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理想
摘要:高校本科口译教学是翻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毋庸置疑的是,人们常常把口译教学看作外语教学的一个部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普通高校西班牙语教学开设时间比较晚,可用教学资源少,教材种类也极为有限。因而在这种状况下,就需要我们广大西语教师认真思考,努力探索出一条实施口译有效教学的新路。
关键词:口译教学 口译性质 口译特点 口译技巧
中图分类号:H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0-0005-02
口译是人类古老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人类进化的漫长过程中,由于沟通的需要,居住在不同环境中的各民族创造出了各自的语言。语言是人类最原始、最古老的创造。但是,各民族语言系统之间有很大差别,其语法、用词以及含义千差万别,无法进行直接的沟通,需要通过翻译才能交流。因而可以说,翻译活动与人类最原始的交流、贸易和战争一样古老,历史悠久。历史上各部落、民族与各国家之间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交流离不开翻译,所以口译的历史似乎同语言的产生一样源远流长。这种通晓两种或几种语言的“中介人”就是口译人员,在中国古代把他们称作“舌人”。16世纪西班牙国王颁布法令确定了进行口译活动者在其殖民地的合法身份。在历史上的各个时期,在世界各地都有口译活动。担任口译的人员提供的是有偿服务,但当时人们并没有认为口译是一种固定的职业,也没有将其定义为一种“工作”。担任口译的人主要是一些会讲两种以上语言的人,学者们将这种情况称之为自然口译。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建立教会学校和民国时期大力兴办外国语专门学校,引发了外语教学的两次发展高潮。第三次高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但这个时期的外语教学由于种种原因,也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穆雷于1999年完成的《中国翻译教学研究》对中国翻译教学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和反思,对中国口译教学的现状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对翻译教学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根据穆雷1999年的统计,全国有4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翻译课。截至2004年,全国口译教学的情况还没有公开发表的统计数字。2000年以来,有条件开设口译课程的院校逐年增多,口、笔译等课程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语言高校开花结果,所有这一切都为今后培养翻译人才奠定了基础。
一、口译教学现状
应该说,翻译教学与翻译的学科建设紧密相连。最初的口译教学目标单一,课程设置时间也较短,通常只开一个学期,最长的也不过就是一学年。而且大部分院校都把翻译教学和外语教学画等号,严格意义上的翻译教学根本不存在,口译研究更是被遗忘的角落。过去国内把口译作为一门专业来教的教学单位只有三所,很多院校不具备开设口译课的条件。但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口译的需求量逐年加大,学生对口译课有了新的认识,都想掌握这门高超的技能,呼声逐年高涨。鉴于此,教育部做出决定,将口译课变为外语高等院校各语种的必修课程,口语课不再受到忽视,现在已扩展到了多个大学,不仅仅局限于外语类大学。但是,口译教学的实施还都局限在初始阶段,没有理论的指导,没有教学研究,口译教学中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教学内容的设定等都在探索之中。2000年后,每年才开始有不同版本的教材出现,这表明,我国口译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的小语种教材仅局限于德语、瑞典语、日语、法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等,教材种类极少,主要针对从事外事,外贸、导游、军事等专业的口译人员。口译教材分为两类,一类以口译技巧讲解为主,另一类以口译实践练习为主。当时由于没有口译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教学非常混乱,教材不得心应手,教学又无纲可循,教师感觉口译课太难上了,可以说,那时的口译课缺少系统性和科学性是不可避免的。
我国口译教学之所以面对这样的困境和尴尬局面,主要历史原因是内地长时间内没有专门的翻译院校,口译教学理论和方法又相对滞后,教材种类稀少,供不应求。改革开放以来,各高校口译教学有了极大的变化,比以往有了质的飞跃,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材、重视程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进,这是个很好的势头。现在学生三年级开始上口译课,每周两小时,口译以题材为主;四年级仍然为每周两小时,第一学期主要围绕政治外交等进行训练,第二学期教授同声传译,每周外加两个小时,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做专题讲座,事先教师要求学生对该领域做译前的各项准备,并要求部分学生在每场讲座中做现场口译,以此来训练学生的口译及应变技能。
二、口译教学的性质
口译活动的性质决定了口译教学的性质。口译教学是利用学生已经获得的语言交际能力帮助他们掌握双语思维的转换和交流技能。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关键。由于“口译缺乏理论体系,又不成职业体系,教学与研究多从经验出发,不讲究科学性;教學队伍不稳定,从事研究者更是凤毛麟角,面对外语类毕业生的工作需求,口译教学显露出不少令人忧虑的弱势”[1]。
三、口译的教学目标
掌握双语思维和转换技能是口译的教学目标。口译的教学目标决定了口译教学的走向。口译是信息传播,其传播方式如下:
对话A方→对话内容→口译员→对话B方→话语内容
