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
摘 要 网络语言暴力通过侵犯他人隐私、侮辱他人人格、公然诽谤他人、用谣言混淆视听等行为,对社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基于网络语言暴力的内涵解读和特征分析,构建网络语言暴力核心要素解构图,并尝试对网络语言暴力的概念进行界定,以期对进一步探究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网络语言暴力治理路径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互联网;网络语言暴力;微博;微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6-0075-02
Abstract Internet language violence has serious harmful to society, through Infringing the privacy of others, insulting others personality, slandering others openly, confusing the public with rumors. Based onthe connotation interpre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internet language violence, constructing the deconstruction of the core ele-ments of internet language violence, and try to define the concept ofinternet language violenc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to further explore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internet language violence.
Key words internet;internet language violence; microblog; WeChat
1 問题的提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9次报告中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扩大了我国公民的话语空间,为公民快捷、自由地发表民意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平台。然而,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其弊端也逐渐显现,网络语言暴力就是其中最典型的网络问题。
2017年2月,“@我是贾后行”在微博中公然辱骂警察,再一次将网络语言暴力问题推送到人们面前。自2006年以来发生的铜须门、花季少女自杀、史上最毒后妈等一系列事件,造成网络语言暴力不断升级,特别是2014年发生的网络直播自杀事件,更是让人不寒而栗。网络语言暴力正在以其独特的方式触犯道德底线,通过侵犯他人隐私、侮辱他人人格、公然诽谤他人、用谣言混淆视听等行为,对社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网络语言暴力的肆无忌惮,使得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因此,越来越多不同领域的专家开始关注网络语言暴力问题,近几年关于网络语言暴力方面的研究也日益增多。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中的期刊检索,以“篇名=网络暴力不含网络暴力游戏(模糊);年限:不限;来源=核心期刊、CSSCI”为检索条件,共检索到论文96篇,剔除不相关论文34篇,得到相关论文62篇。通过研读和分析,笔者发现目前学界关于“什么是网络语言暴力”这个关键性的问题尚未有权威的阐释。很显然,缺乏权威统一的概念,势必会对此课题的深入研究造成不利影响。
本研究立足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拟探究以下问题:
1)通过文献的研读和分析,综述学界对于网络语言暴力内涵的研究现状;
2)梳理网络语言暴力典型事件发生的重要场所、涉及的行为主体、传播的主要方式以及产生的后果等要素,总结网络语言暴力的核心特征;
3)基于网络语言暴力的内涵解读和特征分析,构建网络语言暴力核心要素解构图,并尝试对网络语言暴力的概念进行界定。
2 网络语言暴力内涵研究现状
学界关于网络语言暴力的内涵的界定大多散见于评论、案例分析之中,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总结起来,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事件说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把一系列的网络事件等同于网络语言暴力,通过描述事件的特点对网络语言暴力的内涵进行界定,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王刚、程素卿等。如王刚根据事实的表征,将“虐猫”等包括侮辱、谩骂、网上围攻、诽谤、恶意暴露个人隐私等人身攻击、严重践踏网络文明的网络事件称为网络语言暴力[2]。
行为论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网络语言暴力是网络集体侵权行为、网络失范行为等。比如,王秀平认为,网络语言暴力是网民对未经证实或已经证实的网络事件,在网上发表失实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在网上公开当事人隐私,侵犯其隐私权;对当事人及其亲友进行言论和行为侵扰,致使其人身权利受损等[3]。姜方炳从风险社会的视角认为,网络语言暴力是以言语攻击、形象恶搞、隐私披露等形式呈现的一种网络失范行为[1]。邱业伟认为,网络语言暴力是一种网络集体侵权行为[4]。
比较事件说和行为说两种观点,不难发现,事件说主要侧重现象描述,行为说则在描述现象的同时推衍到更深层次的探寻。
3 网络语言暴力的特征探析
网络语言暴力典型事件的梳理和解构 为了探析网络语言暴力的特征,笔者收集了近十年来发生的事件,并选取三个典型事件,针对发生的重要场所、涉及的行为主体、传播的主要方式及产生的后果等要素,对其进行梳理和解构,并制作了梳理表,如表1所示。
网络语言暴力的特征 笔者依据前文网络语言暴力典型事件梳理表,选取实施主体、实施方式、后果三个视角,归纳总结其特征。endprint
1)实施主体。一次次的网络语言暴力事件的发酵,最为主要的原因是存在形形色色的“网络暴民”,涉及直接发布者(或是造谣者)、平台(论坛、博客、微博、微信、APP等)管理者、网络旁观者等。直接发布者更多是怀着一种唯恐天下不乱的看客心理,扰乱视听,享受话语霸权的优越感;平台管理者更多是追求网站和版面的点击率、话题的转发量和评论量、事件的轰动性和讨论程度;网络旁观者通过点击网站、关注话题,间接地助长了前两者的“气焰”;还有许多毫不相干的网民是真正“刽子手”,他们不顾事实真相,就拿起键盘鼠标“砍当事者的脑袋”,動用人肉搜索肆意妄为地“揪出所谓的元凶”,集体冲入当事者家中或单位采用所谓的“道德审判”让其“认罪伏法”,情绪极端化、言语恶俗化、行为盲目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明显的群体聚集和群体盲从[5]。
2)实施方式。网络语言暴力主要通过六种方式实施:通过道德的名义,恶意制裁、审判当事人并谋求网络问题的现实解决;通过侮辱谩骂、造谣诽谤、恐吓等人身攻击语言,迫使当事人屈服;通过人肉搜索曝光当事人隐私,煽动和纠集人群以暴力语言进行群体围攻;以娱乐心态对当事人进行恶搞;黑客通过侵入当事人的网络私人空间以迫使当事人屈服,或者通过篡改主页、瘫痪网站等方式以迫使当事组织屈服;从网络暴力延伸到现实暴力,通过电
话、信件、围堵、骚扰家人等方式侵扰当事人的生活,或者干扰当事组织的正常秩序[6]。
3)后果。网络语言暴力影响范围广,大江南北、世界各地皆有可能;影响恶劣,甚至会造成当事人自杀身亡;当事人基本都遭到“人肉搜索”,影响从网上延伸到现实,从自身波及亲朋好友,对网上和现实治安秩序都产生很大的隐患。
4 网络语言暴力的概念界定
为了更直观地阐释网络语言暴力的内涵和特征,笔者结合前述两种观点和梳理表(表1),尝试构建网络语言暴力核心要素解构图,如图1所示。结合图1,本研究将网络语言暴力的概念界定为:大量网民对未经证实或已经证实的网络事件,利用网络公共平台(如论坛、博客、微博、微信、APP等)对事件当事人,采用文字、图片、视音频或动画方式,以言语攻击、形象恶搞、隐私披露等形式,发起的一系列具有侮辱性、攻击性、煽动性的言论,造成当事人的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姓名权等人格权益受损甚至可能导致当事人死亡的网络行为,是网上暴力和现实暴力的集合行为。
参考文献
[1]姜方炳.“网络暴力”:概念、根源及其应对:基于风险社会的分析视角[J].浙江学刊,2011(6):181-187.
[2]王刚.从“铜须事件”看网络暴力的成因[J].传媒观察,2007(1):36-37.
[3]王秀平.网络暴力成因及理性法律规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101-104.
[4]邱业伟,纪丽娟.网络语言暴力概念认知及其侵权责任构成要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8-43,173-174.
[5]罗昕.网络舆论暴力的形成机制探究[J].当代传播,2008(4):78-80.
[6]陈代波.关于网络暴力概念的辨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3(6):61-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