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林
摘 要:目前,高中学生所接触的人物传记主要是高考传记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需要经历高效速读和高效解读两个环节。高效速读的目的是在尽短的时间内十分专注、快速而准确地感知文本,快速地筛选文本中重要的信息,把握文本题目、作者、出处,了解传主的人生经历或主要事件,感受传主的品格与精神,了解作者对传主的态度和在文本中所表现出的思想和情感,对作者在文中运用的一些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进行基本判断,感受传记在现今时代对读者产生的心灵冲击和生命召唤。高效解读的目的,就是精准地解释和剖析文章,全方位理解文本。高效解读策略就是根据文本解读的需要而制定出的比较固定的操作程序。人物传记的解读,我们需要把握“七步解读程序”。
关键词:高考;人物传记文本;解读策略
中圖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8-006-02
0
一、看文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可以找到解读文章的钥匙,从而厘清题目与文章的关系。一般来讲,人物传记的题目可以表达对传主的感情与评价,如《一个不能忘记的人》(2013全国二卷,下面所举的例子标注与此同)表现了作者对“民国乡建三杰”之一卢作孚诸多“强国成就”的高度赞赏。题目《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2016年全国一卷)表现了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在创作上既在生活和思想上打开自己,又必须创作出史诗般长篇小说,确立自己在文学上的位置,重塑自我的人生追求。题目还可以体现文章线索,如《谢希德的诚与真》(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章第一、三、五段分别写谢希德教授对祖国赤诚、对同事真诚、对丈夫爱得至诚,第二、四、六段则分别写了谢希德教授在科学上求真知,在生活上求真趣,在知识上求真实的高尚品德。当然,也有的文章题目或揭示文章中心,或以其新颖独特吸引读者,或使用修辞或象征手法博得读者青睐。研究题目与文章的关系,不可小觑。
二、理思路
理思路是阅读的基本功。叶圣陶先生在《认真学习语文》一文中说过:“看整篇课文,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看一篇文章,要看它怎样开头的,怎样写下去的,跟着它走,并且要理解它为什么这样走……这些就叫基本功。练,就是练这个功夫。”在阅读分析文章时,抓住了文章的思路,也就弄清了文章的脉络,这是深刻理解文章必不可少的条件。
理清思路,既包括全文思路,也包括段落思路,由宏观思路到微观思路,阅读时可以由浅入深,由抽象到具体。
要理清思路,就应该明确思路的基本类型。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文章顺序、线索、结构、主次、表达方式等视为思路的表现形式。如《爱国科学家邓叔群》(2014全国二卷)一文,从邓叔群先生1923年去美国留学,到回国十年,抗战开始不久,到1948年当选中研研究院院士,后来创建沈阳农学院,新中国成立后捐房减薪,抗美援朝捐积蓄支援军用,至1960年谢绝巨额培训酬金,以时间为序,表现了邓叔群先生“一生的选择,都从人民和祖国的需要出发,他以自己的实践行动,践行着科学报国的理想”的伟大人格。
文章结构最能体现作者思路。通常情况下结构类型包括“总——分——总”“总——分”“分——总”“分——分”四种。高考人物传记文本大都经过改编,正文一般在六段左右,加上“相关链接”两段,总计在八段上下。这些“特写镜头”组合成一篇文章,其结构大多是“分——分”式,所以理清结构并不难。难的是要将每段文字的段意进行准确概括,通过归纳概括文意来理解文章内容。如《将军赋采薇》(2015年全国二卷),第一段讲戴安澜将军通过抄背古诗来激发官兵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第二段讲戴安澜将军为抗战大业,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第三段将戴安澜将军赴缅抗日途中激励官兵,激情满怀赋诗明志;第四段讲戴安澜将军誓死抗日报国,同仇敌忾,顽强战斗的精神及相关评价;第五段讲其牺牲过程;第六段写戴安澜将军牺牲后国共两党及民众对他的悼念和爱戴;“相关链接”则用戴安澜将军赠部署各官长题词和戴将军子女的话,表现了戴安澜将军对待他人、功名、生死的看法与其多才多艺的儒雅名士之范。这样一来,对文章的理解就比较深刻细致了。链接部分多有对人物的评价和赞美,从叙述、议论和抒情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传主的观点和态度。
三、明经历
明经历,就是归纳概括传主的经历或事迹。读人物传记,需要做到知人、明事、辨理。知人就是知道文章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作者对他们的评价是什么。从近些年高考文本来看,人物都是单一的,这一点并不难。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如《叶圣陶在四川》一文共四段,第一段写叶圣陶教子女们写文章,第二三段写他与朱自清先生相处、谈心、著述的过程,最后一段写他通过编辑《中学生》杂志培育年轻人的故事。全文写了三方面的事,表现了叶老对子女循循善诱、呵护备至,对朋友坦诚、真情交流,对作者、读者精心扶植热情宽容,对年轻编辑辅导提携、关心爱护的“孺子牛”襟怀。弄清这些问题,就是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经历”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经历以时间为序,是“线型结构”,一种是以事情之间的关系为序,是“扇形结构”,从几个方面来写一个人。有的是两种情况交织在一起。如《吴文俊的数学世界》一文,1-2段是“线型结构”,3-6段则是“扇形结构”。《朱东润自传》(2015年全国一卷)1-3段是“线型结构”,3段至末尾是“扇形结构”,从几个方面来写朱东润先生传记文学观的思考与形成过程。而《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1-2段是“线型结构”,从第3段至文末,从几个方面来叙写陈忠实先生从1985年起开始,重建自我,产生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述的思考与实践过程。endprint
四、析品格
