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毅峰
摘 要 提升学业薄弱学生的成绩既是初中教学工作的重点问题亦是难点问题,若不及时、科学处置,必将导致“短板效应”,严重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为解决这一问题,各校在分层辅导和教学补偿上做了大量探索,虽取得了一些成效,却存在着精准性不够、时效性不强、回报率不高等问题。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释了如何从加快速度、重视温度、提高精度、拓展宽度、调节深度、达成效度六个方面做好薄弱初中生的分层辅导与精准补偿。
关键词 初中教学 薄弱学生 分层辅导 精准补偿
分层辅导好比“搭建平台”,即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搭建与现有认知水平相适切的辅导平台;教学补偿好比“修补台阶”,即为学习相关知识有困难的学生找出认知破损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修补。分层辅导和教学补偿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各初中校也高度重视,但在现实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精准性不够。部分学校在对薄弱学生进行分层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把学生成绩高低作为分层的唯一标准,未能综合考虑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导致后期分层辅导工作精准性不够;部分教师在教学补偿前缺乏充分的调查研究,未能找到薄弱学生的真正薄弱环节,导致后期教学补偿工作精准性不够。其次,时效性不强。部分学校,特别是新优质初中学校,在分层辅导与教学补偿工作中缺乏时效意识。有的工作开展过迟,导致错过了最佳时机,弥补时须要付出更大代价;有的工作开展过早,尚未到最佳时机就提前行动,导致做了不少无用功;还有的在工作中只求一步到位或一次到位,未考虑到循环性、周期性、上升性,未能收到良好效果。再次,回报率不高。在对薄弱学生的学业帮扶和提升工作上,我们的学校和老师不可谓不尽力,除了课堂上的关注,还要加班加点用上自己和学生的课外时间,甚至占用不少休息时间,但和师生在时间、精力上的大量投入相比,我们取得的回报却比较低,往往事倍功半,薄弱学生提升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依据学校实际和自己的教学实际,笔者提出做好薄弱学生的分层辅导和精准补偿工作的“六度”思考。
一、加快速度:分层宜趁早,补偿宜趁热
1.分层辅导宜趁早
多数初中学校的学生到了初二年级第二学期或初三年级才会出现明显分化,届时再为这些薄弱学生搭建不同层次的辅导平台不迟,但新优质初中的生源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比很大,不少学生小学阶段的基础不扎实,或未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或家庭教育和辅导严重缺失,生源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以我校2016级初一年级学生入学时统测数据为例,优秀、合格、不合格学生占比分别为25%、45%、30%左右,学业分化人群已经成形,若不趁早分层“治疗”,这种分化在开学后不久就会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2.教学补偿宜趁热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描述了人类大脑对事物遗忘的规律:“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多数当天学习的知识在第二天仅存三分之一左右,若不趁热补偿或复习,一周或一个月后更是所剩无几,到那时,即便师生齐心协力修补某个“知识台阶”,其他关联的“知识台阶”却基本消失殆尽,这样就会得不偿失。
二、重视温度:做有温度的教师,建有温度的课堂
1.做有温度的教师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大批新理念包围了教师,一批新设备涌入了课堂,让人应接不暇。但这些新理念、新设备固然可以立竿见影地提高课堂的技术含量,丰富课堂的形式,促进课堂更加高速地运转,但却未能同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不仅如此,不少教师、不少课堂还因此失去了原有的“温度”。机器追求的永远是速度,而人关心的首先是“温度”。我们固然可以充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对薄弱学生施以“高效”的辅导与补偿,但如果我们的老师不是一个温暖的人,不能温暖他人,不能让学生喜欢,即便技术含量再高,学生也会选择逃避。
2.建有温度的课堂
教育应该是唤醒,“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种唤醒不应是暴风骤雨,而应带着恰当的温度,像和风细雨一般抚慰与滋润学生的心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用鼓励的眼神、会心的笑容、肯定或赞美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温暖的;我们要用课前的精心准备、课中的循循善诱、课后的耐心辅导,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是温暖的。
