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南休
【摘 要】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以及孔尚任的《桃花扇》,这几部作品在中国古代戏剧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还有一个人值得一提,那就是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渭。明清时期,戏曲繁盛,徐渭以他对现实困苦的刻画、对浪漫幻境的描绘,以及对华丽唱词的创作,树立了自己在中国古代戏剧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
【关键词】徐渭;杂剧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8-0028-02
徐渭擅长写杂剧,最有名的便是他的四出戏剧杰作《四声猿》,这个名字取自《水经注》中的“猿鸣三声泪沾裳”,由此可见徐渭在作品中投入了多少感慨。就连汤显祖看过《四声猿》后也大为赞叹“吾欲生致文长而拔其舌。”
《四声猿》由《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以及《女状元辞凰得凤》四出剧目组成,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体现了反封建礼教的压迫与束缚,以及作者本人对官场的绝望。这四出剧目看似题材和内容都不相同,好似没有任何联系,但实则结局大都比较圆满。特别是《雌木兰替父从军》和《女状元辞凰得凤》两出剧目,能够使伟大的女性角色在当时封建社会背景下突出呈现出来,借一文一武两位不同形象的巾帼英雄,赞美了女性的魅力,讴歌了她们的智慧才能与魄力情操,若说木兰以武略令人称奇,那么黄崇嘏则是以文韬惊艳世人。
五代时才女黄春桃在12岁父母双亡之后,跟随乳母幽居深山之中,为求生计,改扮男装并易名黄崇嘏,赴京参加科举考试并战胜众须眉一举夺魁,高中状元之后的黄崇嘏一心为民,在官场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丞相周庠为了考验她的才能,发下三桩陈冤旧案让她重新审理,黄崇嘏从容冷静、明理断案,最后使得沉冤得雪、有罪必罚,也因此得到了丞相的赏识,要把自己的女儿许配于她,但身为女儿身的黄崇嘏如若明言拒绝则会暴露自己的身份,于是在困境之中想出了对策,以诗达意:
一辞拾翠锦江涯,贫守蓬茅但赋诗。
自着蓝衫为郡掾,永抛鸾镜画蛾眉。
立身卓尔青松操,挺志铿然白璧姿。
相府若容为坦腹,愿天速变作男儿。
丞相看到此诗之后,立刻明白了她的用意,他敬黄崇嘏的才智又怜其坎坷的命运,于是向皇上请求赐婚于其子周凤羽,黄崇嘏由此恢复女儿身。虽然周丞相如此欣赏黄崇嘏的才学,但总归非常在意其身是否清白,在其乳母证实此事并告知其先辈为名臣之后才皆大欢喜。
虽然表面看上去结局圆满,黄崇嘏的人生整体来讲也算比较顺遂,但我们要探寻这一切发生的原因。黄春桃被迫女扮男装参加科举考试是因为“卖珠虽尽,补屋尚余。计线偿工,授餐粗给。但细思此事,终非远图,总救目前,不过劫剂。”说白了就是为生活所迫,就算她有满腹的才华,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若不是被生活所累怎会出此下策?
