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实施语文主题阅读教学

2017-10-25 09:10王金英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王金英

摘 要:主题阅读是把教材中的每个单元作为一个系统,单元主题好比一根藤,课文好比藤上的瓜,以“藤”串“瓜”,进行整体教学。我们把这种教法叫做“单元主题阅读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阅读 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并且在“实施建议”中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然而,当前学生真实的读书状况距离“课标”的要求还有很长一段距离。首先,很多老师只有“国家课程”的概念,而缺乏校本课程概念,更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仍然把教材当成是课程的全部,缺乏大语文、大教育、大文化的意识。其次,现行语文教材(人教版)每一学期只有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只有四篇课文,这样一种状况自然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而另一方面,浩如烟海的名家名作,又让学生的阅读犹如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一座桥,让学生从教材出发,通过这座桥走向文化专题式的研究性学习,继而进入人类文化的浩瀚大海。在我看来,主题阅读是塑造心灵的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我是这样实施的:

一、提炼主题,把握中心思想,归纳分析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遇到的最大阻碍莫过于“阅读时不知所云,压根不知道文章在讲什么”。其原因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文章的措辞还是存在一定难度的,但重要的原因还是学生没有抓住文章的主题,即中心思想。学生若未能抓住文章核心,阅读便会陷入盲目,毫无目的,这对于文章的分析与理解大大不利。因此,文章的中心指引着作者的行文布局以及细节描写,读者只有掌握了这个主题,才能进一步解决其他阅读相关问题,否则,阅读理解难度将增大。所以在探索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中,我倡议学生自主总结分析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章。经典文章都是阅读分析的典型素材,对于阅读理解具有指导意义。启发推动学生自主剖析课文主旨后,教师予以修正,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主题。紧抓课文中心后,学生解决后续阅读问题,如文章结构、细节理解等,会更加得心应手。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归纳总结出不同的主题,比如亲情、美好品德、爱国情操等。如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可以归纳于“亲情父爱”的主题;课文《我们爱祖国》可以提炼出“爱国”这一中心思想。重点研究这些课文的中心内容,提炼相应主题,有益于之后学生快速提炼相似主题文章的主旨,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对文章主题的深刻认识,是学生拨开文章神秘面纱最重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辅助学生掌握主题提炼的方法是关键。

二、融合情景,充分挖掘文章情感主题

大多时候,学生并非没有掌握文章的阅读分析方法,而是文章的某些表达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太抽象而难以理解。比如课文中常用的比喻手法,有些词语脱离本意后而具有更为抽象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情感主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阅读文章的有效途径。可以营造多种多样特定情景的方式,以朗读为主题阅读教学的起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选取特定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当然,所有这些主题教学皆以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为基础,这便强调了预习的重要性。而这些方式不但更易激發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形象地展现了课文所要传递的主题,化抽象为具体,更为学生学习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教与学的氛围。如果再辅之以与文章主题相关的课外活动,效果应该会更佳。所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文章中心思想,可以深化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为更进一步分析文章夯实了基础。同时,其为情创景,鲜活生动地展现文章主题,有益于学生吸收和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一课,文中写了大量与草原有关的比喻,这虽然增加了文字的优美性,但也加深了学生的理解难度,相对于成人,学生更青睐直接真实的表达方式。针对于这篇文章中的理解难题,不妨通过多媒体,展现草原的图片,播放有关草原的纪录片,以此向学生描绘一幅生机勃勃的草原之景,在抓住学生眼球之余,教授学生如何理解文章主题的方法。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触摸春天》一课,教师在课堂以多媒体方式展现春之美好的同时,若是恰逢春季,可组织学生一起郊游野外,感受春天的生机,感受春天的脉搏,让他们对春天保有鲜活的记忆,更加深刻地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同时还可以针对这篇文章进行角色扮演,这对小学生来说更是新鲜,也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不仅能增加课堂趣味性,也对提炼文章主旨大有益处。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扁鹊治病》一课,教师可以在课堂模拟扁鹊与蔡桓公相见的几幕场景,使得这个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故事能展现在学生眼前,更加深入体会文章含意。总之,从实际经验的结果来看,主题式教学方法便利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并且促进学生更好地分析阅读理解问题。

三、精选阅读材料,强调阅读技巧

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而主题式阅读教学法则能十分有效地教授学生一种非常好的阅读习惯,利用文章主旨为中心把握全文。所以在小学高年级这一阶段,教师可以经典文章为素材,精选阅读材料,教授总结归纳文章主旨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至于如何精选阅读材料,则应分类择优择典,总结归纳不同主题的典型特点。通过一定数量精选素材的阅读训练的积累后,学生就能更加容易分类掌握各种阅读技巧,为处理后续阅读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其实语文阅读教学是有法可依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通过一篇文章的阅读训练,教授一类回答阅读问题的技巧,使学生以文章中心思想为阅读导向,更有效地应答阅读理解的题目,使其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但只局限于一道题、一篇文章的讲解,不懂延伸,依然不是一种好的教学模式。因此,要以经典文章为教学落脚点,从主题出发,然后延伸至这类主题的相关文章。这样学生在以后的阅读学习过程中,便可以利用这类文章的阅读技巧进行文章的分析,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总结出小学语文教材中最典型的几类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挑选课外优秀范文作为主题式教学的扩展教材,丰富学生的阅读素材,增强学生对各类主题阅读技巧的掌握。这种围绕一个主题,多个阅读素材的阅读训练方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全面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这种阅读教学方式,学生既能够更好地掌握阅读规律,丰富知识和阅读素材,又能形成文字阅读的素养,真是一举多得。但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课外阅读素材的呈现方式不应拘泥,应丰富多彩,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时下小学生喜爱的漫画影视等元素纳入素材的搜集范围,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创建主题式阅读教学情境。如叶圣陶《藕与莼菜》一文来说,此篇文章字里行间弥漫着思乡气息,同时作者还多次运用了关于乡愁的古诗词,这充分彰显了乡愁这一永恒的主题。以此篇文章作为教授“乡愁”这个主题的典型文章再合适不过。教师可以围绕这篇文章,引导学生总结这一课文的主题,学习这类主题的阅读技巧,再从课外选取与这主题相关的各类素供学生学习,加强他们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和掌握,然后再布置一些总结性的阅读作业,学生对于这种主题式的阅读方式理解也会随之加深。相信经过这样的主题式阅读训练后,如果再遇到类似文章,学生做起来便会得心应手。

结语

因此,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也可采用这种模式———主题式阅读。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教授了学生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且主题式的阅读教学巧妙地融合了学习与乐趣,引导学生在探究文章主题的过程中,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导式教学模式。

有丰富主题的阅读可以充分弥补儿童生活经验的缺乏。儿童缺少的生活和写作资源完全可以通过阅读来弥补。对于少不经事的儿童,书籍就是一部丰富的生活史,有主题的阅读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写作。要知道习作技巧不是总结出来的,而是在阅读中一点点熏染习得的,一个丧失阅读兴趣的孩子也必然很难产生对写作的浓厚兴趣。抓住阅读就抓住了语文的根,我们积极探索和实践的“主题阅读”正是要努力抓住语文教育的“根”与“魂”。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