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小说不同于一般的叙事性文体,它能够提升学生个性解读能力,丰富情感体验,完善人格修养,升华人生境界,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苏教版还是人教版,都有分别选自《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儒林外史》这五部明清小说的课文。尽管这种体裁的选文不多,但每一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选编文本时尽管作了改编,但依然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厚重的中华文化。然而,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么没有体现出古典白话小说的文体特征,其教学缺乏文学性,要么采用机械、僵化的方式解读文本,套路化地教学小说。因此,教师应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引导阅读,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古典小说认知体系。
一、回归小说,突出文体特点
小学生初读小说,要让他们对其有个清晰的认知,知道小说的三要素,厘清人物、情节和环境描写的关系,发现小说中的人物活在情节中,情节中的语言、行动、内心描写刻画着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烘托着人物形象,又不断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1.梳理故事情节
情节是小说中有因果关系的故事或事件,具体地说,它是作者为了表现主题、刻画人物,对生活进行选择、提炼、构思、集中的供人物活动的一种典型的生活领域。它是作者构思的形迹化、思维思路的外化。教学中,要使学生理解小说中所反映的生活情境,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小说进行整体认知,对故事情节进行探究,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掌握小说的大概内容。所以小说教学首先要梳理故事情节,能用简洁的语言或简明的图表表现出来。如《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梳理为:一打,漂亮村姑,劈脸一棒 ;二打,八旬老妇,当头一棒;三打,白发公公,一棒打死。这样,通过梳理情节、把握小说的脉络,就能了解事件的始末,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也为理解人物思想的发展提供铺垫。
2.分析人物性格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他蘸满了作者的情感,饱含了作者的爱恨。人物的选择往往具有典型性。在小说中,对人物的描写手法多种多样,包括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肖像描写等。因此,在掌握人物描写手法的同时,教师应该确保学生真正地阅读,静下心来把自己摆进去读,从中体会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林冲棒打洪教头》中的英雄好汉每一个都塑造得栩栩如生。每个人讲话的腔调,每个人的用语、口气都有自己的特点,看到小说里的文字就像这个人当面跟你讲话一样,非常鲜明。
3.关注小说环境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客观的,而写景之人则是有情的,作者对任何景物,总会有自己的感情。小说中的环境其实就是人物得以生存的场所,故事情节得以发展的背景。小学古典文本中的环境更多的是自然环境,《三顾茅庐》中的冈前景物描写、《三打白骨精》中的山势险峻等都应该是我们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讨论的知识点,具有点染性、审美性,起衬托作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二、回归文学,提升审美素养
教小说不是教学生写小说,而是教学生怎么读懂小说,教给学生文学创作的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即小说的语词、句式、语气、细节、手法、结构、视角、修辞等,是学生小说阅读中很少注意的[1]。需要教师通过品味语词、解析句式、体会语气、分析结构、赏析修辞、掌握视角、赏析细节等途径,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1.扎根语言教学
古典白话小说从“话本”发展而来,语言特色更为鲜明。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揣摩品味语言,在语言的表达、交流中去构想鲜明的形象,体验独特的情感。让学生自己看到小说情节的波澜,自己品出小说的美。如明末清初的学者金圣叹曾这样评价《水浒传》:“《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这句话是说《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将的形象各不相同,人物的个性特别鲜明。教学时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过小说叙述的语言读出英雄好汉的个性特点。这样,通过学生学习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小说语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2.揣摩描写手法
小说中的描写有白描、工笔;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有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等等。揣摩小说中的描写手法,重点是揣摩小说的人物描写。《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中,主角应该是林冲,按理说对主角的刻画应当泼墨如雨,满段满篇。但是课文对洪教头和柴进这两个人物所花的筆墨却很多。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发现、揣摩这是为什么?明白为了表现一个如此这般的林冲,就用一个如此那般的洪教头与之相对,进行衬托。越是这样着墨铺粉洪教头的气势汹汹,越能反衬出林冲的武艺高强。然后可以告诉孩子:“我国古代的绘画,为了突出人物面部的线条、表情和色彩,就在画的背面铺上一层白粉,来进行衬托。古人在评点水浒的时候,就把这种绘画中的技法,引用过来,也叫“背面铺粉法”,相当于你们说的反衬。”接着让学生再去赏析对林冲武艺高强的背面铺粉法的另一个人——柴进。体会越是着墨铺粉柴进对洪教头的敬重,就越能衬托出林冲武艺高强,素有威名。经历这样的揣摩过程,再读其他作品时,相信学生就会有一双文学的眼睛。
3.赏析独特之处
小说的文本体式决定了小说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小说“不同的教法”。每一篇小说都有自己的文本体式,都有区别于其他小说的独特价值。而它的独特之处与独特价值正是我们要读这篇小说,教这篇小说的内容所在。如《三顾茅庐》中三个精妙的比喻,“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刘备听了顿时茅塞顿开,像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我得到了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结构大体相似。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反复朗读,明白比喻句中喻体和本体之间的关系,并从中体会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以及与刘备之间的亲密友情。
当我们关注小说的独特价值后,学生就会积累大量的小说解读方式,能够综合运用或选择这些方式去解读作品。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可以用先前学习的解读方式解读后来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运用所学,达到学以致用。endprint
三、回归文本,拓展阅读境界
在理解、欣赏的基礎上把握主题思想,重新回归文本,读懂作者的表达意图,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研读小说的能力是小说教学的最终目标。这就需要教师搜集与作者、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深入理解作品产生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探究作品的情感与思想的蕴涵及其社会价值,搜集相关作家作品的评论研究资料等,深入浅出地带领学生在小说里走个来回。
1.引领精神享受
文学作品一般较含蓄,主题不显露。我国传统小说有这么一句话:小说中偶有说教,便成败笔。教学小说时,同样如此。比如当学生阅读《少年王冕》后,无需说教,是否会产生这样一些隐隐约约的感觉:真正的读书人就应该孝顺、勤奋、高洁,才堪称“儒林楷模,学者榜样”;自强、自立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会滋润人们的心灵;生活中总会遇到艰辛,但只要你始终热爱生活,美丽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这样才能真正进入精神享受的王国。文学是引领人走向真善美的艺术形式。读完小说,学生若有所思、若有所悟、怦然心动、潸然泪下而不说出来,理想的小说阅读境界应该如此。
2.拓展小说表达
古典白话小说类课文独特的文学性使其具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所以阅读赏析小说后可以创造性地设计拓展内容,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拓展阅读境界。如尝试让学生点评故事中的某个人物或其行为,寻找精彩段落模拟说书,扩写小说中某个简略情节,对小说的某个细节或突出特点来进行仿写,选择有可比性的小说或作品进行比较阅读等等,深入进行小说的研读。
3.体悟传统文化
课文中选用的白话小说都来自于优秀的古典名著,但一斑并不等于全豹。学习选文后,教师可以巧妙设疑,充分发挥整本书阅读的“引子”功能,由一篇引领整本书的研读。如《三打白骨精》一文可以有两种教学指向:一种是把学生引向《西游记》的阅读,另一种是把学生引向中国古代 “三”字的故事阅读。如果教师能够把这方面的知识适当讲出来,那么就为以后阅读与“三”有关的作品提供了指导,甚至对其他与数字有关的作品的阅读也会有指导意义,如《七擒孟获》等。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打开了中国古典名著阅读之门。
古典白话小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教师要清晰其教学价值,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回归小说、回归文学、回归文本,引领学生感受古典白话小说的魅力,激发阅读兴趣,带领学生走进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其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荣生.小说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陈国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