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刘洪清
筚路蓝缕启山林 栉风沐雨砥砺行
■文·图/刘洪清
先秦时期庄周的《庄子·天下》云:“沐甚雨,栉疾风”。70年前,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在北疆屹立崛起。蔚蓝的天,洁白的云,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大地富饶,养育了勤劳善良的草原儿女。大河奔流,留下了奋斗不息的壮歌。内蒙古旧貌换新颜,社保成就谱新篇。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一起追寻那些开拓的足迹——
东经121°12′至127°00′,北纬50°10′至53°33′。自北京向北再向东的跨越,大兴安岭的风迎面扑来。在风声的穿越中,大兴安岭的忧伤与欢悦,“天保工程”(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与社保的交织与融合,在记者面前真实而生动起来。
6月17日,乌尔旗汉林业局煤田林场职工宿舍区。“来,来,来,撸一串!”52岁的朱广清张开手臂热情地招呼记者一行。中午时分,朱广清和他的妻子正坐在自家院子里怡然自得地享受烤串的休闲美食生活。院子里养了两头猪,还有一些鸡鸭,院子后面是一片菜地。干了30多年伐木工的朱广清在2016年办理了病退手续,如今每月养老金2000元左右,他的妻子是一名清林工,明年也将光荣退休,安享晚年。
煤田林场主任周守东指着朱广清身上的一些旧疤痕说:“伐木工是个危险活,这些都是‘回头棒子’赏赐的。”
什么是“回头棒子”?随着“天保工程”实施,大兴安岭林区的采伐已经全面停止,不过在老林业人的口中仍是那些有关林业的方言土语。“回头棒子”就是伐树倒地时反弹回来的棍棒、树枝。周守东又比划讲解了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吊死鬼”“坐殿”“溜墩”“搭挂”“打绊子”等凶险的伐木事故险情,让人听得脖子后面直冒凉风。
包头市井然有序的社保经办服务窗口
为了祖国建设,伐木人征战山林,林子少了,伐木人也老了。如何让林业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林区实行社保行业统筹时,平均缴费率达到了工资总额的52%以上,最高的曾经达到过73%,尽管如此,还是入不敷出,不能保障养老金的发放。“一大清早,满院子都是上访的退休人员。”在内蒙古自治区社保局局长张东风的记忆里,大兴安岭林管局是他调研跑得最多的地方,养老金拖欠的矛盾最突出,退休人员捏在手里的不是养老金,而是冰碴一样的“白条”。“过去林区职工的生老病死是最为沉重的包袱,林区最大的险情就是上访,仿佛坐在火山口上一样煎熬。现在自治区社保每年调剂社保基金高达10多亿元,退休人员养老金一人不漏、一天不拖、一分不欠,林区信访量大幅下降。”内蒙古林管局社保局局长聂志颖从“救火员”转变成了“大管家”的角色。“天保”拯救了林区生态,社保拯救了林业人。
2014年1月2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冒着零下30℃的严寒,来到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阿尔山林业局看望慰问生活在棚户区的职工群众。总书记踩着厚厚的积雪走进74岁的退休人员郭永财的家中,他俯下身来察看地窖,伸出手来摸摸火墙,同老郭一家人围坐在炕头拉起家常。郭永财老人老有所养,衣食无忧,就盼住房条件能够改善。总书记说,林业工人为国家作出了贡献,党和国家不会忘记大家,希望老郭的住房条件尽快改善,日子越过越好!如今,老郭已经搬进了新居,每月的养老金4124.3元,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内蒙古林管局负责人表示,“林区有22个少数民族,保护好、发展好各族职工群众的利益,是我们的重要职责所在。”
社保为企业发展助力,扎煤公司灵露煤矿现代化的调度室再展振兴宏图
在夕阳辉映下的满洲里市扎赉诺尔一个露天矿区,巨大的坑区里有几台挖掘机正在紧张作业,清理最后的余煤,距今约3.3万年的猛犸象化石曾在这里出坑。下个月这个露天矿区将迎来封坑仪式,承载了百年的采矿历史将戛然而止。“1902,百年沧桑争崛起”雕塑是记忆的丰碑,硕大的“扎赉诺尔国家矿山公园”门廊预示着这里将会焕发新的生机。
扎赉诺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社保部主任李树成颇为留恋地说:“这里曾是千军万马大会战的场景,火车沿着坑区蜿蜒进出,将原煤运向祖国的四面八方。”具有百年历史的扎煤公司,对边疆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2012年以来,煤炭市场再次步入低谷。扎煤公司随着煤炭经济形势恶化,企业经营发展越来越艰难。2016年12月底,扎煤公司在册职工12572人、离退休人员17463人,所幸社会保险担负起了稳定器、保护伞的重要职责,2016年全年发放养老金51906万元;发放退休人员扶助金9186万元。
