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崔蕾+李洋
以国内外关于幼小衔接生态学理论、社会文化视觉等理论研究为基础,以儿童为主体,开展大量数据调查与访谈,对儿童衔接阶段适应情况及普遍存在问题的一手资料进行梳理,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原因,将视角延伸至小学、家庭,三方合作,共同探讨幼小科学衔接的策略,并尝试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幼小衔接幼儿园小学数据调查入学适应近年来,对于幼小衔接的误读仍是较普遍的社会现象,抢跑式、灌输式、训练式的“幼小衔接”屡见不鲜,甚至成了家园之间的主要矛盾。“幼儿园小学化”为什么屡禁不止?“幼小衔接”究竟难在哪里?如何做才能确保幼小衔接工作的持续性和科学性?
一、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该研究转变研究思路,以儿童为主体,开展大量数据调查与访谈,对儿童衔接阶段适应情况及普遍存在问题的一手资料进行梳理;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原因,将视角延伸至小学、家庭,三方合作,共同探讨幼小科学衔接的策略,并尝试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概念界定:幼小衔接指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和过渡。幼小衔接是基础教育的系统工程,需要幼儿园、小学以及家庭等多方面的通力合作。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研究对象
西京医院幼儿园31名教师和211名(2015年99名,2016年112名)儿童;西安市新城区五所不同体制的小学,共计45名一年级教师和2002名(2015年调查871名,2016年调查1131名)一年级学生。
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分为两套:幼儿园教师和家长问卷,内容涉及对幼小衔接的看法与做法;小学一年级教师问卷和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问卷,并从生活能力、社会适应性、身体素质和学习品质四个维度对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进行入学适应调查。
(2)访谈法。对我园大班儿童、教师、家长以及小学一年级学生、教师、家长进行了关于幼儿入学适应性的访谈。
三、入学适应研究结果分析
1.儿童入学适应性调查部分数据列举
(1)社会适应性方面。有92.4%的新入学儿童表示很喜欢小学生活,入学意识和入学态度方面表现良好,儿童愿意接受新环境,融入新群体,对新的小学生活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有50.51%的儿童知道如何表达并缓解自己的不良情绪。44.31%的儿童基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有时也会情绪失控。5.19%的儿童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会乱发脾气。
(2)生活能力方面。88.85%的儿童能够坚持每天按时起床上学,还有部分儿童自制力较差,常出现上学迟到的现象。近三成的学生不能独立完成“整理书包”的任务,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还有待提高。
一年级学生丢失物品的现象很普遍。只有63.81%的儿童保管好自己的物品,仍有近40%的儿童不能将自己的物品收拾妥当,自理能力有待提高。
(3)身体素质。体能测试优秀或良好的人数占64.71%,达标儿童占34.16%,有10人不达标。数据显示,儿童需加强身体锻炼。
(4)学习品质方面。调查显示,有81.99%的新入学小学生能完整地抄回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65.8%的学生能在8点左右完成家庭作业,31.25%的学生在9点左右完成作业,还有2.94%的学生在10点以后才能完成家庭作业。
有52.25%的学生能够坚持每天课外阅读,24.14%的学生周阅读次数在三次以内,23.61%的学生周阅读次数能超过三次。
(5)小学化倾向调查及儿童学习成绩追踪。在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调查中,有32.84%的儿童在入学前系统学过拼音知识,62.87%简单接触过拼音学习,只有4.29%的幼儿在入学前没有学习过拼音。
提前学习拼音是否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优势呢?我们又对这批儿童的第一次语文月考成绩进行了统计。我们发现,入学前系统学过拼音的儿童第一次月考成绩的平均分为96.6分,简单接触过拼音的儿童第一次月考成绩的平均分为94.88分,没有学过拼音的儿童第一次月考成绩的平均分为91.93分;对比可得,没有学过拼音的儿童第一次月考的语文成绩的平均分略低于前两者。
为了调查儿童语文学习水平的稳定性,我们对该批学生进行后续的调查追蹤。一个学期后,他们的语文成绩发生了较显著的变化。入学前系统学过拼音的儿童期末成绩的平均分为94.7分,简单接触过拼音的儿童期末语文成绩的平均分为94.87分,没有学过拼音的儿童期末成绩的平均分为94.83分。我们可以看出,入学前提前系统学习拼音知识的儿童所具有的成绩优势在一学期后消失,未学过拼音的儿童随着对拼音的熟悉与运用,成绩进步幅度很大,且已超过系统学习过拼音的儿童。
2.我园毕业幼儿入学适应性追踪调查
就幼儿园来讲,科学幼小衔接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办园理念的问题,我园未开设任何有关拼音、数学运算等具有“小学化”倾向的课程,重视培养孩子的全人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2017年2月,我们对我园16年99名毕业幼儿进行了追踪调查,了解他们在小学的适应情况,数据显示:
(1)我园毕业幼儿阅读情况良好,有60%以上的儿童能够做到每周自主阅读3次以上,有自主学习的意识。
(2)59.60%的的幼儿回家后经常谈论同学的事情,有77.78%的学生在班里有固定的好伙伴,同学之间相处融洽,社会性发展较好。
(3)通过统计我们可以看到,我园毕业幼儿中没有学过拼音的儿童的语文成绩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到学期末,提前学习的优势几乎看不到了。
