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说谎行为研究及启示

2017-10-22 11:47唐怡雯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说谎者谎言原型

唐怡雯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1-0227-01

在这几年间,越来越多人投入到对儿童说谎行为的研究中。儿童的说谎行为随着研究者的不断研究也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定义及理论支持。而这些研究为我们教育者及家长带来了许多不同的启示。而且,研究儿童说谎行为,这对儿童心理学领域的发展也起到了必然的促进作用。

1 说谎的界定

1.1 关于说谎行为的定义

“说谎”在《汉语词典》中的定义是:有意说不真实的话。

“谎言”在心理学中的定义:说谎是一种为逃避说真话带来的后果,对那些不愿让人知晓的事情进行掩盖、推托、搪塞、阻挠等等行为。

1.2 说谎与欺骗的关系

说谎和欺骗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谎只是改变了自己的言论,不会改变别人;而欺骗却是通过说谎等手段来改变别人的言论或行为,以此达到自己的目的。

现在看来,判定一个人是否说谎,要从三方面来区分,那就是:事实成分、信念成分和意图成分。大多数的谎言是没有过分的意图的,有的只是违背了事实;而欺骗则就是三者兼具,通过欺骗来满足自己的一些需要。

1.3 儿童谎言的说谎动机

对于儿童早期说谎行为,卢乐珍认为其动机主要表现为天真幼稚、争强好胜、虚荣性强、逃避惩罚、恐惧焦虑和利益诱惑六方面。说谎并非一生下来就会的,而是后天才形成的,这就与我们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了。再来就是,有的儿童说谎了,家长不觉得错误,反而觉得自己的孩子很聪明,这样就助长了儿童的说谎行为。最后,有些家长会帮助儿童来说慌,以便于来逃脱一些责怪。

2 儿童说谎行为的理论

2.1 命题理论

命题理论是这么认为的,说谎者的言论、动机和信念很大的促进了“谎言”的形成和发展。这样,“谎言”就产生了。

2.2 原型理论

原型理论通过三个语义成分定义了说谎的特征:(1)言语表述与事实相违背(事实成分);(2)说话者知道此言语表述是错的(信念成分);(3)说话者有意欺骗听者(意图成分)。这些年来,随着研究者对于这三个原型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儿童说谎这个论题上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观点。

2.3 民俗模型理论

20世纪80年代末,Sweetser的民俗模型理论发表了有别于原型理论不一样的观点,这个观点说明了社会文化对说谎行为的影响。“一种言语表述是否被认定为谎言不仅取决于说谎的原型成分是否出现,还取决于交谈发生的背景。”研究还表明,如果说谎者说谎的动机是好的,没有伤害其他人,这就不会被定义为谎言;而反之,如果说谎行为是为了去伤害他人,是恶意的,那就属于谎言了。

3 儿童说谎行为的研究

心理学家Clara和William Stern,他们通过对自己孩子的观察和其他家长的反馈,系统完整的研究了儿童的说谎行为。通过的许多案例的分析,他們觉得很多的谎言行为都不属于欺骗,而叫做“前谎言”。

儿童说谎研究的代表人物:皮亚杰。他是最早的对谎言对出定义心理学家。他通过“对偶故事法”发现,七岁以前的孩子看待说谎行为,只看谎言与事实之间的差距有多大,从不考虑说谎者为什么说谎,说谎的原因是什么;而七岁以后的孩子就回去探究说谎者水荒的原因及动机,他们把所有与事实不想符合的陈述都定义为谎言,无论这个谎言是善意还是恶意,是有意还是故意。

大多是的研究着都认为:儿童在三岁以前对于“谎言”这一词汇是没有完整的概念的,而四岁以后的儿童就能根据事实来判断什么是谎言,什么是真话了。

传统的道德教育告诉我们,谎言是不应该存在的。可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说谎其实是儿童自身发展的一部分,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善意的谎言,却能够大大的提高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情商。这样,儿童就面临了一个巨大的挑战,那就是什么时候才能说谎呢?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来运用及对待说谎行为呢?这可能就是研究者接下来要研究的问题了。

4 启示

4.1 正确对待儿童的说谎行为

实际上,儿童大多数只有在觉得害怕恐惧时才会说谎,这是儿童的一种自我抵御。而且,儿童一旦说谎,就会变的很茫然、很矛盾,在认不认错这一点上考虑很多,既想认错,又怕认错了之后会批评,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因此,在发现儿童有说谎行为后,不要去一味的批评,而要问清楚说谎的原因,用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儿童的说谎行为。

儿童的说谎行为已经不单关系着儿童的道德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也显示了儿童的心理状态。儿童可能会为了要跟他人有一样的表述而选择去说谎,这就体现了儿童的心理状态。对于说谎的儿童,不能不问事由的去批评、否定,这些不理智的判断机言语可能会给儿童带来永恒的心理创伤。不要把这些与事实相反的话全然当成是谎言,也不能定义儿童为道德有问题者。

4.2 引导儿童正确对待说谎行为

儿童为何会说谎?这主要是因为儿童不信任成人。因此,杜绝谎言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要让儿童绝对的相信成人。要做到让儿童信任我们,我们就必须先做到去信任儿童。

首先,儿童说谎大多起源于自己遇到的失败和挫折,这就要求我们要帮助儿童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失败也挫折。儿童如果提出要求,就要尽可能的满足他们,而实在满足不了的,也一定要跟儿童说明原因,不能断然拒绝,避免儿童因此而说谎。

再来,成人作为儿童的模仿对象,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则。我们在社会生活及与儿童的交往中就一定要做到诚实,不说谎言。这样才能成为儿童的好榜样。

最后,儿童常常会由于环境、情境的改变而去说谎。这就要求我们要给儿童创造一个轻松、愉快、安全的心理氛围,多与幼儿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

参考文献:

[1] 卢乐珍.儿童道德启蒙的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395-401.

[2] 史冰,苏彦捷.儿童欺骗的情境依赖[J].心理科学,2005年04期.

[3]刘伟,张振.儿童说谎行为及其干预方法的研究综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11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说谎者谎言原型
真与说谎者悖论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说谎者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原型理论分析“门”
揭穿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