扎煤公司灵露煤矿是近年来投资兴建的一座新矿井,在灵露煤矿调度室里,墙上18块显示屏正显示着井下作业情况。井下的监控器实时图传,工作人员随时随地能够掌控井下安全作业状况。雨润万物发新芽,策马扬鞭谱新篇。这座科技含量高的新矿井目前产能、效益均处于稳步上升发展阶段,扎煤公司在社会保障事业的保驾护航之下,一定能够“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行业从无到有已初步建立起“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偿”的社会保险体系,有力地发挥了社会和谐“稳定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社会公平“调节器”的作用,为煤炭行业20多万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撑起一方亮丽的天空。
时光如梭,岁月如歌。“内蒙古社保改革历程从1985年开始,历经风风雨雨,波澜起伏,已经30余载了。”呼伦贝尔市养老保险事业管理局原局长于治国忆往昔峥嵘岁月,百感交集。
呼伦贝尔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从1985年春开始筹备、测算、制定方案,当年10月1日在海拉尔、满洲里两个县级市启动了国有企业职工退休费用社会统筹的试点工作。在于治国看来,那时是“一把算盘闹革命”。当年参加统筹的职工1.46万人、离退休人员0.21万人、征缴统筹基金6.2万元、支付养老保险待遇5.9万元。这些数据镌刻在了于治国的记忆里,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是“叩百家门、行千里路”的血汗结晶。从“吃闭门羹”到“请进门”,从“手工登账”到“电脑记账”,从“要我参保”到“我要参保”,甚至有的离退休老人用自己的养老金为失业下岗的子女补缴养老保险费……盘点这些历史的变迁,于治国颇感自豪:“我们为百姓、为社保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作为内蒙古社保改革的先行地区,呼伦贝尔最大的亮点是什么?”记者问呼伦贝尔市养老保险局局长康慧民。他颇为形象地说:“畅通‘进口’,服务‘出口’。”在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工作上,呼伦贝尔市拓展便民渠道,从最初以人工识别的方式认证,到指纹认证、博迈认证的广泛采用,再到智慧眼人脸识别和中科曙光指静脉认证设备,融入了“互联网+政务服务”。
康慧民介绍,人脸识别认证系统实现了在内外网及离线状态下均可认证的功能,使认证需求不受网络的局限,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同时,人脸识别技术具备手机和电脑自助认证功能,解决了异地人员认证难题,也为本地认证人员提供了足不出户的便捷操作方式。2017年5月末,全市有37674人通过手机或电脑进行了自助认证。
呼伦贝尔市还将指静脉认证系统与自治区金保系统工程无缝对接,把认证网点延伸至农村牧区,切实解决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满洲里市有这样一个名人,人称“满洲里一姐”——“陈大浪”,她终日以浓妆示人,退休之后酷爱广场舞,其浓妆艳服热舞颇为吸引游客,游客甚至争相与其合影,成为满洲里一道特殊的“风景线”。提及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满洲里市社保局局长刘春莉向记者介绍起了“陈大浪”这个人物。有次她来社保局进行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可是这种浓妆无法采集和认证真实面貌,工作人员耐心地跟“陈大浪”解释后,她非常配合,立即回去卸了妆容,重新进行人脸识别建档采集和认证。“满洲里这座小城好多年谁都没有见过她的庐山真面目,卸了妆的‘陈大浪’可以看出年轻时绝对是个美人胚子。”刘春莉说:“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从过去老百姓反感抵触,到现在认同接纳,这也体现了社保经办服务能力的变迁。”
记者在牙克石市社保局社保经办服务大厅墙上看到了一份详细的“认证指南”,还有一份“温馨提示”的宣传展示架放在门口,虽然是周末,仍不时有群众前来围观。“关注微信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如何轻松便捷办理认证全知道。”牙克石市社保局局长王冬辉介绍,该市正在全市12个镇劳动保障所建立城乡居民退休人员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平台,配备了18台指静脉认证设备。
6月17日是休息日,牙克石市社保局档案室主任赵传鑫和她的同事们仍在加班,进行纸质档案电子扫描存档工作。无论是畅通“进口”,还是服务“出口”,社保档案都是重要的基础。赵传鑫俨然是一个“活档案”,哪一类档案存放在哪个区、哪个密集架,早已烂熟于心。
呼伦贝尔市人社局法规宣传科科长杨爱群介绍,2016年该市建成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卡综合服务点665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189个,呼伦贝尔市所辖范围内林场林区166个、农垦连队167个也实现了基层服务网点全覆盖。基层综合服务网点的建设,是实现“平台在社区,经办在家门,服务在基层”目标的重要环节。综合柜员制窗口的建立,让百姓不必在多个单位、部门间奔波,切切实实感受到“互联网+人社”管理创新带来的便捷服务。