3.对小学教师调查与访谈情况
通过对小学教师访谈,我们整理出一年级新入学儿童在入学适应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规则意识弱,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课堂纪律还需加;endprint
(2)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还不够完善;
(3)阅读习惯较差;
(4)情绪的控制与管理能力弱;
(5)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不强;
(6)同伴交往能力弱,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不知礼让,合作意识欠缺;
(7)倾听能力有待提高;
(8)书写速度有待提高,书写姿势需要纠正;
(9)在学习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10)提前学习错误的拼音知识,拼音发音及书写不规范,学生和老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改错纠错。
儿童入学适应性数据的调查是科学开展幼小衔接的基石。幼小衔接并不是幼儿园小学化,显性知识的灌输与儿童的后继学习也无正相关。在梳理这些珍贵数据的同时课题组教师获得了专业自信,为幼小衔接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四、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存在问题: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相互衔接又有较大差异的教育机构,在传统观念中往往容易将幼小衔接问题归结于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片面化、表象化、短时化;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对幼小衔接实践产生较大阻力;功利性教育机构的过度宣传对学前教育导向性的干扰;幼儿园教师观念已有很大改变,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仍然表现出专业上的缺乏;小学教师幼小衔接观念不一致,有部分教师观念陈旧等;已获得的实证性调查结果推广度和影响力不足等。
1.开展“幼小”跨学科合作教研
主动邀约、拜访小学,拟定并提出幼小衔接的可行性工作方案,与小学签订《友好学校协议书》,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机制。幼小衔接不是幼儿园小学化,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小学、家庭三方共同合作,幼小衔接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幼小衔接具体内容涉及生活能力、社会适应性、身体素质和学习品质等四个方面。向小学教师提出合理化建议,对参与课题的小学课程改进有较大启示,形成幼小衔接、小幼衔接的新局面。
2.双向互动,组织园校间教师、儿童互访
教师互访的目的在于了解两学段教育目标、生活环境、学习特点等。小学教师访问幼儿园主要是了解幼儿园儿童活动的场所、活动形式等整体情况;对入学前儿童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从而确定新入学班级工作的侧重点。幼儿园教师访问小学主要是集中精力观察、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前期经验和访问素材,适当改进教学内容及方法,双向靠拢做好衔接。设计阶段性的幼小衔接实践活动,为孩子们提供多层次亲近小学和熟悉小学的机会,不但可以丰富幼儿生活经验,还可增进幼儿向往入学的真实情感,激发入学的愿望,在心理上做好入学的准备;通过儿童的实践访谈信息反馈,进一步调整幼小衔接的活动内容。
3.将幼儿园课程调整为理想模式
(1)理想模式课程的三个基本观念。儿童观决定课程的起点。我们认同儿童不是没有长大的成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儿童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并且是以这样的身份成长。
聚焦儿童的学习与发展,重新认定教与学的关系。儿童自身所具有的思考和行动的力量,驱动着他们学习、成长。
我们的教育观。教师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理解儿童的所思所想,鼓励并且想方设法推动儿童的主动学习。
(2)以研促教优化课程。将幼小衔接内容目标与幼儿园课程有机结合。在主题课程中融入幼小衔接的四维度内容,每一个有意义的主题应该蕴含多种教育内涵。开设情商教育课程《比比和朋友》。该课程分为情感、沟通、建立和破坏关系等六个单元,帮助幼儿探索和了解自身的情感和行为,同时掌握一些有效应对情绪的方法,增强交往能力。使幼儿以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进入小学生活,提高幼儿进入小学的社会适应性。
(3)模拟小学。区域环境中投放与小学相关的照片、图片,学习用品及用具,让幼儿提前了解小学。与幼儿讨论,制定区域规则,物品归类摆放并养成整理的习惯。“我的计划”活动,提供一日活动计划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计划来完成,帮助幼儿懂得合理安排时间及养成做事不拖拉的好习惯。数学区创设“毕业倒计时”,引导幼儿认识日历,感受一天天临近毕业的自豪与期待。 为幼儿配备个人收纳箱,提醒幼儿学会看管好自己的物品,提高幼儿自我服务能力与责任意识。
4.参与+体验,引导家长科学衔接
课题进程中我们特为家长开展“幼小衔接专题讲座”“家長沙龙”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教师、家长,多角度解读幼小衔接。与家长共享课题组的调查数据,对焦点问题给予详细解答,有理有据的专业解读、深入交流中,有效的扭转了家长幼小衔接的看法。
参考文献:
[1]李敏谊,刘颖,崔淑婧.国外近10年幼小衔接理论研究综述.比较教育研究,2010,(5).
[2]张宏.幼小衔接的问题与策略.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