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婷
摘 要: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一直是高等教育机构广泛关注的问题,并且近年来,各大高校也在不断探索和分析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特点,寻找有效的措施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大学生活作为多数大学生走出校园踏入社会的最后一环,在大学生正式工作之前,针对其心理和行为特点,及时纠正消极、不良的心理情绪,帮助其以积极、乐观的状态进入之后的工作和生活,是大学教育开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对提高和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素质 提高 培养
大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其心理素质发展尚未完全成熟,面临即将踏入社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的问题,很多人生议题都蜂拥而至,导致心理素质问题逐渐突显[1]。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人际交往冲突、情感冲突、职业选择冲突等等各类问题,容易让大学生处于迷茫、紧张压抑、混乱、空虚等心理失调状态,部分学生可以很快的调整过来,但对于心理素质较差,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的学生,他们很难自主的处理这些问题,长此以往可能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由此大学心理素质教育的开展极为重要。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特点
笔者查阅、统计、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研究的各类文献,总结并归纳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特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总体状况,大学生的性别、身份、年级、专业、家庭环境、社会背景、居住环境、家长的教育方式、婚姻状况等因素都对大学生心理素質的发展有不同长度的影响;②我国大学生心理素质从整体上看,偏属于积极、健康、正向,但有极大的提升空间;③我国大学生心理素质整体均衡,个体不均,喜忧参半;④男生在认知、环境适应性、学习适应性方面相比于女生更具优势;⑤心理素质的发展与年纪、年龄并不是呈正比关系,但在求成性、生活适应性方面高年级学生优于低年级学生;⑥大学学生干部心理素质优于非学生干部;⑦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心理素质特点存在差异;⑧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有较大的差异,尤其是权威型最优、专断型、忽视型、溺爱型等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学生,心理素质发展趋势较差。
二、大学心理素质教育开展的重要性
从心理素质本身的性质而言,通常将其理解为以先天为基础,在后天成长环境中形成和改变,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化。人的心理素质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即可发展性、综合评价性、基础性[2]。大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关键性环节,同时也是从学生时代走入职场的最后一环,因此此时期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拥有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学生,才能在学习和将来的工作、生活中,将自身的需求、愿望、目标以及理想以积极端正的心态实现,由此大学心理素质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的人格品质、行为能力、气质、人生价值观等各个领域向正常积极的趋势发展。大学时期是青年期向社会化时期转变的关键过程,也是学生面向未来的过渡时期。在此阶段不仅要教授其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培养其道德思想素质,更要进行心理素质教育,让大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姿态走出校园,融入社会,进而进一步的进行自我发展。
三、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对策
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方式。指导中心的建设以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核心目标,设置符合大学生年龄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全校进行宣传,定期组织心理辅导系列讲座及相关活动,并且通知到位,鼓励教师、学生共同参加[3]。另外,要求各班级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在日常生和学习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普查和危机干预等活动,对于心理素质较差,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开展个别咨询、团体性辅导,注重所有学生的素质拓展教育和训练,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促进其健康积极的生活和学习。
2.以学生为主体,展开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不被消极、负面的情绪影响和击倒,帮助其建立学习和工作信心,但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部分学生会将其列入敏感性话题之列,尤其是性格本身就比较内向,或是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会认为接受心理素质教育会被嘲笑,认为自己有病,感到自卑,从而产生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心理素质教育的开展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时,以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待,让其放松心情,以平常的心态对待这个问题[4]。其次,有效利用校园内部资源展开间接性的心理素质教育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比如校园小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等都可以作为心理素质教育开展的载体,可以创办“心理橱窗”、“心灵解读”等心理专刊,普及心理健康常识的同时鼓励其宣泄自己内心的不良情绪,以匿名的形式与心理指导者进行交流,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还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播放有助于心理调节的优美音乐,校园网则可以刊登一些趣味性的心理文章和测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改善和调节自身的心理状况,最终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结语
大学在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同时,举办一些形式多样、趣味性且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有助于缓解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压力。面对日益突出的大学生心理素质问题,只要学校将其重视起来,并且针对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干预,能够有效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良好的心态踏入社会。
参考文献
[1]王沥滢,孟勇,王超明. 大学生心理素质与时间管理倾向、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01:51-54.
[2]王鑫强,游雅媛,张大均. 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修订版在大学生中的信效度及与心理素质的关系[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0:161-167.
[3]胡义秋,周明星. 大学生心理素质优化研究——基于湖南某高校积极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的实验分析[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02:88-91.
[4]王鑫强,苏志强. 大学生心理素质之个性品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视角[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110-114+19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