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留守儿童的特殊需求

2017-10-23 13:20朱人杰
现代交际 2017年20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

朱人杰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农民工涌入城市寻找工作和机会,大量孩子被留在农村由孩子的祖父母或者外祖父照顾上学。这些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产生了很多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这个问题,本文通过对湖南省沅陵县留守儿童及其相关方进行调查,试图了解留守儿童的特殊需求,借以引起社会各方对这些儿童各种特殊需求的关注,帮助这些孩子得到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 特殊需求 湖南沅陵

中图分类号:D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0-0112-03

正如中国成语“血浓于水”中所言,家庭关系在中国人的各种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西方俗语中也有这样的表达,例如英语中的“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这表明,在不同文化中,家庭关系对于个人的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众所周知,中国的很多文化传统来自儒家传统。根据儒家伦理,人与人之间存在五种基本关系:君臣;父子;兄弟姐妹;夫妻;朋友。在这些关系中,父母子女关系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家庭的一分子,每个人的大部分生活都离不开家庭,家庭对于个人的生存和成就至关重要,照顾家庭成员是中国社会的道德义务和人格完整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湖南省沅陵县112万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需求,探讨在这个高度重视父母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的中国社会中,留守儿童的特殊需求和一般需求是如何通过各种力量和资源得到解决。

一、农村儿童的需求模式

沅陵县地处湘西北,县域面积5852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社区,6503万人口。根据调查统计,每年在外务工或创业的农民工约为33万人,全县共有留守儿童112万人。目前,全县53所乡(镇)初级中学和中心小学都实行了寄宿制,在校学生为105万人,小学住校学生为46559人,其中留守儿童33356人,占716%。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思想、心理和人身安全以及人生观等方面的问题,就农村留守儿童的各种需求,本人于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走访了沅陵县多所中小学以及留守家庭,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当地留守儿童各种需求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和探讨社会各方在解决留守儿童的特殊需求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留守儿童的需求包括特殊需求和一般需求。留守儿童的特殊需求主要源于孩子与其父母分离所产生的特殊需求。这种分离不仅影响成人对其孩子的感知方式,而且还影响到孩子与成年人及其同龄人的关系。我们的调查对象对于孩子监护照看方式与他们对于孩子特殊需求的理解密切相关。一般需求,顾名思义,就是可以适用于中国农村大部分儿童的需求。将这些需求称为一般需求,这是因为这些需求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普遍存在的。然而,应该指出,本文所指的一般需求是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特别是反映了被调查者的农村生活经历。在本文中,我们将儿童的需求分为(1)情感需求与心理健康;(2)关系;(3)安全;(4)教育;(5)基本护理;(6)身体健康;(7)个人发展。(Hu,2013)在这些需求中,有两项一般需求,即基本护理和身体健康。这些需求对于所有孩子都是最基本的,不管他们是否是留守儿童。对于孩子的生存来说,这些条件都是实际存在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需求都是客观的,相反,其中一些都是极其主观的。例如,个人卫生作为孩子基本护理的一部分,却与中国文化中的“面子”存在密切联系。(Gilbert & Tsao, 2000)这些主观特征表明,尽管这些一般需求普遍适用于所有社会,但不应忽视基本护理和身体健康的文化背景。另外,在这些需求中,孩子的需求围绕着各种关系,包括情感需求与心理健康和安全。这些需求相互关联,由于其父母的缺席,这些需求将结合具体情景成为孩子的特殊需求。与基本护理和身体健康相比,孩子在这些方面的需求比较独特。

被调查者告诉本文作者,由于留守儿童没有得到父母的照顾,一些孩子的生长受到了不利影响,显得胆小、内向和感情脆弱。这些留守儿童不仅需求其他成人来填补他们的情感缺失,也需求来自成人的适当理解和鼓励。显然,这些情绪需求是由于儿童与父母之间的直接接触中断而产生的。同样,这种中断也造成了对看护人关心和爱心的特别需求。应该指出,关系和其他三个需求之间的作用是相互支持的。当儿童的情绪需求和精神健康得到很好的解决时,他们更容易与他们的替代看护人员,即本文中的亲属看护人建立密切关系。但是,在看护人与留守儿童的关系中,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教育意味着孩子的个人发展。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看护人将孩子的教育需求置于其他需求之上,他们不断地向留守儿童强调教育对于孩子未来的重要意义。在这个意义上,在看护人看来,教育几乎就等于孩子的个人发展。但是,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其他需求有时与教育需求相抵触。

