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构建了考试作弊现象的博弈模型并作了分析,探讨了改进方法,提出了加强考风建设的对策建议。要降低监考教师的监考成本,提高监考收益;提高学生的作弊成本,降低作弊收益;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坚决贯彻执行。
【关键词】 高校;考试作弊;监管博弈;对策
目前,在我国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大多数高等院校评定学生一个阶段或一门功课的主要手段仍然是考试。它既可以衡量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成效,还可以帮助教师获得教学反馈,并根据反馈出的问题发现教学偏差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这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要使考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要有良好的考风。但随之而来的各类考试作弊现象却日趋严重。考试作弊的危害很多:首先,从教师角度来说,作弊得来的成绩使教师对教学效果以及教学偏差形成误判,也就不能制定出相对应的纠偏机制;其次,从学生角度来说,作弊使学生的诚信品质丧失,如果不能坚决制止,将会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作弊之风更胜;最后,从学校角度来说,作弊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教师教学质量下降,那么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学校声誉下降,从而严重阻碍学校的发展。因此,从各方面来看,搞好考风建设对于高校而言势在必行。
一、考试作弊现象的博弈模型构建与分析
在高校的各类考试中,监考教师监管学生,学校监管监考教师,同样的关系构建相同的模型。根据博弈论理性人的假设条件,参与博弈的学生、监考教师和学校都是理性人,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1、监考博弈
参加考试的学生可供选择的策略有作弊和不作弊。选择作弊可以使考试成绩提高,但作弊的同时要承担道德的谴责和被抓的风险。选择不作弊有可能会达不到理想的成绩。
负责监考的教师可供选择的策略有严格监考和宽松监考,即识别与不识别。严格监考下,教师严肃处理作弊学生;同时假定监考教师严格监考,学生作弊一定会被发现;宽松监考下,学生自觉遵守考场纪律,教师对于作弊的学生视而不见。
在上述条件下,如果监考教师严格监考,作弊的学生一定会被发现;如果监考教师宽松监考,作弊的学生获得超额收益,不作弊的学生收益不变。在各种情况下的成本、收益用以下参数来表示:
RT1——表示监考教师监考严格,发现作弊并处理的净收益,也就是监考带来的收益UT1与监考付出的成本CT1之差,付出的成本主要包括监考过程的辛苦和枯燥、监考时消耗的精力以及处理作弊所用的时间、精力等,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可以知道RT1>0;
RT2——表示监考教师监考严格,发现作弊没有处理的净收益,也就是监考带来的收益UT2与监考付出的成本CT2之差,付出的成本主要包括监考过程的辛苦和枯燥、监考时消耗的精力等,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可以知道RT2>0且CT2< CT2;
RT3——表示监考教师监考宽松时的净收益,也就是收益UT3与成本CT3之差,监考人员获得精神上的放松休息带来的额外收益。在宽松监考过程中,教师付出的精力消耗要低于严格监考,严格监考时不处理作弊的精力消耗小于处理作弊,即CT3< CT3< CT3,因此,监考教师宽松监考的净收益高于严格监考的净收益;
RT4——表示监考教师监考严格,发现作弊并处理,但学生并未作弊时的净收益,也就是监考带来的收益UT4与付出的成本CT4之差,付出的成本包括严格监考时的精力消耗、巡视等,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知道RT4>0且CT3 RS0——表示学生不作弊时获得的收益,包括学生自身的诚信以及得到的客观的成绩; RS1——表示学生作弊被发现后受到的惩罚,包括受到的各种处分等; L——表示学生作弊被发现后的信用损失; RS2——表示监考教师监考宽松,学生作弊而获得的超额收益,包括考试成绩的提高,因此得到的额外奖励等,可知RS2>0; θ——表示学生作弊的概率,则学生不作弊的概率为1-θ; P1——表示监考教师识别的概率,则监考教师监考不识别的概率为1-P1; P2——表示监考教师识别出学生作弊打击的概率,则监考教师监考识别出学生作弊不打击的概率为1-P2; 基于以上参数设定可构建一个学生和监考教师采取不同策略得到不同的收益的监考博弈模型,具体见图1所示。 