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妍+朱金秀+刘景+李庆武
摘 要 围绕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挑战,从专业课程建设、实践创新体系和团队培养模式、大学生创业指导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有助于推进物联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提高物联网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 互联网+;物联网专业;创新创业;水利物联网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6-0122-02
1 当前物联网专业发展概况
物联网行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物联网在其发展运行的过程中,主要体现了对于网络信息以及资源的有效利用,是进行管理的重要形式之一,众多国家也不断投入资金对其进行研究。我国相关部门逐渐认识到物联网的重要性,在高校中逐渐设置专业对学生展开教育,因为相关政策的支持,也为物联网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创造了更为广阔的机遇[1]。近年来,为了推动物联网行业的发展,我国工信部等相关政府部门开始实行有效的政策,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支持。
当前市场中物联网人才短缺 因为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仍然存在不足,市场中对于物联网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巨大,然而人才的培养无法满足市场中的需求,各个企业为了缓解人才紧缺的现状,也开始提高薪资待遇,以此吸引更多的物联网专业人才。现阶段,物联网专业的毕业生在创新创业时也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关注,尤其是在当前物联网行业发展势头迅猛的环境下,基于相关政策的支持,对物联网专业学生的创新创業带来极大的机遇。
高校为了满足市场中对于人才的需求,增设相关专业教学 为了适应市场中对于物联网人才的需求,各个高校开始增设物联网专业,培养物联网专业人才。现阶段,我国的各大高校中,物联网相关专业数量逐渐增多。作为全国首批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之一,河海大学的物联网专业也在此背景下得以迅速发展。本专业立足物联网的核心技术,重点建设“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应用”三个课程群,围绕水生态文明建设,开展针对水电工程安全运行、水环境保护、水务智能监控的物联网+水利行业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把本专业建成世界领先、国内一流的水利物联网人才基地,为江苏省经济与社会的“五位一体”和谐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 物联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挑战
教学师资、课程设置等方面缺乏科学性 高校在对物联网专业进行课程设置时,需要将物联网的核心技术进行合理设置,如射频识别、无线通信等。高校中的一些基础课程中也包含了物联网技术,如计算机、通信工程等。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管理人员在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时缺乏对于物联网技术的深入认识,也无法真正实现科学的课程设置。另外,在教学师资方面,因为物联网专业是一个新型的专业,尽管高校的重视程度比较高,但是在师资队伍配备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存在一定的限制。
物联网专业教学设施不足 进行物联网教学需要专业的核心软件作为支持,然而在当前阶段的高校教学中,一些高校中仍然缺乏相对专业的核心技术软件,因此对物联网教学以及专业人才培养造成影响。物联网与其他的技术应用不同,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更加需要手动操作进行物联网系统的搭建,如在教学楼中进行实时监控等,然而如果在学校内搭建物联网试点,就现阶段的物联网设施而言,还存在一定的限制。
3 物联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合理规划物联网课程设置,培养物联网专业人才 高校为了培养物联网专业人才,需要从根本上入手,了解当前阶段市场中对于物联网人才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制订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不只是对学生的数量进行保证,更为重要的是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使之能够成为符合物联网市场需求的人才[2]。高校中的物联网专业首先要明确教学定位,体现学校教学的特色与优势。因为物联网技术的主要核心技术是为人们提供智慧服务,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最为关键。物联网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具备知识实践应用技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3]。
为此,教学人员可以在课程设置方面着手,优化课程设置,体现基础理论课与实践应用课程的有效结合。对学生进行电子识别技术以及嵌入式系统等技术的教学,在开展基础教学的同时还要合理安排实践课程,运用专业的设备,满足学生对于物联网技术学习、操作的需求,以此培养专业的物联网专业人才。物联网专业以驱动为主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教学时需要结合专业共性以及学校在物联网教育方面的特色内容。因此,教学培养要重点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基础课程中不仅要包含基础课程的教学,还要设置专题课程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在基础学科教学中,要涵盖基础教学、感知教学、网络教学、应用教学。确定学生发展的各个方向,设置全面的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个性。
以河海大学物联网专业为例,本专业以产业为导向,构建技术与应用双轮驱动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和渐进性阶梯式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建以“注重能力、多元培养、个性发展”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机制,将四年本科学习系统安排优化布置,科学处理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妥善处理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专业等方面的关系,加强教学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强化社会实践、科研实践等培养环节。此外,梳理物联网工程核心知识领域,按照学科知识点的内在逻辑,重点建设“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应用”三个课程群,以面向世界培养人才为导向,以教育部—IBM专业综合改革项目课程建设为依托,建设国际化课程,培养学生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
优化物联网实践创新基地,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高校对学生进行物联网技术教学,实践操作十分重要。实现物联网技术实践的首要前提条件便是设备满足具体的需求。高校中的相关管理人员要重点落实物联网设备的改革优化,并且在此基础上扩展实践培训基地,将学校内的实验室进行整合,结合市场以及相关企业对于人才需求,设置针对性的实训内容。以此不仅能够推动物联网行业的发展,也能够满足学生在物联网技术实践方面的需求,提高学生技术水平,培养专业的物联网人才。endprint
河海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TRIZ理论为基础的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制作涵盖了物联网专业的师资建设、实践课程建设、实践教材建设、实践实验室与基地建设,以及研究型实践教学、双创教育在内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完善和优化。此外,依托国家级和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行业紧密结合,创建校企深度合作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工程实践体系,分别建立“校企联合课程教学团队”和“校企联合项目型团队”,校企双导师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系统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开展用团队培养模式解决人才培养中各种实际问题、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探索,实践中形成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团队培养模式,包括科教协同的团队建设理念、整体协同的团队集结模式、分层协同的团队管理制度、多元协同的团队发展平台、双向协同的团队互动机制等五方面。这五方面相互依托、相互促進,构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也形成“五位一体”的团队培养模式。该团队培养模式获2013年度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优化大学生创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 学生在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习之后,必然会面临求职,然而一些学生在创业、求职时的创业观仍然不成熟,这就需要教育人员对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面对市场中对于物联网专业人才的需求,学生的创业意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在实际求职时与企业的招聘需求存在冲突。为了解决这一现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物联网专业课程教学时,需要对学生的创业指导进行优化与完善,积极鼓励学生创业,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学生也可以在实习的同时积累工作经验,在实习过程中了解企业对于物联网人才的真正需求,不断提升自己,进而为创业提供支持。
河海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物联网专业在学生实践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果,国家领导人对学院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嘉壹度”众创空间——嗨得·比由网络进行了视察;学院设立了国际文化浸润课以及“互联网+”研发中心,为物联网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由学院研究的“植物生长的智能视觉物联网测控系统”荣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成果奖……这些成果均为培养物联网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条件,而学生也在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大赛等诸多赛事中取得佳绩。由此可见,鼓励学生积极创业,是培养物联网专业学生树立正确创新创业观的有效举措,也是推动我国物联网行业发展的积极方法。
除此之外,面临毕业的学生要及时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及时转变自身的创新创业观念,并且尽早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综合能力,在此基础上积极迎接创新创业时代的挑战,为我国的物联网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4 结语
本文探究了物联网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河海大学物联网专业建设的相关举措进行阐述和分析,有助于推进物联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切实为同类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劲松,王红英,张拥军,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物联网专业教学方案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6):153-156.
[2]李印.物联网专业大学生就业的机遇、挑战和对策[J].物联网技术,2013(7):81-83.
[3]李娜娜,张娜.物联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3):16-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