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意义与实践研究

2017-10-25 14:59王千月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6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为中国的发展保驾护航。中国人不能没有优秀传统文化,祖国的未来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不能没有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应系统的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所以研究中华优秀传統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与实践势在必行。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意义 实践 研究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传统文化的涵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中西方都下了很多不同的定义。但一般而言可以把我国传统文化划分成广义和狭义两种类型。从广义上说,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客观存在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还有主观存在的思想文化。我们一般意义上的中华传统文化主要指狭义的文化,就是思想文化。它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逐渐形成的,现在仍在起着重要作用的行为规范、思想价值观念、知识体系、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审美情趣、宗教文化、教育思想、政治、军事思想等内容,能够影响整个中国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比较稳定形态的思想。[1]

在以上观点的基础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经过几千年的积累,逐渐形成的无处不在,无所不在,时时刻刻影响、支配着中国社会及中国人生活的具有积极影响的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体系、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具体包括哲学、法律、宗教、艺术、道德、文化、教育、军事、制度等。其中影响力最广的当属儒家思想,其对政治、文化、道德、思想方方面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2]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性

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一直是我国教育面临的根本性问题。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建设者,他们的成才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但由于受各种社会复杂因素的影响,使得大学生思想意识上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比如只重视实用性,学好专业技术对自己有回报,其它提高道德修养、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课程没有实际回报应付就可以了。从而形成了道德标准比较低,价值观混乱的情况。还有不尊重敬畏生命,表现出漠视和轻视,如自杀和故意伤害他人的现象屡屡发生。所以改善大学生目前的思想状况是非常必要的,以下对大学生思想层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个梳理,凸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3]

1.轻理想重现实

很多大学生受社会上利益至上思想观念影响,认为理想是空谈想也白想,不如实实在在的利益实惠。有利早起,无利漠视。在趋利的价值观面前,放下了道德的底线。还有些人认为理想太遥远,完全是遥不可及,只是虚无空谈,没必要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就可以了。这种功利化、虚无化的思想使一些大学生深深的陷入了空虚寂寞之中,完全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认为利和义是要有区分的,要有道德的评价标准。利虽好但为了取得利而丢了义是可耻的行为,不义之财不能取,不义富贵不能得。而失了义的后果,会导致不受他人的尊重,失去他人的信任和帮助,未来的富贵难以为继。所以应用正当的方式取得自己应得的利,并且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用自己的利,行有意义的事,才是应有的行为。所以在大学生思想活跃理想信念形成时期,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正确的引导。

2.价值取向扭曲

价值取向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当代大学生大多数生活条件良好,没受过什么苦,更没有什么磨练,包容性、承受压力的能力比较低。以自我为中心、不受管束、不受束缚,主张自由自在,特立独行。这样一来,学生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经常会发生相互的冲突,甚至会有暴力行为。这说明大学生在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上过于偏激,没有理性宽容的价值观。[4]

大学生的频繁犯罪事件也证明了这样的情况,与老师之间极端不理智的做法、不懂得如何处理和老师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大学生在价值判断上存在着严重的双重标准,即以集体主义的评价标准评价他人,以利己主义的评价标准评价自己,这样的天壤之别,造成了不能理智公平的评价人和事,从而使同学、师生关系紧张,产生心理问题并造成心理扭曲。[5]

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人的修养的养成,修身第一位。要有同理心,要善待他人,和谐相处。要体察他人的需求,为他人着想。引导大学生用平等、宽容的思想对待他人,逐渐营造一个和谐的人文环境。

3.缺乏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对大学生未来承担起社会责任尤为重要。在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问卷调查中,大多数学生认为这两个理想都很重要。认为应先实现个人理想再实现社会理想的同学占大多数,但也有6%的同学认为社会理想与我无关,有10%的同学认为只要实现个人理想就可以了不用管社会理想,而选择在实现社会理想中实现个人理想的同学只占25%。由此看来,当代大学生更重视自己的未来和发展,更重视自己的前途命运,而轻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没有清晰的认识。缺乏应具备的公民意识和对社会肩负的重要责任的认识。一些大学生只简单的认为社会责任感是做好自己的事,不去违法犯罪、不去损坏别人的利益,但要最大可能的保护自己的利益。完全没有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帮助他人,关怀弱势群体的概念。

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如果不具备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何谈中华民族的复兴?所以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个人责任、国家责任,个人与国家关系上有很多精辟的认识。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人生需励志,最高境界是为国家和人民而奋斗,将自身价值的实现与国家的兴亡融合在一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表现了中国人肩负天下的气概,和根植于心的社会责任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引领大学生认识到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4.诚信意识淡薄

诚信是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立身、发展的基石。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也成了普遍现象。作业抄袭、论文抄袭、简历造假、考试作弊、拖欠学费用于其它消费、编造虚假材料等等,这些给学生的学习、大学的发展、学生的未来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诚实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观念。守信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是个人发展的保证,守信的社会是安定祥和的社会,失信的社会是人人自危,没有安全感,消极悲观的社会。用实际的历史故事,用“民无信不立”的思想引导学生重新建立诚信为本的观念。endprint