二、留守儿童的特殊需求

看护人和学校工作人員都认为,留守儿童在某些方面与其他孩子是存在差异的。跟那些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相比,留守儿童显得更加害羞、拘谨。这意味着留守儿童不愿意表达他们的情感。一些孩子即使与其看护人在一起时也同样很拘谨,虽然这些看护人是他们除了父母以外最亲近的亲人。同样,一些看护人认为他们照顾的孩子很内向,因为这些孩子很少与其他人进行交往或者互动。一些西方研究报道,这些特征可能表明了儿童对父母分离的典型反应。(Porter, 2009)儿童与他人的情感联系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功能。研究表明,儿童与父母的依恋关系为儿童提供了安全的感觉,依靠这种亲密纽带建立自我价值,探索世界。这种依恋关系的中断会造成很多问题,就像在本研究中所看到的,留守儿童会感到害怕和恐惧。此外,这些情感反应可能在这些孩子的整个生命周期持续存在。为了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我们所调查的看护人表示密切注意留守儿童的情绪和面部表情,以便从孩子的角度看待孩子的内心世界。

留下的儿童特殊需求归属感。当这些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情感被中断时,他们通常显示出负面情绪。例如,一个跟爷爷奶奶生活了几年的女孩去父母那里过暑假,从父母那里回来后,就特别想念她的父母,她的爷爷奶奶这样描述她的情感困境:有一次,事情有些无法收拾。她哭了两个晚上,说她想念他的父母,她不愿意睡觉,不断地要求我打电话给她父母,要求他们立即回家。我说:“他们怎么回来?爸爸妈妈正在赚钱。他们要赚钱供你将来去上大学,另外现在你还需求钱交学费、买东西吃和服装。”我们的研究表明,追求照顾和保护的儿童依恋行为可以在充满爱的亲属关系中得到很好的回应。本文所调查的绝大多数看护人是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与留守儿童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其中的一些人特别爱他们所照顾的留守儿童。当谈到家庭责任时,他们对自己的“第三代”充满了责任感。这种爱刺激他们保护儿童免受情感痛苦,如孤独或抑郁。因此,可以认为,以爱与义务为基础的亲属照顾有助于减少由父母孩子关系中断造成的儿童创伤。

在孩子的亲生父母前往城市工作的时候,在家留守的看护人必须承担父母的角色。监护者对这一角色的理解受到他们对留守儿童处境不利情况认识的影响。一些西方研究表明,由亲属照看的孩子有着明显的情感和社会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他们了受到了诸如虐待和忽视的创伤经历。(Dunne&Kettler,2006)本研究中的留守儿童不存在上述安全风险,他们的情感问题更多与父母分离相关。但是,不管看护人如何精心细致,留守儿童总是时不时地想念他们的父母。绝大多数看护人认为这是留守儿童的最大情感问题,所以他们尽力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一般来说,看护人都会尽最大努力安抚留守儿童,在必要的时候鼓励他们。他们也倾向于以各种方式满足儿童的要求,以保持儿童的平静和快乐。但是,这些行为通常受到学校工作人员的批评,因为他们认为这些行为是对孩子的溺爱。照顾者对孩子与父母分离的细致考虑影响着他们与孩子的互动模式。例如,看护人和学校工作人员都倾向于较为温和地处理孩子的情感问题。他们选择与孩子进行沟通,而不是体罚,认为沟通有助于孩子保持稳定的情绪。他们也将留守儿童视为需求成人给予特别爱和照顾的孩子。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留守的看护人对留守儿童特别耐心和宽容,特别是年龄较小的留守儿童。

三、各方在解决留守儿童需求所发挥的作用

依恋理论揭示一岁以上的孩子可能有多个依恋对象。在本研究中,在孩子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参与者包括:父母,看护人,同龄人,教师,其他亲属。孩子与这些人的关系对于满足他们的感情需求和心理健康需求非常重要。孩子本能地依恋他们的父母,特别是妈妈。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看护人和学校工作人员都特别强调孩子与父母关系的重要作用,他们认为这是留守儿童的天然需求。绝大多数看护人强调尽管他们对孩子的照看无微不至,但他们的角色与孩子的父母是有区别的。例如,一位看护人说:“不管奶奶对孩子的照顾如何细致,妈妈总是最好的。”即使他们与其他依恋对象形成了亲密关系之后,留守儿童对于父母的依恋是不可取代的。以参与者反应来看,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更加容易融入社会。这些孩子也比与看护人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更加自信。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对于稳固的父母孩子关系的需求。如前所述,儿童与父母之间的健康定期接触有利于儿童的依恋,破坏儿童对母亲的依恋可能会对儿童的精神健康带来若干负面影响。

