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研究

2017-10-25 21:54李霞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6期
关键词:有效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李霞

摘 要:本文从实际案例出发,简要介绍三种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方法,旨在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主要是依托于课文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之上,因此应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创新和变革现有的教学方式,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达成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一、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感染力

感染力是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吸引学生会的注意力,使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文素养。在教学导入阶段,教师通过具有感染力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令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一般在阅读教学导入时,常用的方法包括:故事导入、名言导入、多媒体导入、背景导入、疑问导入等等[1],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导入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到教学情境中,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果。例如,在王安石《泊船瓜洲》教学中,教学可以先以一段春日江南风光视频来进行教学导入,这段视频重点应展示江南春景的“绿”,学生通过视频来了解作者王安石在写作时所看到的景色,从而理解诗文的含义。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感染力,教师提出疑问:在诗句的第三句,出风又绿江南岸中,作者先后使用了“到”、“满”、“过”、“入”等字,最终选择了“绿”字,那么“绿”字的精妙之处究竟在何处体现?学生带着问题来进行阅读和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激发,导入教学取得成功。

在朗读中也能渗透感染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方式,自古以来,我国教学就十分注重朗读的重要性,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尤其是在一些文字优美,结构清晰,行文流畅的课文教学中[2],不妨采用师生同读的方式来提升教学感染力。例如,在《桂林山水》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大声朗读课文,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轻柔舒缓的音乐,学生在音乐中有感情的朗读,能够体会到桂林山水的绮丽多姿,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在朗读时把握课文脉络,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阅读教学方式

1.学生自主式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潜能,采用学生自主式阅读教学模式。例如,在進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课文通读,并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整理出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想法形成的过程,学生在初步阅读之后,基本能够完成此项学习要求,教师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应鼓励学生从内容、主旨、形式等多角度来理解课文,将学生由原本的被动式学习转变成为主动学习,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2.小组合作式阅读教学

小组合作教学法是现阶段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单独采用小组教学法,也可以与其他教学方式相结合,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小组合作教学法的优势在于促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一般小组教学的主要流程是:通读课文——阐述看法——小组研究——归纳与反馈[3]。例如,在《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通读课文之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在5-8人左右,分组时应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掌握情况来进行分组,保持组内学生的水平一致,并选出一名组长。教师提出小组合作研究问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内涵是什么?同时要求学生举出相应的案例。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激发,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该课文的主旨,同时使学生产生初步的团队意识。

3.课前探究式阅读教学

课前探究式教学一般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学之前进行预习,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此种方式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应重视探究的过程,而非探究结果,学生在预习中得到探究的乐趣,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应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进行探究性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4]。例如,在《给予树》的教学中,教师在提前布置学生探究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读课文,并体会母亲各个阶段心情的变化,找到变化原因,学生在探究中得出不同的答案,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努力加以肯定和鼓励,同时开展讨论,最终获得答案。

三、采用阶段性的阅读教学模式

不同年级的学生,其认知能力和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能力有所不同[5],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年龄差异,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低年级学生(1-2年级)应重视语文字词和句子的学习,其阅读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在阅读基础之上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为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中年级学生(3-4年级)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此时应重视阅读方法的培养,帮助学生了解朗读、默读、精读、略读之间的差异,在教学中加以训练和指导,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来进行学习,从而提升语文学习效率。高年级学生(5-6年级)阅读能力较高,针对这一阶段的学生,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

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方式,因此应重视阅读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感染力,采用灵活多变的阅读教学方式,以及采用阶段性的阅读教学模式,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运香.探究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J].未来英才,2016(20):219-219.

[2]沙丽久.关于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探索[J].课外语文(下),2015(2):124-124.

[3]潘延芝.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新思考[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6(12):17-18.

[4]肖军潮.有效阅读教学始于把准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实践和思考[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2):11.

[5]张素梅.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思考[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6(4):329.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效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