同时,该市积极推进使用社保卡发放失业保险金工作,截至今年5月底,呼伦贝尔市有4230人的失业保险金通过社保卡发放,占正在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的70%以上,有力地促进了失业保险信息化工作开展。该市还着力实施6个“进村入户”就业创业扶贫行动,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41552人。1—5月,该市开展就业帮扶3105人;截至5月末,呼伦贝尔市累计实现就业扶
牙克石市社保局档案室工作人员检索老照片重拾社保记忆
封面报道
贫18355人。
此外,呼伦贝尔市还推出了医保扶贫惠民新政,一是对特困人员、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的儿童、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取消住院起付线;二是对建档立卡的精准扶贫户,住院费用支付比例提高5%;三是对城乡居民中建档立卡的精准扶贫户的大病保险医疗费用分5段支付,每段支付比例提高5%。年度内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累计最高支付限额由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这项新政惠及该市914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内蒙古在全区重点建设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卡综合服务点,通过社保卡发放社会保险待遇、批量代扣缴费,通过智能POS终端开展自主缴费、资格认证等工作,真正实现持卡人员社保查询、选档缴费、资格认证、待遇领取、持卡消费“五个不出村”的便捷服务。对于地广人稀的额尔古纳市来说,积极推进社保卡的广泛使用是社保经办服务的重要法宝。额尔古纳市社保局局长王凤琴向记者介绍,该市现已对城乡居民中享受待遇人员运用社会保障卡发放待遇,使卡率达到享受待遇人员的80%;城乡居民缴费人员成功运用社保卡批量代扣代缴社保费,批量代扣代缴率达到了50%。
勠力同心,一路向前
在2016年入冬的时候,包头市达尔罕草原一片枯黄萧杀的景象,掠过山岗的寒风凛冽带刺,但敖登花心里依然暖融融的。“过去我参加的是城镇居民医保,老头子阿拉腾桑参加的是新农合”。在敖登花的家里,医保曾经是“一家两制”。 2016年7月1日,包头市正式启动实施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一夜之间,农村人和城里人的待遇同步并且提高了。
鄂伦春族举办《盛世欢歌》文艺汇演活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
无论是有着城镇户口的敖登花还是牧区户口的阿拉腾桑,医保待遇呈现了这样的变化:2015年,敖登花住院实际发生费用9000多元,个人支付了3000多元;2016年下半年再次住院,实际发生费用1.3万元,因蒙医治疗使用蒙药,降低了起付标准,提高了报销比例,个人仅花费600元。2015年,阿拉腾桑住院实际发生费用8919元,个人支付1334元;2016年7月12日再次入院,实际发生费用相当,但由于扩大了可报销的药品、诊疗目录,个人仅花费492元。阿拉腾桑治疗糖尿病的报销金额也由原来的每年1000元,增加到每年4300元。
2016年7月,包头市在自治区率先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体制,形成了“覆盖城乡、有效接转、资源优化、架构统一、保障适度”的城乡居民医保体系。
2017年6月14日,包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门前办事的群众络绎不绝,门口一幅对联的横批“一心为民”格外显目。咨询台前导引员耐心地为群众做经办服务指引,自助服务区前参保人员利用自助设备查询社保账户、咨询社保政策,办事窗口前也是井然有序,工作有条不紊。包头市养老保险中心主任郝胜利介绍,包头市在不断深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础上,陆续开展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体系基本建立。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包括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该市早在2009年启动实施了城镇居民和农牧民养老保险工作。2012年,提前实现了城镇居民和农牧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实施,与国家、自治区政策顺利衔接。目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经办权限已下放至旗县区,由市级负责指导监督。