除父母外,留守儿童最依恋的对象就是他们的看护人。儿童与看护人的关系质量部分取决于他们一起生活的时间。他们生活在一起的时间越长,他们之间就越可能形成亲密的关系。在本调查中,如果得到合适的照顾,孩子甚至与看护人形成了比父母更为亲密的关系。这在孩子离开他们的看护人时表现明显。例如,一些孩子说,他们只要离开看护人一段时间就感到焦虑和心不在焉,渴望急切回到看护人身边。然而,这种反应很少在父母孩子关系中存在。大多数留守儿童会不时想念自己的父母,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已经越来越习惯于分离的状况,他们极其依赖的不是自己的父母而是照顾自己的看护人。熟悉的陪伴为儿童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这样留守儿童几乎不会遇到强烈的痛苦和恐惧。

除了熟悉的家庭环境外,留守儿童也需求与教师保持健康的关系。由于儒家学说的影响,教师在中国社会非常受尊重。所以这项研究中的儿童和看护人均承认教师在教育方面的权威。在本研究中,大多数孩子周日与学校教师生活在一起。对于上学的留守儿童来说,老师不仅仅指导他们学习,而且照顾他们的日常起居。因此,有些孩子与老师发展了密切的关系,与看护人 或父母相比,这些孩子更加听老师的话。大多数看护人承认教师对儿童教育的权威,要求学校严格控制留守儿童的生活。正如一名看护人明确告诉我们:“我告诉老师,‘如果孩子不听话,你可以打。你在学校监督他,我们在家里监督……作为监护人,我们不会抱怨的,因为这是为了孩子好。一个老师不会无缘无故地打我们的孩子,是吧?我们不会因为孩子受到了体罚而指责老师,相反,我们感到高兴。”

除此之外,朋友关系在留守儿童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满足孩子对于人际关系的需求。我们的调查发现,由于诸多代沟等因素的限制,孩子与看护人的沟通是有限的。当孩子无法与家中成人进行沟通时,他们会转向自己的同龄人。在农村,留守的孩子很容易找到他们同龄的玩伴。他们在同一个村子里长大,拥有类似的习惯和兴趣,这使他们的交流非常流畅。对于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同龄人一起玩占据了他们放学后的绝大多数时间。健康的同伴关系不仅为儿童提供沟通渠道,而且还有益于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同龄人玩耍使得他们不那么想念自己的父母,让自己过得更加幸福和平静。在学校环境中也发现了良好的同伴关系的好处,学校的工作人员报告说留守儿童在与同学一起玩耍时看起来“无压力和很正常”。但是,同龄人也会带来某些风险。看护人 最担心的便是自家的孩子受到其他孩子的欺凌,特别是那些显得胆小、拘谨的孩子更容易遭到同龄人的欺凌。为了保护自己孩子不被欺负,有些看护人 阻止自家孩子与同龄人交往。这种措施一方面确实减少了留守儿童的被欺凌现象,另一方面,这种措施阻碍了留守儿童建立有效的同龄关系。

最后,除了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其他亲戚关系对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扮演着一定的作用,因为在中国的农村社会,绝大多数家庭与亲戚保持着紧密的关系,特别是在出现困难的时候,更是如此。留守儿童通常与姑姑、叔叔、舅舅、姨姨等亲戚建立良好的关系。一般来说,这些亲属定期拜访孩子,为他们提供物质和情感的支持。

四、结语

我們的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的需求最好由多方共同解决,孩子的生存和发展严重依赖各方的共同参与。当然,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最重要的,但是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所发挥的作用毕竟有限,而看护人尽管与留守儿童接触最多,但是,他们也无法代替父母的角色。尽管如此,亲属照看为儿童提供情感依恋,确实满足了儿童的情绪需求,改善了他们的心理健康。除了父母和看护人,留守儿童还需求其他人,尤其是老师,同事,亲戚,以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

参考文献:

[1]Hu, Y., Burton, J., & Lonne, P. B.A comparison of childrens needs models in the Australian and Chinese context[J]. Communities Children & Families Australia, 2013,7(1), 75–88.

[2]Gilbert, D.,&Tsao, J. Exploring Chinese cultural influences and hospitality marketing relationship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000,12(1), 45–54.

[3]Porter, L. L. Attachment theory in everyday life[J]. Mothering, 2009(154):44-57.

[4]Dunne, E. G., & Kettler, L. J. Social and emotional issues of children in kinship foster care and stressors on kinship carers: A review of the Australian and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J]. Children Australia,2006,31 (2), 22-29.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研究*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教育中的困境及对策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留守儿童法律权益保护问题及优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