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体验式教学研究

2017-10-23 12:41刘笑
学习导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理论课体验式思政

刘笑

内容提要:本文从分析高校思政课体验式教学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入手,分析体验式教学的理论意义与应用意义,提出校内校外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双层次方案,从而实现转换教育模式,以体验和感悟的方式提升学生理想信念,达到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思政课;体验式教学

一、高校思政课体验式教学的研究现状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也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的成长及国家的未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效果,各高校都已开展多年理论探讨和教学实践。

国外体验式教学思想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教学思想、夸美纽斯的教学思想、卢梭自然主义教学思想以及杜威经验主义教学思想。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正在积极展开,为高校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具体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方式的探索,研究成果主要有:首先,就体验式教学的内涵,查广云(2010)认为思政课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按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科学、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大学生亲身体验并启动心智去感受、领悟和内省,将认知内化并通过行为外化,实现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和谐发展。佘双好(2012)分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和思政课教师对体验式教学的需要。其次,就体验式教学的应用,徐奉臻(2009)将“参与—体验式教学法”实施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通过学生“课外实地调研”和“课内专题演讲”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衔接。苏众(2014)探索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并就如何设计教学环节进行了探讨。就体验式教学存在的困难,学者们普遍认为大班授课、师资缺编、场地短缺、课时资源不足等导致学生的参与度有限,未能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能动性,体验式教学组织非常困难。

前人的研究成果值得我们学习参考,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随着新时期不断全面推进教学改革进程,高校思政课育人模式发生变迁,思政课教学改革应遵循95后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规律。95后大学生更多元化、数字化,他们不愿意别人告诉他们该做什么,而是要自己选择,采取与学生互动的方式才能尽可能多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思政课体验式教学的意义

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教育模式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教学方式。他教导弟子的方法是以情景教育和发问的方式,这是体验式教育的雏形。国内学者们一般认为,体验式教学概念涉及的关键词为体验、实践、环境和经历。赵晓晖(2008)认为,体验式教学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或者对过去经验进行再体验,引导体验者审视自己的体验,积累积极正面的体验,达到对对象本性或内蕴的一种直觉的、明澈的透察,使心智得到改善与建设的一种教学方式。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既面临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面对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和成长于网络时代的95后大学生,如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认识的规律,推进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一套适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方案,切实提高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是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体验式教学研究有利于扩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丰富教学理论,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

在实际应用方面,体验式教学是一种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和人生体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教学模式。首先,这种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将理论学习与行为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正确把握95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个性需求,满足学生成长需要。其次,有利于师生的双向交流,相互学习,促进教学相长,有利于高校思政课教师言传身教,更好的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最后,能够促进实践教学与知识性教学相耦合,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以此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环境”的育人新理念。

通过体验式教学活动,思政课教师可以为自己的课堂注入一种个人亲身体验的情感性的因素,变纯粹的知识性教学为富有情感的教学活动,增强人格魅力。学生可以增长知识、增加阅历,锻炼培养情感信念和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品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思政课体验式教学的方案与方法

在对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重点教学内容、学生具体情况和社会发展特点设计实施双层次的体验式教学项目。

第一层次是校内体验式项目:

1.大学生公开课。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要内容,师生协作完成搜集资料、制作课件、准备讲义教案等工作,学生现场授课展示、教师点评、各组提问交流。学生在进行选题、收集整理资料、分析研究知识点的过程中,从原来消极的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探求知识。

2.大学生情景剧和微视频。在思政课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工合作完成整理资料、内容设计、创作编排、表演导演、视频录制、后期剪辑等工作,编排出以“追梦、青春、大学”、“立志、爱心、奉献”、“网络与社会”等为内容的情景剧和微视频。学生在动手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认知思想政治理论课,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中国精神。

3.大学生征文。成立以“我的中國梦”、“创文明校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社交网络”、“大学生创业”、“生态文明建设”等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以撰写理论研究论文或调研报告的形式,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第二层次是校外体验式项目:

1.乡村行。建立天津蓟州区、内蒙古固阳县农村问题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前往实践基地进行社会考察和实地调研,针对农村经济转型、电子商务开展等提供咨询,形成高质量调研成果,给当地政府提供决策参考。endprint

2.红色文化。与贵州省黎平县进行合作,建立黎平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基地。挖掘天津本地和周边红色文化历史资源,建立周邓纪念馆、李大钊纪念馆、沙石峪纪念馆、冉庄地道战纪念馆等实践教学基地。以思想学说、历史事件等为研究对象,开展志愿服务、参观学习,深入研究我市及周边现代革命文化的地位、特色及所蕴含的革命精神。

3.城市现代化建设。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区实践教学基地,参观考察城市现代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把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师生共同探究学生普遍关注的理论热点、难点和现实问题。

四、结论

本文设计的思政课第一层次体验式教学方案是基于校内资源的教学项目,项目成果在第一课堂展示,是第一课堂育人的延伸,内化理论的过程;第二层次是基于校外资源的教学项目,是第一课堂育人的进一步延伸和第一层次教学项目的拓展,是学生巩固理论的过程。两次体验成果在第一课堂和网络第三课堂展示,是传播理论的过程,反哺于第一课堂学习。两次体验构建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的逻辑链条。

体验式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一种教和学互动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入有意义的任务执行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并通过制作作品的形式来实现理论知识的讨论理解、内化、巩固和传播。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更具社会性和实效性,教学内容重在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教学方法强调人本化、全面化、系统化。

体验式教学将理论学习与行为实践相结合,能够打破传统育人方式对育人空间的限制,运用新媒体和信息技术,变课上“满堂灌输”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课堂、实践课堂和网络课堂互相配合、互相渗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验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情。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現象的能力,增强教育教学效果,使学生得以彰显和扩展人生的目的与意义。

参考文献

[1]郑金洲主编.体验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2]戴卫义,许俊杰.高校“基础”课开展体验式实践教学探析——基于“在服务中成长”实践教学案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年第5期。

[3]侯保龙.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原则与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年第6期。

[4]刘书艳.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第34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理论课体验式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用体验式探究活动打开探索之门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浙江金华开展新录用年轻公务员体验式实践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