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微课导学,为个性化教学打开了一扇窗。在分析微课导学案个性化教学的内涵和存在问题基础上,通过微课导学案个性化教学案例分析评价,思考基于个性化教学的微课导学案深度学习设计。
关键词 微课导学案 个性化教学 深度学习
微课导学案是技术融合教育的产物,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然而,以微课为中心的微课导学案往往带来知识的单一化、微型化、浅层化,不能促进学生深度的个性化学习。为了促进学生进行信息深度加工、建构知识体系,有效获取资源,不断满足其个性化学习需求,我们应该对微课导学案进行深度学习设计。
一、微课导学案个性化教学的意蕴
微课导学案是采用网络微课视频和纸质文本融合的形式,通过微课视频对导学案中精心设计的问题(如单个的知识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进行精彩讲解的一种个性化学习方案。微课导学案以“学”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特别对于学困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微课讲解来辅助完成导学案的学习,同时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借助微课导学案中的拓展和提升环节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认识。此外,通过导学案能使孤立的微课关联化和体系化,从而消除知识的碎片化,促进知识的连通和融合创新,这样的微课导学案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华东师范大学邓志伟教授认为:“个性化教学,是充分考虑个体学生个性和需要,并且采用灵活步调,充分发展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结合实践研究,笔者认为,个性化教学就是教师用个性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个性、完善个性、发展个性的教学活动。概言之,个性化教学就是尊重学生差异的教学。
微课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微课导学案个性化教学,就是教师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利用符合学习者特征的个性化微课和导学案来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掌握学习技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学活动。
二、微课导学案个性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个性化学习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度学习是促进有意义学习的重要方式。将深度学习与个性化学习有机结合,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但当下微课导学案个性化教学过程中还有诸多问题。
1.内容设计一般
微课导学案的教学设计应基于学情、基于教材“二次开发”。但是部分教师对微课导学案精髓把握不准、理解不透,导致导学案内容多数只是一个简单的信息组合,只是简单地复制教材。所选择的微课不能与学科进行有效关联,未有基于问题的多维知识整合。
2.微课应用不当
合理利用微课可以辅助教学,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但导学案中对于微课未能择优使用,有的选课内容不当,没有针对性;有的教学环节不全,吸引力不强;有的微課满堂放,影响教学效果。不少教师为了微课而微课,在课堂教学中,将原来连贯的讲解机械地穿插微课,从而将课堂时段切割,使本来系统化的知识结构生硬地撕裂、拆散,人为造成学生“思维断点”。
3.教学策略偏颇
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实施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的简单集成。但不少教师在课堂中未能充分凸显学为主体的策略,过于强调教为主导、技术至上,导致学生认知超载、兴趣缺失。
4.评价方式单一
为适应不同个性学生的发展需要,课堂评价要求做到评价角度、方式、手段多样化。但常态课堂下,不少教师重一维,不重三维;重问题不重学生,只关注元认知的发展,未注重对思维品质的测评。
三、微课导学案个性化教学的评价
正视当前微课导学案个性化教学的种种问题,我们有必要对数学微课导学案进行合理评价,以更好地促进个性化教学(见表1),但在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个视角。
1.教学目标精确
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规定了“教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学到什么水平”,制约着教学的方向。目标设计时,一要具体,可操作、可观测,使内部过程和外显行为相结合;二要合理,目标数量不能太多,注意目标排序应与教学过程一致;三要科学,依据课程标准、切合学生实际,既要设计好基本目标(底线),更要兼顾各层次学生的发展目标。特别是教学目标的设计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识记,要为促进学生发展高阶思维能力而设计。
2.问题情境精当
精当的问题情境,能形成一个巨大的磁场,助推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情境创设时,一要距离近,要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二要时间短,要能直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三是生成好,要能围绕主题,体现数学本质,利于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3.活动探索精致
(1)主体凸显
学生是探索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当为学生的“学会”开放探索的时空,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进而体验探索的乐趣。同时要正确处理好教师的有效指导、微课等资源的介入与学生自主探究的关系,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学习经验从而“融学”,并不断发展为“会学”。
(2)尊重差异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从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难易适度、梯度恰当。教师要通过追问,去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微课安排要注重全程关联策划,选择的微课质量要高,微课融入课堂时机要合适,要能促进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迁移与应用。
(3)拓展有度
文本设计要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留有空白:一是方便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二是方便学生对教学拓展内容进行适当补充,满足差异化学习需要。目前,大多教师看重对学生学习的障碍点、空白点、发展点进行拓展,导致学生对参与所拓展的教学环节失去能力、动力、活力[1]。因此,教师选题要典型,对其进行变式与拓展要适度。
