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仰东
提高全民社会保险意识
■文/陈仰东
在社会保险全覆盖的今天,进一步提高全民社会保险意识,对于巩固改革成果,筑牢深化改革民意基础,优化改革发展社会环境,具有特别的意义。
提高全民社会保险意识,首先应有制度自信意识。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国家普遍选择的一种制度模式。这种制度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较好地兼顾公平和效率,同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制度实施的外部条件相对不太苛刻。对于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尚不平衡的我国,是符合国情因而也是理性的制度选择。我们之所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从职工保障到全民保障的历史性跨越,并在广泛覆盖和适度保障两个维度上取得举世嘱目的成就,与选择了正确的制度模式密不可分。诚然,现实并不完美,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朝着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目标继续迈进,但方向必须明确,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而不是推倒重来。
提高全民社会保险意识,应增强责任分担意识。责任分担是社会保险的特点。社会保险认同政府主导,但决不是政府包揽。无论筹集资金还是事务管理责任,不能只依靠政府。改革制度、创新管理、应对挑战,政府有责任,社会、市场、单位和个人也有责任。譬如老龄化,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负担加重了。如果大家都增强了责任分担意识,自然就会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就会争做改革的参与者,不做旁观者,就会对改革举措多一些理解和支持,少一些埋怨和指责。
提高全民社会保险意识,应增强共建共享意识。社会保险遵循权利与义务对应原则,强调依法享受权利以依法履行义务为前提。简言之,共建才能共享,共享必须共建。社会保障制度安排有两种,一是免于缴费的,如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二是需要缴费的,如社会保险。应区分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的不同,不能把社会保险当作社会福利。所以要增强共建共享意识,积极参加社会保险,主动履行缴费义务,断保的要主动申报接续。目前居民社保尚未实现强制,更应该自觉,放弃参保就等于放弃享受权利。
提高全民社会保险意识,应增强量入为出意识。保险的精髓在于精算,化解风险要靠建立机制,否则保险本身也有风险。医保基金存在浪费现象,除了过度医疗之外,用于非医疗服务的支出也相当普遍。因此各方都要节约,要支持促使节约的相关机制。部门做规划,公民提诉求,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地方调整社会保险待遇不仅要兼顾制度可持续能力,还要有全局观念,过大的区域差异不是激励,而是逆向分配的“帮倒忙”。
提高全民社会保险意识,还应树立包容辩证意识。事物发展不是直线运动,社会保险也不例外。对待社会保险存在的问题要有包容态度,不能因不遂心愿就否定一切,其实许多问题不是制度本身的缺陷,而是发展过
陈仰东
曾任大连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人、大连市社会保险学会会长,现任大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东北财经大学客座教授、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特聘资深研究员。程中难以完全避免的。对待发展要有辩证思维,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公平实现离不开发展,发展是个过程。譬如职工与居民分设社保制度,是因为多数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如果过早地整合成统一的制度,必然会普遍加重居民负担;如果继续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又会加剧已有的结构性矛盾,加重福利化倾向,使财政不堪重负。研究社保不能只盯目标而忽视路径,企图一步到位是幼稚的。回首社保改革历程,既然我们能够迈出制度从无到有的关键一步,并使待遇逐步从低到高,那么,离人人享有更加公平可靠的社会保障目标还会很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