5.道德标准不高,知、行脱节

大学生群体普遍对道德规范还是有比较高的认知度的,但现实中遵守日常道德规范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比如随地吐痰、随地乱扔垃圾、不遵守交通规则、不爱护公共设施、浪费严重、满口脏话等现象较为普遍。这说明大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意识不高,需要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知行合一,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理念进行引导。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意义

1.有助于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人生要立大志,设定正确的方向的理念。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实现目标就要依靠信念的力量。如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不怕困难、不畏艰险、自强不息这些民族精神不断激励中华儿女创造新的辉煌。大学生可以深入浅出的在传统文化中理解为什么要有理想、信念和理想的关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等内容。

2.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健全的人格品质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承载积淀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易经文化、中华医学、武术、文学艺术、书法绘画、民族饮食、工艺、民族戏曲等不胜枚举。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最珍贵应视若珍宝的应是道德修养教育。

中国传统教育注重培养德行,才和德需兼备,德更重要。做一个君子不是懂得一些知识就可以了,要全方位培养人的人文品格。通过礼、乐、书、数等学习,达到提升人的道德与精神及人格的目的。儒家认为实践道德的生活,才是人类最理想最完美的生活。而我们当代的教育者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它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践中,真正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福我们新一代青年学子,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拥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敢于冒险、敢于牺牲的精神,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益于人民的人。

3.有助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在这新的历史条件下,做一名忠诚的爱国者,是对大学的基本要求。近些年西方的价值观不断涌入我国,这里既有好的思想也有糟粕。我们更应保护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她能继续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保驾护航。

当代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报有对祖国深深的热爱才能更好的建设国家,报效祖国。但现实是,大学生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少得可怜。一些大学生更热衷于过外国的节日,如: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感恩节等,中国节日反而没有兴趣过。自我为中心主义,追求个人欲望的满足,悲观主义逐渐渗透到大学校园之中。

由此可见,树立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自信心,重树热爱祖国的激情与力量是重中之重。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从加强大学生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着手。全面拓宽大学生对中华文明及古代中国发展的认识,确认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地位,领略中国在人类文明史上书写的无以伦比的灿烂乐章,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作为中国人为荣,以可以建设更加美好的伟大中国为荣,达到发自内心的热爱祖国的目的。

4.有利于大学生视野的拓展

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对有益的精神食粮需求更大,他们渴望学到更多有意义的新鲜知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正适合莘莘学子拓宽知识面。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传承文化,使其源远流长,在创新中发展进步,大学生可以打开自己的视野,用连接古今的思想去开创未来,不断进取。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途径

1.改进课堂教学内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

(1)开设专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解课程

如利用思想政治教学课堂,开设怎样构建诚信的社会、你了解中国的节日吗?爱国主义与我们的生活、今天你的道德日记是怎么写的?我的眼里只有我和我的眼里也有大家等等,有趣的专题课程。引入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名人警句、人物传记介绍,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文化的来龙去脉,结合实际了解传统文化之精髓,分析现实中热点的道德问题,促进学生思考讨论。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讲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物、故事、历史渊源,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自己去寻找合适的素材讲解耳熟能详的道理,体现学生学习的价值,使之更深刻的认识到思想理念的正确性,自觉的进行实践。

(3)开设和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第二课堂,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第二课堂中可以举办,如:中国传统服饰发布会,让学生自己找材料,自己试着做传统服饰,领略中国的服饰文化。还可以举办猜灯谜做灯笼活动,领略不同节日的特色。端午节举办包粽子我们来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身感受传统节日与美食的乐趣。还有礼貌待人我来学学古人怎么做,中华经典作品朗诵会等各式各样的活动,生动有趣的思政课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理解知识的内涵与实质,更容易在现实中运用。

2.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经常带学生参观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有教育意义的人文景点,参观回来让学生提成问题,相互解答,得出结论,再写心得体会,在实践中提升道德水平。可以举办爱国主义、助人为乐、送温暖送爱心,在道德行为中体现人的素质等为主题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将传统文化的理念运用到现实中。

3.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具特色的就是自我提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名言警句,讨论解释其中的内涵,布置学生阅读经典文学、哲学、小說作品,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提升各项能力,发挥中国古人自省、慎独的智慧。

4.积极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的全覆盖。

校园网络平台是学生获取学校信息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多发布一些优秀经典书籍、诗歌、让学生有评价的渠道,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相互教育的目的。还可以刊登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小故事,召集学生表演成真人版视频,发布在校园网上,大学生喜欢表现自我,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共鸣,通过热烈讨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目的。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仍具有相当大的意义和价值,仍是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常重要的思想资源和指导方法。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继承、发展、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她能继续光彩照人,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阮小蕾.传统文化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教书育人,2005,(11):40-42

[2]田广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19-322

[3]秦清芝.魏范清.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结合.林区教学,2005,(6):45-47

[4]路飞飞.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5):26-29

[5]赵建伟.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的教学模式研究.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4):56-59

作者简介

王千月 学历:大学本科 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教育 已承担院级课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