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圣孟轲(四)

2017-10-23 01:10:23王蒙
当代贵州 2017年37期
关键词:性善论天意天命

亚圣孟轲(四)

王蒙

孟子的性善论基本逻辑是人心向善,邦国天下天然应该走向以善为核心的仁义之道,因为人性已经具备了善的元素与基因:良知良能。

孟子希望能用文化、道德,与文化道德的体现者圣贤、君子、士大夫,与掌大权却又无义战的诸侯君王之间取得某种平衡。

孟子这个希冀很难说做得怎么样,但是比没有好。即使如传说朱元璋读《孟子》时说过“‘臣视君如寇仇’之说不宜”,孟子的狠话还是传了下来,没有谁敢在上朝的时候念这个狠语,但是一个臣子会没事偷着说。

自古以来,有伯夷、叔齐这样的不合作者,有从比干到海瑞这样的坚持批评意见的臣子,有一次又一次的改朝换代。孟子的思想为中国古代的政治生活保留了活气、正气,也承认了即使封建专制之中仍然存在的缝隙。

孟子的性善论基本逻辑是:人心向善、邦国天下天然应该走向以善为核心的仁义之道。因为人性已经具备了善的元素与基因:良知良能。

良知良能是与生俱来的,是天生的,是先验的,是至高至上的天命与天意。人只有性善才走近天的伟大,只有符合天意才够资格为人,也只有将人性善理解为天意才能够成为善化德化的至高律令的颠扑不破的前提。

就是说,人性善,同时人必须性善,没有讨论余地,这是超人间的人性源头——天所决定的。

善是天定。天是善证。性是天赋。善是性生。

不仅个人天性如此,万民的政治趋向更是如此。孟子引用《诗经》与孔子的评论,说是“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这既是文化信仰、道德信仰,又是人生信仰、终极信仰、类宗教信仰。为什么说终极,因为把天抬出来了。孟子时代,有没有比天更终极更高端更根本的概念呢?有,就是更早时老子提出的道,孟子没有。有没有善的本性,是人的基本特点,而善性来自至高无上的天。善来自天,天子的地位与权威来自天,天是一切权威与信仰的根本,也是一切政治权力的正当性(如今天所讲的合法性)的根本。人性、道德、仁政、天命、自然就这样浑然统一,儿童品德、政论、哲学、伦理学、中华神学、教育学、公共管理学,就这样浑然无间。在孝悌——仁义——道德之间,在自然、素“朴”(这里有老子的概念)、人性——天性——神性之间,孟子代表的中华文化画了一个等号。性则善,善则天,天则义,义则无敌于天下。

孟子认为,你从哪儿体悟天命天意天机呢?没有比从人性之善上来悟天、悟终极、悟根本更好的了。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恭敬之心(或辞让之心)是何等美好动人,它们既有人间性又有崇高性即神性或终极性。

人性善性,这是源起,这是仁义的根据,这是归根到底,这是统一的度量衡,这是无敌的万能钥匙,这是核心价值,这是比生命更宝贵的瑰宝,这是人类社会最大的凝聚力、吸引力与足堪为之献身的精神高端,这是百姓梦:“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也是帝王梦:“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 / 李坤)

猜你喜欢
性善论天意天命
史籍中的糟粕——天意
Chapter 14 Realize your personal legend 第十四回 履行天命
从天命到性命:唐宋命论演变初探
原道(2020年2期)2020-12-21 05:46:56
浅论孟子的仁政与井田制、性善论思想
商(2016年11期)2016-05-04 17:27:31
从孟子“性善论”看“好为人师”的当代意义
浅析孟子的性善论
人间(2015年23期)2016-01-04 12:47:48
天意
小说月刊(2015年2期)2015-04-23 08:49:51
天意
小说月刊(2015年5期)2015-04-19 07:29:23
李健 『假如爱有天意』
天命夫人
小说月刊(2014年7期)2014-04-18 13: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