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农民工对北京市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

2017-10-25 00:43沈向东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务工者被访者公共服务

沈向东

近年来,北京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按照以人为本、公平对待的原则,积极推动农民工逐步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为了解外来农民工在京生活工作及享受城镇公共服务状况,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满足新市民公共服务需求,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采取入户调查方式,对居住在全市城镇地域内的1000名农民工,开展了外来农民工对北京市公共服务满意度专项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外来农民工对在北京生活就业评价及期盼诉求。

一、外来农民工基本状况

北京外来农民工来自全国各地,涉及27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以河北、河南、山东、安徽、山西、四川等农业大省居多,占来京农民工总数的60%以上。目前,外来农民工已基本呈现了较为明显的行业分布及年龄、文化程度的结构特点。

(一)行业分布集中在批零、建筑、居民服务、住宿餐饮等行业

调查显示,外来农民工行业分布以批发零售、建筑、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住宿餐饮、制造等行业为主,从事以上行业的外来农民工占总数的69.9%。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农民工占17.4%,建筑业占15.5%,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占15%,住宿餐饮占12.1%,制造业占9.9%。外来人员大多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务性、体力性工作,调查显示,44.2%的被访者从事的主要职业为商业和服务业。

(二)年龄结构以青壮年为主,且男性占比大

调查显示,从年龄结构看,外来农民工年龄集中在16-50岁,占比为87.4%。其中,21-35岁占44.7%,3650岁占40.5%;从性别结构看,男性占62%,女性占38%。

(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居多

外来农民工大多受过初等教育,这一点符合了北京各行业岗位工作对从业人员个人基本素质和劳动技能的基本要求。随着产业升级和城市服务要求的提高,行业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要求也有所提高。调查显示,在1000名农民工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87.3%,其中初中文化程度占45.3%,普通高中及中等职业教育占26%,大学专科、本科占15.7%。

二、外来农民工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首都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村劳动力。调查显示,81.40/o的外来农民工对北京“喜欢”或“比较喜欢”,认为“一般”的占16.7%,“不太喜欢”或“不喜欢”的仅占1.9%。北京以其较多的就业机会、较高的劳动报酬、丰富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赢得了大多数外地来京人员的好感。这些外来农民工为首都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作为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人员,做好这部分人群的公共服务保障,是各级政府应尽的义务,也是社会维持公平、正义和稳定的重要前提。

调查结果显示,被访者对于北京市服务,外来农民工的总体满意度为88.2%。

其中,外来农民工对政府“提供就业机会”服务评价最高,比例达94.2%,“改善就业环境”、“改善居住环境”及“保障外来农民工权益”满意度也均超过90%。外来农民工对政府在解决“外来农民工子女教育”和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在8成左右,其中“子女教育”满意度最低,为78%。整体来看,外来农民工在“子女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方面仍有较强需求(见表)。

三、外来农民工在北京生活的烦恼、期盼与希望

调查结果显示,近八成农民工对其在北京工作和生活表示满意。他们虽然喜欢北京但真正融入不易。在京生活仍有不少烦恼、期盼与希望。

(一)“生病”、“生活开销大”、“子女上学”为外来农民工目前在京生活最为烦恼的三件事

调查显示,当被问及“您在北京生活目前最为烦恼的事情”(多选题)时,67.9%的被访者认为是“生病”;其次为“生活开销大”,占比为58.6%;列第三位的是“子女上学”,占比为38.6%;其他依次为“住所不稳定”(26.6%)、“想家”(19.8%)、“养老问题不好解决”(18.0%)、“就业”(15.6%)、“入不敷出”(10.8%)、“失业”(6.5%)、“遭人歧视”(5.4%)、“孤独”(4.9%)、“工资被拖欠”(3.7%)等(图示)。

(二)“多挣钱回家”成为外来农民工当前最盼望的事

调查显示,当被问及“您当前最盼望的事情”时,46.6%的受访者希望“多挣钱回家”;其次为“子女受到好的教育”,占比为22.2%;列第三位的是“在京买房”,占比为15.6%;其他依次为“换个好一点的工作”(8.6%)、“把家人接到北京团聚”(6.1%)。

(三)外来农民工希望政府在子女教育、居住、就医等方面给予帮助

为使更多外来农民工在建设北京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调查中,我们收集整理了针对政府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相关意见建议,主要内容包括随迁子女入学、居住、异地就医等方面。其中,39%的被访者聚焦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包括农民工子女入学难、升学难、外地孩子不能在京参加常规高考等;22.4%的被访者关注居住问题。调查显示,近七成外来务工者居住在筒子楼(含自建楼房被人为隔成多间的情况)、平房、地下室、工棚、集体宿舍或工作地住宿,住所漂泊难定;15.1%的被访者关心异地就医问题,包括看病难、看病贵、报销不方便,尤其是外来农民工在户籍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在北京不能报销等。

四、思考与建议

目前,北京正在加快推进疏解非首都功能、淘汰低端业态、调控人口总量、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改善人居环境等工作。结合相关工作要求,北京应合理控制外来务工人员留京总量,防止人员的无序流动,维护未来留在北京工作的外来务工者的正当合法权益,使其更好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真正实现外来农民工进京有工作、报酬有保障、参保有办法、子女有教育、住宿有改善,增加北京外来务工者的获得感。而居住证是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的最基本通道,持证人可以在京依法享受劳动就业,参加社会保险,享受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

因此,要解决外来务工者反映较多的关于子女教育、异地就医等问题,首先是要鼓励外来人口办理居住证,但外来务工者居无定所,工作流动性高,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办理北京居住证难度非常大。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1%的外来务工者持有居住证。建议:一是在外来务工人员群体中推行居住证办理工作,通过技术手段简化居住证的办理流程,使外来务工人员能够持证享受公共服務。二是加大分类职业培训力度,增强外来农民工的就业本领。三是监督用人单位或雇主,保证用人单位或雇主为外来农民工缴纳足额的五险一金,解除外来农民工后顾之忧。

(责任编辑:申舒文)endprint

猜你喜欢
务工者被访者公共服务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研究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农民工司令”郑报忠 无怨无悔做“媒婆”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对策
“大多数”商机在哪里?
北京近八成公众支持补贴换购政策
进城务工者: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消费双面人
农村消费及消费环境状况调查
八城市调查显示百姓对改革成果评价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