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2017-10-24 12:42杨亚玲
未来英才 2017年18期
关键词:跨膜细胞膜课程标准

杨亚玲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这一节是在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基础之后,带领学生继续探究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方式和原理,建立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功能—结构—功能原理。这样的编排符合认识的规律,有助于幫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课程标准要求: 本节教材以问题探讨为引导,先让同学通过比较脂双层与细胞膜在控制物质进出上的差异,从而大胆对物质跨膜运输需要的条件提出猜想。接着通过简单明了的文字逐个介绍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条件及实例,最后通过事例说明本节内容与社会的联系。教学中注重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活化处理,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还原知识发生的过程,凸现生命科学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②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③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能力目标】

①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抓住关键,掌握本质。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正确解读图表数据。

【情感目标】

①审视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美!

②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教学难点:主动运输;图表数据的解读。

教学策略或方法:以谈话法、探究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现新课标的探究性学习特点。设计多种教学活动形式,运用多媒体辅助讲述重点知识。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板书:

教学进程

三、课后反思

本节课以“探究—发现”为主线,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尽量为学生创造探究活动的机会,激发学习兴趣。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特点等,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探究能力、分析比较和表达能力等。突出的亮点是安排大量的与“图”有关的学生活动,提高学生图文转换能力、正确解读图表数据的能力。

四、自我评价

本节难点之一为主动运输的教学,它涉及能量和载体的利用,综合性较强,而学生在对蛋白质的多样性、能量的供应等知识点的横向联系上容易出现断层,因而很有必要花力气重点突破。本节课在此难点的突破上,没有采用“告诉”“让学生记住”的教学方法,而是让学生在解读实验结果数据后,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再画出曲线图使认识升华。实践证明,这样的处理使难点成为学生学习的兴奋点,课堂上学生在思考中、在讨论交流中相互启迪,充分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学生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落实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有效实现三维目标,学生学得既灵活又实在。endprint

猜你喜欢
跨膜细胞膜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囊性纤维化跨膜转运调节体对血压及血管功能的影响
跨膜运输,孰是孰非?
皮肤磨削术联合表皮细胞膜片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疗效观察
宫永宽:给生物医用材料穿上仿细胞膜外衣
香芹酚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的影响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HBD的N端融合蛋白的跨膜转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