由于每场考试的学生和教师不是固定的,所以每一场考试都可以看作是一次静态博弈。从具体的博弈收益来看,理想狀态是(宽松监考,不作弊),这是混合策略意义上的纳什均衡。 我们从模型中可以得到学生的期望收益为: 模型分析如下: 当p1*p2>(p1*p2)'时,考生的理性选择是不作弊。而学生作弊获得的利益差额Δrs与(p1*p2)'成正比,也就是Δrs越大,(p1*p2)'越大;作弊所承担的风险rs1+l与(p1*p2)'成反比,当rs1+l越大,(p1*p2)'越小;其中(p1*p2)'指监考教师打击作弊的概率。 2、监督博弈 同学生和监考教师的监考博弈原理相同,可以构建一个监考教师与学校的监督博弈模型,博弈的参与人为监考教师和学校。负责监考的教师可供选择的策略仍然是严格监考和宽松监考,即识别与不识别。学校可供选择的策略有监督和不监督。监督是指学校对于教师监考有明确的规定,严格监考的教师有奖励,宽松监考的教师有处罚;而不监督是指学校完全将监考教师的行为寄希望于教师的自觉,对于宽松监考的教师听之任之。假定,学校如果监督监考教师,那么宽松监考的教师一定会被发现。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策略选择下的不同收益设定如下: RU1——表示学校对教师进行监督并处罚宽松监考教师时学校的净收益,即所获收益UU1与付出成本CU1之差,所获收益主要包括由此带来的学校的良好学风、考风进而获得的社会效应等。付出的成本主要包括学校进行监督的监督成本、以及处罚宽松监考的教师所付出的时间精力等,根据实际可知,RU1>0;
RU2——表示学校对教师进行监督但对宽松监考教师不处罚时学校的净收益,即收益UU2与成本CU2之差,根据实际可知,RU2>0且CU2 RU3——表示学校不监督时的净收益,为收益UU3与成本CU3之差,此时学校所获收益为负;在不监督情况下,学校付出的成本肯定低于监督,故一定有CU3 RU4——表示学校监督但监考教师严格监考的净收益,为收益UU4与成本CU4之差,收益主要包括由此带来的学校的良好学风、考风进而获得的社会效应等。付出的成本主要包括学校进行监督的监督成本等,根据实际可知RU4>0且CU3 WT0——表示监考教师严格监考的收益,包括监考教师诚信、奖励; WT1——表示监考教师宽松监考被学校监督后受到的处罚,包括扣发奖金、各种处分等; M——表示监考教师宽松监考被发现后,监考教师的信用损失; WT2——表示监考教师宽松监考,学校不进行监督或监督不处罚时获得的收益; β——表示监考教师选择宽松监考的概率,则监考教师严格监考的概率为1-β; γ——表示学校进行监督的概率,则学校不监督的概率为1-γ; μ——表示学校发现监考教师宽松监考并进行处罚的概率,则学校发现监考教师宽松监考但不进行处罚的概率为1-μ; 根据上述假设与收益可构建如下博弈模型(见图2所示)。 从模型中可得监考教师的期望收益为: 通过分析模型可知: 当γ*μ>(γ*μ)'时,监考教师的理性选择是严格监考。而监考教师通过宽松监考所获得的收益差额Δwt与(γ*μ)'成正比,Δwt越大,(γ*μ)'越大;监考教师所承担的风险成本wt1+m与(γ*μ)'成反比,wt1+m越大,(γ*μ)'越小;其中(γ*μ)'指学校对监考教师宽松监考进行处罚的概率。 二、考试博弈模型结果分析及改进方法 通过上面的模型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当p1*p2>(p1*p2)'时,学生的理性选择是不作弊;当γ*μ>(γ*μ)'时,监考教师的理性选择是严格监考。学校为了使学生在考试期间不作弊,监考教师在考试期间严格监考,因此要保证上述两式成立。 目前,部分学校的实际情况是:对宽松监考的教师没有处罚,对严格监考的教师亦没有奖励,即m=0;作为理性人的监考教师,在监考过程中会宽松监考,使自身利益最大化,此时收益为wt2。 若监考教师在监考过程中将选择宽松监考,即监考老师对作弊不识别或识别不打击。作为理性人的学生,在知道或识别出监考教师会宽松监考,学生将选择作弊,此时收益为rs2。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将选择作弊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校对监考老师以及作弊的学生没有相应的奖惩机制。这一结果当然不是理想结果。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具体改进方法如下: 首先,对于监考博弈模型而言,要保证p1*p2>(p1*p2)',如果lim(p1*p2)'=0,则p1*p2>(p1*p2)'恒成立,学生的选择是不作弊;如果lim(p1*p2)'≠0,则需降低(p1*p2)'的值,即降低,为此需增大的值,即增大rs0+(rs1+l)或减小Δrs=rs2?rs0。式中rs0为不作弊的收益,这一值不易改变,因此只有通过加大(rs1+l)与减少rs2的值来降低(p1*p2)'的值,即要加大对学生的惩罚力度和降低学生作弊成功所得的收益。 