三、提高精度:落实“精准扶贫”,做实“补偿作业”
1.落实“精准扶贫”,必须做好“精准分层”
过去,我们习惯于只依据考试成绩,将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这样分层虽考虑并体现了学生当下的学业成绩,重点关注了结果,却未充分考慮到造成这种结果背后的原因。
我校在分层中的实际做法是,既考察学生的智力因素,也考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将学生分为A类生(能力强、态度习惯好)、B类生(能力强、态度习惯薄弱)、C类生(能力薄弱、态度习惯好)、D类生(能力薄弱、态度习惯薄弱)四个层次。能力薄弱的提升能力;态度和习惯薄弱的辅导态度和习惯;两者都薄弱的,先重点解决态度问题,再解决能力问题,因人而异。
2.以“补偿作业”为主抓手,做实教学补偿
我们对“补偿作业”的布置有着明确要求,必须针对学生实际分别设计和布置弥补知识缺陷、修复思维断层、排除拓展障碍三种不同类型的作业,确保对症下药。
(1)弥补知识缺陷
我们时常听到某些老师的抱怨,他们为薄弱学生反复辅导某一知识点后,仍有部分学生无法理解掌握。其实,学科知识一环接一环,如果学生没有掌握上一个环节的知识,教师再多重复也是徒劳。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仔细排查,找到知识缺陷究竟发生在之前的哪一个环节,通过设计和布置弥补知识缺陷型作业加以补偿,夯实学习基础。
(2)修复思维断层
有时学生已经理解掌握了相关知识,可对于待解决的问题却无从下手,两者之间出现了思维断层,无法建立有效联系。这时,我们就应该设计和布置修复思维断层型补偿作业,既然薄弱学生的思维暂时无法一步到位,我们就要为他们在断层间架设思维阶梯,帮助他们循序渐进地思考,优化思维品质。endprint
(3)排除拓展障碍
有时学生知识点清楚了,解题思路明确了,题目也会做了,可一旦题目稍有变式,就又做不出来了。这时,我们就应该设计和布置排除拓展障碍的补偿作业,在不改变知识本质特征的前提下,通过不断变化形式和结构,让薄弱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提升拓展能力。
四、拓展宽度:注重内容的丰富,关注形式的多样
1.辅导和补偿要有丰富且具体的内容
为尽早避免和及时修补薄弱学生的学业“短板”,我们建立和完善了“三本一单”制度,即学生的“课堂笔记本”、“错题本”、“家庭作业记录本”,以及教师的“作业完成情况记录单”,从入学第一天,就抓紧、抓实、抓好学生特别是薄弱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让学生从培养良好习惯做起,每天进步一点点,体会“会学轻松”的正能量感觉。
2.辅导与补偿应注重形式多样和寓教于乐
如我校在各年级进行了思想品德手绘小报比赛;结合思想品德学科各阶段的教学内容,在初一年级开展了“爱拼才会赢”活动,在初二年级开展了辩论赛活动,在初三年级开展了“一站到底”活动;我们还为获胜和取得进步的班级、团队、个人颁发奖状、奖品,并加大表彰的范围和力度,调动了广大学生特别是薄弱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乐学成功”的正能量氛围。
五、调节深度:控制数量,提高质量
1.注意不同层次学生辅导与补偿的数量和难度
以我校初三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为学生准备的分层资料为例,A类生拿到的是6000字的“完整版”,B、C类生首次拿到的是3000字的“核心版”,D类生首次拿到的则是1000字的“精华版”,难度和数量依次递减。当然,类似这样的资料、作业或其他学习任务的布置都是教师依照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和状态进行匹配的。
2.建立薄弱学生“学业监护人”制度,提高辅导与补偿的质量
为每一个薄弱学生配备至少一名教师作为“学业监护人”,定期對薄弱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学业帮扶;我们在每周的集体备课活动中增设了“三必须”环节,即必须对各年级、班级薄弱学生的学情做一次分析,必须探究一个关于薄弱学生辅导与补偿的小问题,必须分享一次转化薄弱学生的心得体会。
六、达成效度:“教学—学会”、“苦学—乐学”、“低效—高效”
我校每学期都要对薄弱学生分层辅导和精准补偿的效度进行评估。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在任教班级建立《薄弱学生发展档案》,定期观测和记录每一位薄弱学生的变化;要求班主任、“学业监护人”以及科任教师在辅导与补偿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业成绩这一终端指标,还要就“教师教会还是学生学会,学生是苦学还是乐学,学习低效还是高效”这三项指标对薄弱学生进行科学评价,做到既关注结果,也关注过程,更关注未来的发展。
面对薄弱学生这群有难度系数的“原材料”,如何把他们“加工”成优质“产品”,离不开教师的深入思考,更离不开师生的扎实行动。我们必须怀着“工匠精神”,带着一种情怀、一种执着、一份坚守、一份责任,用心耕耘,认真做好分层辅导和精准补偿等工作,让薄弱学生能够在学业上每天进步一点点,做更好的自己。
【责任编辑 郑雪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