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百宏:一个痴迷社群经济的创业者

2017-10-24 06:28刘冷静
科学之友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中国银联社群

刘冷静

创业,缘起于理想,发端于现实

提起从大学毕业到创业之前的15年,陈百宏的事业可以称得上顺风顺水。本科毕业就进入人民银行系统,8年时间做到正处级;研究生毕业后,又在航天集团做了7年高管,步步夯实,稳扎稳打,无论从行业地位到生活水准都一年年地大踏步前进。如果持续保持这样的状态,无可估量的前途就在他眼前。然而,当35岁生日即将到来的时候,处于社会中流砥柱正当年的陈百宏,却做出了让普通人为之瞠目的决定:辞职,创业。这样的选择不是历尽千帆的激流勇退,而是迎着激流一头扎进创业的浪潮中,乘风破浪。

“创业于我而言是理想,是未完成的心愿。”陈百宏说,回顾人生,最后悔的从来不是你做了的事,而是你没有做的事。做了,即便没做成,那样的遗憾也远不会大过想做而未做的懊恼。

“当下的中国,是我个人所能感知的历史上最好的创业时代,而恰好我们正处于创业的年龄,怀揣创业的梦想,如果我不去做,我确信,等我老了,一定会后悔。”

于是,2013年底,陈百宏自愿放弃如日中天的国企领导职务,融入了当时千千万万的创业大潮。

定方向,创业长征路上的第一步

“创业成功的大概率领域还是移动互联网。”陈百宏对当下创业大方向有着与他职业经历相匹配的判断:“移动互联网又像是正午的太阳,将传统行业僵冻的固土慢慢融化,这就是创业的机会。”

如果说选择移动互联网创业是跟随大流,那么选择城市中产阶层作为目标客户,并想为这群人建立一个移动互联网社群,就有点独树一帜了。“得屌丝,得天下”曾经被无数互联网从业人员奉为经典,甚至有人把互联网经济形象地称为“屌丝经济”,而陈百宏的“融客荟”项目却偏偏选择了城市中产阶层为目标客户,是他刻意标新立异的沽名钓誉,还是他洞察先机的先见之明呢?

“移动互联逐步替代PC互联网后,中国网民的规模翻了一番,从QQ时代的4亿变成了微信时代的9亿,与此同时,网民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陈百宏认为,即时通讯技术、地理位置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是移动互联网有别于传统互联网的三大核心技术。通过深度思考和理性分析,陈百宏想做的事情变得清晰了,“我要发挥移动互联网技术,尤其是大数据技术,做一款专门服务于城市中产阶层的互联网社群产品。”

他把他的项目取名“融客荟”。融客,是陈百宏对城市新中产独特的定义,融,首先是融入,其次是融合,是一种平衡的人生状态。“所有的城市新中产都是历经沧海,达到眼下的人生高度,仍然积极奋进、阳光前行的人。”融客荟创造的城市新中产社群是由每个融客组成,社群又为每个融客所用。陈百宏希望每个融客都能在这个社群“融资源、融知识、融智慧”。

找资源,建队伍,前进中壮大自己

提出“融客荟”项目的设想和商业模式策划后,70后的陈百宏有着他这个年代创业者标志性的稳健,他试图与更多的业界前辈和创业先锋共同探讨和论证,却被泼了一盆又一盆的冷水。“你这个项目不接地气!”“你这是痴心妄想!”“你有没有燒不完的钱?”

一盆盆的冷水,并没有浇灭陈百宏创业的激情,也没有影响他对“融客荟”项目的信心,只是让他对未来创业路上的艰难有了更加冷静的心理准备。

“这是一个难度系数特别大的项目,一定要合作,要整合资源”陈百宏非常坚定地判断。“只要坚定了自己的方向,办法总比困难多。”也许是在人民银行系统8年的工作经历,让陈百宏快速发现了中国银联这个国企巨无霸的独特合作价值和合作机会。经过一年多的沟通和谈判,“融客荟”项目得到中国银联的支持和认可,从陕西开始试点,中国银联把“融客荟”平台作为其服务高端卡持有人的核心移动互联网平台,并与陈百宏所在的融华科技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中国银联给予“融客荟”项目品牌和支付大数据的支持。资源整合第一步的完成,为“融客荟”项目奠定了强大的竞争壁垒。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再好的资源和项目,也需要强大的团队去把梦想变成现实,陈百宏深知团队的重要性。

缺乏技术背景的陈百宏,首先找到与他年龄相仿的王昆作为技术合伙人。王昆毕业于西北大学计算机学院,一直在深圳华为总部从事研发和研发管理工作,王昆的加盟,打消了陈百宏对“融客荟”项目技术方面的担心。

“梧桐树,金凤凰”,随着项目的目标和路径的逐步清晰,资源整合挨个落实,一批一批的创业小伙伴加盟“融客荟”,目前“融客荟”团队已经接近20人。

继续在路上

“艰难”是陈百宏对创业的一个小总结。“创业绝不是适合每个人,这种压力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每个创业者都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创业永远在路上,没有终点,没有归期。”

在具体商业模式和产品设计上,由于对项目演进路线上的错误决策,“融客荟”经历了多次改版,走了很多弯路,期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一步步走过来,困难重重。但陈百宏却说:“磨难即是重生,从一个互联网门外汉走到今天,我学到了太多东西,经历了太多的思维转换,这在人的整个生命中,绝不是坏事。”

等到经过一轮一轮的试错纠偏,最后将“融客荟”的核心业务落脚到“消费升级服务”和“圈层资源置换型”社交,并分别依托“融客生活”微信服务号和“融客”App在承载。

“通过微信平台,低门槛获取用户,依托银联支付大数据完成用户身份认证,发挥中国银联的品牌价值,整合市场资源,扎扎实实为用户创造价值。”

此时此刻,坐在我们面前的不再是那个人民银行系统的金融骨干,不再是那个航天国企高管,陈百宏俨然拥有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新标签——“融客荟”项目创始人。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国银联社群
“云闪付”被认定为驰名商标
金融企业的共情营销策略研究
社群新玩法:分层和快闪
营销的最短路径
关于通过银联数据查找案件线索的思考
一不小心发现了社群营销的公式
社群短命七宗罪
当群主成为一种职业……
社群到底怎么玩才能黏住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