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广
母亲1928年生,今年已经89岁高龄了,我也已经成为了老年人。几十年来,我一直陪伴在母亲的身边,很少长时间离开过母亲。如同许多人一样,母亲一生中有无数次的微笑,但唯有一次微笑令我记忆深刻,使我永生难忘。
母亲年轻时身体就极为不好。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母亲经常住院,有时一住就两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当时的医院是不允许家属陪床的,病人的护理问题由医院负责。家属探望病人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探望。那时母亲住院,父亲上班忙于生计,只有在探视时间才去医院看望母亲。父亲有时将我和姐姐放在家里,有时将我们送到关系不错的老乡家临时照看。
父亲送母亲上医院时,都是父亲请几名老乡或朋友,然后再请一名拉排子车(也有叫人力车或平板车的)的朋友来帮忙。母亲每次上医院都是由四个人,每个人抻着一个褥子角抬着,放到排子车上,出院时几乎也是这样。那时我们家住在我市的主干道旁,出了家门就是大马路。所以,我母亲的每次住院、出院几乎都会“惊动”街坊邻居,甚至引起圍观。
我大约三岁左右吧,那天,我正在我家马路对面的一个大院子里与小伙伴玩耍。正在这时,又来了一个小伙伴,他对我说:“金虎(我的小名),你妈回来了。”我听到这话当然很高兴,马上连跑带颠地往家跑。因为妈妈住医院很长时间了,我已经有很长时间没见到妈妈了。
进了我家那一间房子大半间铺得破旧不堪的房间,我看到母亲正盘着腿端坐在铺上,她见了我,没有像当下许多文艺作品表现的母子久别重逢时的情景,伸出双臂将自己年幼的,也是她唯一的儿子搂在怀里,眼里流出热泪,嘴里说,儿子我太想你了,儿子我对不起你之类的话。而是雕像般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全神贯注,微笑地看着我。我也站在地上,并未像许多文艺作品中表现的那样流出热泪,冲上前去,扑到母亲的怀里,叫一声妈妈,而是傻傻地站在地上,抬头呆呆地望着亲切地对着我微笑着的母亲。现在回忆起来,当时处于“散养”状态,很少有人照料的我一定是很邋遢的“脏小子”,衣服破旧肮脏,脸上有鼻涕和污物。或许文字功力不足,我现在真的难以用文字表达一个年轻的母亲在长时间因病住院后回到家中,看到三岁儿子的心情。
转眼60多年过去了,我也成为了老年人。然而,在我心中,母亲的那次慈祥的微笑更加真切,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