译员在信息交流中是一种特殊的媒介,就信息传播而言,如果没有媒介,传播行为就不能实现,因为在对话A方和对话B方之间无法实现直接的相互交流。译员媒介的特殊性在于他理解和表达使用两种不同的语言媒介,因此出现了口译中的智机能转换问题。在A、B语言先后交叉出现时,关键是如何进行有效的转换,这种转换也是一种技能。口译启动的是大脑智机能转换技能。这种智机能转换技能可以通过训练获得。智机能训练的基础是学员得具备双语语言交际的能力,训练的重点是逻辑、形象和灵感思维技巧,也就是训练学生在不同语言社团的交际中扮演好媒介角色。学生参加双语思维技能训练就如同学习游泳和开车一样,不能违反规则,学生要具备双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需要将整个翻译过程拆解成若干节动作,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并经过高强度的训练最终实现“上路”目标。方建壮说:“口译是一种高智力和高技能的活动,要在瞬间把握两种语言的转换,当场得到预期的反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口译课,是一门与口语、笔译、听力等课程紧密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课程。” [2]endprint
四、口译的特点
口译是现场即时工作,必须在讲话人话音一落就开始翻译,甚至进行同声传译,根本来不及查词典、参考任何资料,也不能上网搜索,或向专家、学者请教,而且还必须让现场的观众马上明白讲话人的意思,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口译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现场性和即时性。口译的另一个特点是不可重复性。口译信息的发布严格来说是一次性的。由于双方需要顺畅沟通,口译人员要口齿清楚、表达流畅、出口成章,要有很好的讲演能力和表达能力,西语口译人员在职业生涯中,要接触很多的不同国籍、不同身份、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亲临各种场合,谈论多种多样的话题,无所不包、无所不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在口译教学中有的放矢,学生更要掌握口译方面的多种技巧。
五、口译的技巧
(一)强化训练
要想成为一名好的口译工作者,学生就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强化训练,尤其是瞬时记忆能力,同时还要积累大量的词汇:专业术语、成语、谚语、熟语、缩略语、概念、定义、数字、套话、人名、地名、职称、组织机构名称等,这一切都需要强化训练。
(二)直译与意译
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德·纽马克说过:“直译没有什么错,没必要摒弃,只要能确保与原文的所指和用语对等就行。”口译中,领导人的讲话,重大外交表态、声明等,都要逐字直译,不能随便增删、跳跃、倒置,甚至更换概念、独撰,但一定要让译语符合语法规范。直译就是译文中保持原文的内容和形式,做到准确、达意、原汁原味。汉语和西班牙语中有着许多的共同之处,因此完全可以采取直译的方法。
例如:
君子动口不动手。
(译文)EI caballero usa su lengua y no las manos.
直译和意译是相辅相成的两个基本技法,不能直译时,我们自然就得采用意译的方法。
例如:这简直是太岁头上动土。
[直译] Esto es mover la tierra en la cabeza del emperador.
[意译] Esto es realmente una atrevida inpertinencia!
(三)省略
汉语和西班牙语的表达方式不同,句法和词法也有很大差别。在表达原文信息时,为了译语通顺、明了、简洁和地道,通常需要采取一些变通的措施,不仅可以加词,也可以减词。西语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忌讳重复,那口译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省略。
例如:我们必须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正确译法] Tenemos que saber analizar y resolver problemas.
[错误译法] Tenemos que saber analizar problemas yresolver problemas.
(四)注重口译中的跨文化因素
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跨文化的差异主要来源于生态学、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不同民族的居住环境、历史、社会现状、风俗习惯、文化和语言表达方式的巨大差别,给人们之间的交际设置了许多障碍,需要翻译逐个解决。汉语和西语中都有一语双关的修辞方式,翻译的时候,要想办法变通。
例如:En Burgos, sólo hay dos estaciones, la del invierno y la del RENFE.
[译文]在布尔戈斯,只有一个季节,那就是冬天;只有一個车站,那就是国铁车站(西班牙铁路网)。
在口译过程中,为了建立畅通的交流,翻译需要做很多的变通。跨文化因素在西汉口译活动中还表现在很多个方面,在这里不再赘述。
六、结语
综上所述,口译教学应以人为本,教师要帮助并训练学生建立口译需要的知识系统,训练他们的双语思维能力,授之予“渔”,而不是授之予“鱼”,这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差别,更是时代的要求。掌握口译的技巧,做到融会贯通,才能立于口译的不败之地。高校口译教师除了要借鉴英汉口译研究成果来感知西汉口译的共性问题以外,还要根据西语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人文方面的差异及其对西班牙语的影响以及与汉语的异同来探索西汉口译带有个性的理论问题。未来,国内外口译应用理论和技巧的研究,特别是小语种的口译研究,将会从无到有,实现具有跨学科性质的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方建壮.口译教学改革刍议[J].中国科技翻译,1998.
责任编辑:杨国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