4.知识总结精要
在教学中,教师要对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一些思想方法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对此过程中的一些错误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辨别,深化其认识,促其“生长”。课尾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归纳和总结,并通过微课来“回味”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学会对知识进行提炼,体会数学的思想和应用,将感性的认识升华为理性的认识。endprint
四、微课导学案个性化教学的应用思考
在信息量巨大的网络环境中,微课导学案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但各种微课的推送消息使学生对知识的注意更多的是在感官的“浏览”活动或者“好奇”上,频繁的注意分散和注意转移直接影响知识学习和理解,影响学习效率。因此,如何设计促进深度学习的微课导学案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1.注重激发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都为了学生的学,并且为了学生学得更好、更有效。因此,教師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合理规划流程,注重情境创设,使之既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发生联系,又与之产生矛盾,促使学生在心理上由好奇到产生学习兴趣。在微课导学案中,微课不能只是简单的对传统课堂的实录,在注重其知识性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其创新性、趣味性。教师录制或者选择的数学微课要有机融入到导学案中,让具有故事性、情节性与情境性的优质微课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与助推学生的思考兴趣,促进个体的知识意义建构。
2.注重引发思考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的动力。微课导学设计要把创设问题作为重点,使问题成为推动学习者去思考和探究的纽带,成为其他教学环节顺利开展的中心和保证[2]。因此,我们要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通过层次性、综合性、启发性、典型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来点燃学生探知的火苗,让学生学会自主探求问题答案,并促进学生知识的同化和迁移,促进有意义的学习,并逐步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3.注重培养习惯
个性化学习和深度学习都积极引导学习者独立思考、主动探索,注重学习者良好习惯的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并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除了要注意培养学生勤学善思好问的习惯外。在网络平台下,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教师要对其进行专项的辅导和训练,教给他们上网学习的正确方法,并联系家长共同培养学生自律的习惯。通过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意识、养成自主学习数学的品质,从而让学生在多维互动中释放出“本质力量”,实现“自觉成长”,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3]。
4.注重经验积累
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在微课导学案设计中,应以学生已有经验为起点,精心设计、安排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数学的观察、实验、猜想、验证、反思与建构等活动中,积累探究、操作、建立模型的经验,感悟数学的理性精神,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创新思维品质和能力。教师利用微课进行个性化教学,也经历着“研究—实践—反思—再研究—再实践—再反思”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收获着、成长着、快乐着。希望教师通过分享各自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此推动其教学研究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从而让经验的“根”扎得更深,知识的“树”长得更壮。
5.注重多元评价
微课导学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自助餐”式的学习体验。我们要根据实际学科情况设计个性化教学评价维度,建立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程内容的评价标准,从而让“自助餐”吸引学生的胃口,并使学生选得正确,吃得有营养、有价值。基于微课导学案个性化教学的评价应将学习资源、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和学习反馈等作为评价对象,来建立评价的策略。评价的着眼点不能仅仅是学生能否掌握知识、能否应用知识,还应注重对学生在探索活动中的整体评价,如,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独立思考与认真程度,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水平,在活动中的投入程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的数学问题思考的准确性、广阔性、灵活性等等。
微课导学案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打开了一扇窗,为教师个性化教学开辟了一条充满魔力、活力、动力的探索之路。需要注意的是,微课只有通过导学案才能真正起到导学中的路线图的作用,才能使孤立的微课被关联化和体系化[4]。在微课导学案应用中,教师除了要提高自身素质,在关注一些技术性问题的同时,更应该回归教学本质,拿捏好微课融入课堂教学的时机,使微课导学案更科学、更合理地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 葛余常.运用微课拓展初中数学教材的探索[J].教学与管理,2017(3).
[2] 刘小晶,张剑平,杜卫锋.基于五星教学原理的微课教学设计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1).
[3] 葛余常.培养学生自悟习惯助推学生自我成长[J].中学数学杂志,2015(8).
[4] 葛余常.微课导学案的应用探索及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6).
【责任编辑 郭振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