黄崇嘏的故事其实在历史上是有迹可循的,但现实是黄崇嘏在表明自己的真实身份之后带着乳母辞官还乡,最后贫困而终。相信剧中黄崇嘏和周凤羽喜结连理的圆满结局是徐渭美好的幻想吧。其实黄崇嘏自幼失去双亲的孤苦身世也正是徐渭自己的经历;她多才多艺的形象也影射了徐渭诗、书、画样样精通的才情;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走上仕途,实现政治价值,也正是徐渭一生追求而不得的理想。或许也可以说《女状元辞凰得凤》是徐渭站在女性的角度书写自己渴望并追逐着的一生吧。
在现在的电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女扮男装的桥段,估计很少有人知道,从徐渭开始,这一题材才得以流行。在封建社会中,很少有张扬女性个性的角色出现,因此在笔者看来,徐渭是一个大胆开辟、独创新意的人,敢于挑战旧势力,在嬉笑怒骂当中树立自己的写作风格。或许这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关,虽然21岁的徐渭考中了秀才,本以为顺风顺水大好前途就在眼前,但后来连续参加了8次乡试,直至41岁仍未中举。作为一个天才来说,他未必不懂收敛自己的锋芒,因为不甘,让他用尽一生书写自己心中的戏剧。
中国文学作品当中的女性角色,一如出塞的昭君,被作为可望而不可及、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又不食人间烟火的美好高举着,抒发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满腔愁绪;又如妲己、杨贵妃一类的所谓“红颜祸水”,在以男性为主导的封建社会当中,成为了被传统道德所不容的批判对象,直抒作者的愤懑之情;再如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她们开始走进现实,被赋予了人的真情实感,无论是痛苦、坚贞、智慧与魄力,对封建礼教的反抗与宣扬人性的理念,归根到底是对封建传统伦理道德的摒弃,抒发了作者心中反抗压迫与挑战黑暗势力的浓浓情感。
就像《女状元辞凰得凤》中的黄崇嘏一样,她不仅是一种形象的代表,也是活生生的人的存在。所谓人性,总会在压抑中想要迸发更炽热的情感,在现实中,她不仅需要解决温饱问题,她渴望被认可,渴望得到尊重,渴望满怀的一腔才情有处安放,更渴望在有限的生命当中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因此黄崇嘏走出深闺,从此放弃女儿(下接第30页)身份走上了仕途。
其实身处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她深知女性的地位如此低下,如若不然怎能有机会踏入官场一展才华?或许现实中的徐渭也深知自己要收敛锋芒,但因为才子的不甘而坚持着自己,如若不是因为后来入狱也会一直坚持下去吧。这林林总总在剧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生来错习女儿工。论才学,好攀龙,管取挂名金榜领诸公。”“春桃若肯改装一战,管倩取唾手魁名!那时节食禄千钟,不强似甘心穷饿?”字里行间都透露着自信与不甘,徐渭借此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愤懑之情,另辟蹊径,借女子抒胸臆,如果自己也能够得到施展抱负的舞台必定有所成就。
以黄崇嘏为代表的女性,不希望被怜悯,不希望被压制,她们要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不相信命运就此被决定。或许正是这些巾帼英雄的代表对于男权社会的挑战,才让“人”的价值得以释放,因此整部剧作得以具备它独特的审美色彩。
通过对黄崇嘏一生的生动刻画,徐渭对女子的才华、情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剧中给女子赋予了在现实社会中不可能得到的同等机会,并且收获了同样的结果。虽然不能说他的思想境界在当时会达到希望女性翻身做主的程度,但至少他是深知女性在卑微地位下的那种痛苦。
在徐渭很小的时候,父亲去世,看着原本为妾的亲生母亲过得连奴婢都不如,最后还被嫡夫人卖掉却无力反抗、无力改变命运,这给他的童年留下了阴影,就像是一种烙印,深深印在了徐渭的心里。所以他心生悲悯,能够在剧作中对女性做出一种成全。也许当时满腹才华却无处施展的他,也希望自己能够有某种机遇,得到这种美好的成全吧。
那么开头说到的圆满的结局也就不难理解了,在布满枷锁的封建社会当中,严酷的生活、痛苦的现实,再加上郁郁不得志的人生,如此悲怆的故事似乎只会给观者带来雪上加霜的感受,因此他选择了圆满,至少在剧里她们的人生是圆满的。套用现在的一句流行语:“人生已经如此艰难,何必要拆穿呢。”再合适不过了。但就算黄崇嘏在剧中得到了圆满,现实中的她又真的能扭转自己女儿身应有的命运嗎?结局还是悲,徐渭的创作,为那个残酷的时代增添了柔软的一笔,这也是笔者为什么喜欢这部剧作的原因。
有人会说,无论如何,结局总归是好的啊,怎么能把它归入《四声猿》中呢?又为什么会让人闻之落泪呢?我们要看到的不仅仅是作品外部所呈现的故事情节,当代入作者的经历、代入黄崇嘏这个人物本身再去品味这部作品时,你真的不会为之落泪吗?笔者觉得,悲剧的最高境界正是用喜剧来表达,徐渭做到了,《四声猿》做到了,当然,《女状元辞凰得凤》也做到了。
参考文献:
[1]徐渭.四声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2]骆玉明,贺圣遂.徐文长评传[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
[3]苏山.中国古代戏剧大师名作赏析[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
[4]古典剧曲鉴赏辞典.湖北:湖北辞书出版社,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