段时间,就不能吃东西。佛家戒律都是为修行服务的,不是为了养生和健康,中午以后吃饭,下午会瞌睡,昏昏沉沉,不利于学习佛法。

其实,“过午不食”并不具备宣传中的好处,反而弊端颇多。一餐混合膳食消化吸收的过程大概是4~6小时,刚好适合一日三餐。人体内消化酶的分泌,也有早、午、晚的节律性,“过午不食”会打破身体这一节律。现代人夜间活动量大,身体需要消耗能量,“过午不食”会对免疫功能、大脑和心脏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过午不食”导致的两餐之间间隔太久,胆汁长时间存在胆囊之中,易患胆结石。

“过午不食”

不会导致胃溃疡

“饮食不规律导致溃疡”这是流传最广的有关消化性溃疡的误区,逻辑是饮食不规律,吃饭错过饭点,但是胃酸的分泌不会错过,空腹情况下胃酸大量分泌就烧坏胃壁导致溃疡。

事实上,一方面,通常进食才会刺激胃酸分泌;另一方面,上消化道有自身良好的自我保护机制,不会轻易被烧坏。所以,即使你一天三餐不吃,也不会导致溃疡。

尽管过午不食并不是导致胃溃疡的原因,但不考虑社会的变化和现代人的作息时间,片面采用“过午不食”是对自己身体健康的不负责任。

(摘自《医食参考》)endprint

猜你喜欢
非甾体抗炎药前列腺素
前列腺素联合舒洛地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系统评价
研究揭示抗炎药或可治疗老年骨折
药师教您正确使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
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发生的表现及预防措施
浅析术后急性疼痛治疗中非甾体消炎药的应用与不良反应
非甾体抗炎药在犬病治疗中的应用
非甾体抗炎药在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非甾体抗炎药内镜下不同人群表现及与Hp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