析品格就是鉴赏分析形象,即从传主经历和事迹中看到传主的性格、品质、性情、人格,从人格的角度对传主加以观照。析品格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抓住主要事件,高度提炼,二是联系社会,看到传主的人生追求和现实意义。具体来讲,首先要抓住传主在事件尤其是主要事件中的表现与细节描写,认真分析这一细节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与特质;其次是抓住传主的生存背景与作者的写作意图,要做到知人论世,结合传主的年龄、身份、传主所处的社会背景等来作出判断,也可借助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倾向对传主特点作出判断,最后还可借助文章评议性、概括性词句来分析人物。如《一个不能忘记的人》,全文三大段,第一件事情写卢作孚面对国人在列强条款下的屈辱,创办民生实业公司,走实业救国之路。第二件事写卢作孚在抗战爆发、国难当头之时,动员全体员工参加抗战。第三件事写卢作孚在北碚区进行乡村建设实验,设计并实施“乡村现代化”蓝图。从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卢作孚先生是关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爱国者,是脚踏实地、勇于实践的实干家,是具有现代意识超前思维的改革家,是目标高远、不懈追求并付诸实践的理想家。这些分析都是透过卢作孚先生所做的事情和他所处的特殊历史时代领悟到的。
五、知态度
知态度既指读者要读出作者对传主的感情态度,也指读者要觉悟到自己对传主的态度。一篇传记既包含传主的立场,也包含传记作者的立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会有自己的立场。因此读者要学会站在一定的立场上对传主的立场和传记作者的立场作出清晰的判断。这里的“知态度”当然包括读者对传主的态度和是否认同作者的态度。
以读《一个不能忘记的人》为例,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卢作孚先生实业救国爱国情怀的景仰之情,对卢作孚先生具有现代意识的“乡村建设实验”之先见之明充满敬意。读《一代通儒顾炎武》(2016年全国三卷),我们看到作者对顾炎武先生坚持独立思考、注重学术创新、不蹈袭前人的学术独立精神的由衷赞美,对其具有强烈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意识、“救民水火”的深情赞颂。
“态度”重在“感受”,感受到作者的脉搏跃动,与作者悲喜与共,既感受到了作者的态度,同时也会感受到自己态度的温度。
六、评写法
评写法要从传记的写作特色入手。主要包括传记的人称、叙述方法、描写方法、常用的表现手法、结构特色、语言特色等六个方面。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做出某一特色的判断并不难,难的是采用某一写法具有怎样的作用。譬如句子位置的作用,位于文章的开头点明主旨,领起下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蓄势(铺垫),奠定感情基调;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位于文章的中间的作用是承上启下、衬托、渲染烘托气氛、点明主旨。位于文章末尾的作用是总结上文、呼应上文、卒章显志。
人物传记的主要写法之一就是细节描写,它指对传主生活中那些细致而又特别富有表现力的典型环节所作的特写式描写。其作用是刻画传主的形象,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再现传主所处的典型环境和所表现的典型性格,呈现传主的内心世界,展现传主的精神品质,增强传记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如《谢希德的诚与真》一文写谢希德在编辑《十万个为什么》时,将“指甲大小”修改为“一厘米见方”,表现其追求精确的科学态度。《一代通儒顾炎武》写其暮年独居北方,依旧念念不忘“东土饥荒”、“江南水旱”,直到其逝世前,病魔缠身,他仍然以“救民水火”为己任,表现了一代通儒以天下为己任,对民族前途命运和民生的极大关注,诠释了其“天下苍生”的宽广胸襟。这些细节读来让人或感佩之至,或感慨系之。
七、探价值
阅读人物传记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让读者从传主身上汲取精神的营养和力量。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从传主印象入手,找出传主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出这种人生观和价值观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有何积极意义,是解读人物传记不可缺少的一环。
分析概括传主做出贡献、成就的原因或者其个性品质形成的原因,需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入手:主观原因多从个人的成长环境、天赋、努力程度等角度考虑;客观原因多从社会时代特点和别人的帮助等角度考虑。具体思考时应注意“三联系”:(1)联系人物生活的时代与社会环境,关注“相关链接”。(2)联系人物的成长经历进而感悟人物的心路历程。(3)联系传主与他人的关系。
每篇传记传主的“经历”不同,都会反映不同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即使是同一个人不同的事件,也是如此。从《一个不能忘记的人》中,我们看到在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背景下勇敢站立起来担负起救国之责的卢作孚,他是民族的脊梁,还从他“乡村建设蓝图”中看到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从《吴文俊的数学世界》里,我们不但看到好的人生导师会影响人的发展方向,还会看到科技创新或万众创新的思想的光辉。而从《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中,我们不仅看到落榜青年所应具有的人生梦想,还看到人要善于反思重塑自我的心灵超越。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为国、爱国、报国、强国、牺牲自我、奉献国家、追求真善美,独立思考、博采众长、平等民主、创新发展等等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文化基因以或反射或折射的方式映照出来,成为提高读者人生境界,促进社会发展的正能量。
上面所谈的七步程序,既可单独针对某一具体问题,也可综合运用,以便可以立体地解读文本。至于品析文章中重要的语句,那自然会在上面的解读程序中随文进行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