其次,对于学校监督博弈模型而言,要保证γ*μ>(γ*μ)',如果lim(γ*μ)'=0,则γ*μ>(γ*μ)'恒成立,监考教师的选择是严格监考;如果lim(γ*μ)'≠0,则需降低(γ*μ)'的值,即降低,为此需增大的值,即增大wt0+(wt1+m)或减小Δwt=wt2?wt0。式中wt0为不作弊的收益,这一值不易改变,因此只有通过加大(wt1+m)与减少wt2的值来降低(γ*μ)'的值,即要对宽松监考加大惩罚力度和减少收益。 三、加强考风建设的对策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学校要加强考风建设,就要杜绝考试作弊现象,具体的对策建议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降低监考教师的监考成本,提高监考收益 在高校的各种考试中,监考教师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在整个的监考过程中监考教师要严格清场、查对考号、巡视等,监考压力大、成本高。因此学校要对教师的监考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对于严格监考的教师发放奖励,对宽松监考的教师实行一定的处罚制度,比如扣发奖金、记入教师监考诚信档案、全校通报批评等。 2、提高学生的作弊成本,降低作弊收益 学校组织考试的本意是衡定、评判、甄别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但是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着的一种分数至上的评价体系,使得学生采用各种方法提高自己的成绩,导致各种作弊手段层出不穷。因此,学校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来考察、衡量学生的学业,最后的学业衡量可以分为几部分,考试成绩有一定的占比,使得考试作弊带来的收益下降,可以有效减少考试中作弊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对于作弊的学生处罚力度要加强并严格贯彻执行。降低了作弊收益,提高了作弊成本,必然会有效遏制作弊现象的发生。 3、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坚决贯彻执行 一直以来,各高校都在致力于校风、学风、考风建设,并且也有相应的各项规章制度,但是由于作弊给学生带来的超额收益往往大于作弊受到的惩罚,以及教师在监考中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使得现有的规章制度成了摆设,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要改变这种现状,学校要采取一定措施,首先,查漏补缺,把所有的加强考风建设的规章制度进一步的健全,使学生和监考教师无机可乘。其次,坚决打击作弊行为和监考不力,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使惩罚变成可置信的威胁。 总之,学校要加强考风建设,预防是前提,惩罚是手段,杜绝是目的。因此,通过各种教育方法使学生和监考教师正视考试,改变教学方法,多層次分阶段、分目标的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情况。采用可置信的惩罚手段惩治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作弊学生和监考不力的教师,以达到杜绝考试作弊现象的目的,从而携手共创自主活跃、进取求实而又公平的校园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程香丽,张福磊.高校期末课程考试作弊问题的博弈论分析[J]. 德州学院学报,2014(05)89-94. [2] 何计蓉,高辉,花海燕.经济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分析[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 [3] 李恒祥,李一鸣,李姗姗.考试作弊行为的博弈分析及对策研究[J]. 新丝路(下旬),2016(2). [4] 黄菲菲.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的囚徒困境[J]. 亚太教育,2015(26)32-33. [5] 牟勇,董丰,周国苗,黄秀峰.高校师生博弈——基于教学过程的视角[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01)145-148. 【作者简介】 罗海霞(1980.05-)女,内蒙古奈曼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信息经济学、区域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