该市强化内控管理,重新梳理优化了业务经办流程,制定了《养老保险风险防控和业务经办流程》《包头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内控制度》,从个人账户管理、待遇审核、待遇支付、基金财务、综合业务办理和稽核审计等方面加强风险防控,进一步规避经办风险,确保了养老保险基金运行安全。一份份“稽核日志”详实地记载了养老保险待遇追缴组的追缴案例、稽核调查过程、案例分析。该市将享受养老待遇的离退休、遗属人员全部纳入认证范围,充分利用民政、卫计部门数据和国家异地协查认证平台以及指静脉识别等技术手段,开展数据比对和筛查,截至2017年5月,共追回被冒领的养老金905.7万元。
“您好!请问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走进鄂尔多斯市宽敞明亮的社保服务大厅,迎接记者的是两名社保服务导引员。经办大厅内分别设置了休息、等待、阅报、自助查询、填单台等功能区,同时配备了急救药箱和轮椅等无障碍设施。LED显示屏滚动播放着业务经办指南,纸质宣传单随处可寻,导引服务台前配备了专门的引导员和叫号机。一名姓汪的女士正在经办窗口前代同事办理档案查询服务,不到3分钟窗口工作人员就解决了汪女士的服务需求。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不断加大民生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和保障了民生,为社会保险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鄂尔多斯市人社局副局长石宇军向记者介绍起该市种种造福于民的独特社保“红利”。
2017年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马上就要开始缴费了,鄂尔多斯市原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张女士正计划着按照鄂尔多斯市社保局的通知,及时缴纳当年的养老保险费后,按规定享受政府给予每人每年1500元的养老保险缴费补贴。张女士下岗后靠打零工维持生活,一直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缴纳养老保险费,但面对每年增加的养老保险缴费标准,她感到缴费压力大,几次想中断缴费。2008年该市建立了下岗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个体缴费补贴制度后,张女士当年即享受到了1500元的缴费补贴,着实缓解了不小压力。补贴制度建立以来,她已累计享受补贴1.35万元,减轻了家庭生活负担。截至2016年底,全市、旗(区)两级财政已为此累计投入资金9.94亿元。
社保认证不出村
从2010年起,每年春节前企业退休人员刘先生都会如期收到社保经办机构发放的一次性地方生活补贴。近年来,为切实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生活水平,让他们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从2010年起,鄂尔多斯市建立了连续三年为企业退休人员每人每年增加一次性生活补贴1200元(即2010年每人每年增加1200元,2011年每人每年增加到2400元,2012年每人每年增加到3600元)的补贴制度,进一步保障了企业退休人员的生活。截至2016年底,全市、旗(区)两级财政已累计投入资金8.59亿元。
“这下好了,我也能按月领到养老金了,生活有保障了,政策真是好,帮助我借款缴费还不用给利息,感谢你们为我办了一件大事呀!”这是原盟二建下岗职工陈先生用朴实的话语表达出的喜悦之情。陈先生原属东胜市二建公司职工,早年因单位破产下岗,生活非常拮据,靠打零工勉强维持生计,加上他妻子疾病缠身,大儿子正在强制戒毒,二儿子无业,小女儿正在上大学,家庭经济负担比较重。他虽已达到退休年龄,但无力补缴欠缴的养老保险费,造成无法按月领取养老待遇。鄂尔多斯市社保局了解到老人实际情况后,及时帮助陈先生办理了3万元的无息借款,补缴了欠缴的养老保险费,并按规定为他办理了退休手续,陈先生终于能按月领取养老金了。鄂尔多斯市社保局局长祁福海告诉记者,为确保到龄困难群体能够缴得起养老保险费,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该市出台了困难群体无息借款补缴养老保险费的政策,对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在前5年享受过低保待遇,且无力补缴以前年度养老保险费的困难群体,可以申请无息借款补缴。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为525名困难群体办理了无息借款819万元。
劳动创造世界,保障铸就和谐。社会保障是一项永不竣工的民心工程,内蒙古社保人秉持为参保人员“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的理念,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正踏上新的征途,托起新一轮民生的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