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宜曼
摘 要:议题是群文阅读的核心要素之一。对于文言文议题选择和设计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可行性,这对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的提升,对平衡“文”与“言”在初中文言文课堂常规教学中的关系等都具有重要价值。进行初步实践研究时,运用比较法对选文议题进行选择和设计,是比较简单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群文阅读 文言文 议题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1-0062-01
1 选择和设计议题的重要性
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就是群文阅读。而其中的议题,就是一组选文中所蕴含的可以供讨论的话题。好的议题,既能唤起学生的阅读体验,又能激发学生共同阅读、分享的兴趣。议题不仅是群文阅读组文的线索,也是教学的依据,是群文阅读的核心要素之一。
选择和设计正确可行的议题,是进行初中课内外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个至关重要的先行环节。
2 文言文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可行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提高辨别能力的基础上提升文化品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文言文教学的意义非凡。此外,课程标准特别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5万字。405万字的课内外阅读,不仅指现代文阅读,更需要大量的文言文阅读以助于学生达成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时,在近年中考文言文阅读中,课内知识内容的考查变为课内外知识结合的考查,课外文言考查势在必行,且课内与课外的文言知识对接几个方向多元化。因此对一线语文教师而言,选择和设计正确可行初中课内外文言文群文阅读议题尤为重要。
近年来,人教版、语文版等多种版本的语文教材都进行了一定的修订,均不同程度地调整加大了“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特别是语文出版社于2013年9月启动的对语文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1—9年级)的修订,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将真语文理念融入教材,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旨归。而“重视古诗文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版语文版教材的重要特色之一。内容上,教材大幅增加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比重。七至九年级相关课文约占全部课文的40%,每册安排两个单元的古诗文,保留了原教材中反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短文,并把新课标推荐的40首古诗、21篇古文全部编为课文。同时,除了《语文》教科书,还有《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学习参考》和《语文同步读本》同时出版使用,四者互为补充、互为促进,切实提升中小学师生的语文教与学的能力。
3 文言文议题研究的价值所在
初中课内外文言文群文阅读议题选择和设计,确立的不仅是一个个较为正确可行的议题,更重要的是在搜集、筛选、整理选文和确立议题的过程中,相关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也在提升。此外,大量选文的收集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阅读素材,对学生文言文阅读“质”“量”提供了最有效的保证。
初中课内外文言文群文阅读议题选择和设计,对初中文言文课堂常规教学也不无裨益。
文言文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然而在文言文教学中,始终存在着 “文”与“言”的尖锐的矛盾,使一线语文教师深陷不可调和的误区难以抽身:或者把文言文等同于文言字、词、句,等同于古汉语知识,一味地教师串讲,学生背诵,重视的只是字词的解释、课文的翻译、语法的现象,文质兼美的课文被割裂成支离破碎的零散知识,尽失了它原有的系统性和审美价值;或者忽视了文言文的工具性,一味独树其“人文性”,结果矫枉过正,使文言文教学变成了培养学生传统美德的品德课。
而研究初中课内外文言文群文阅读议题选择和设计这一过程,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积极摸索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各学年的特点,更系统全面地掌握文言文“教什么”,更好地平衡“文”与“言”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关系,及时有效地补充常规文言文教学课堂的偏薄之处。
4 文言文议题选择和设计的初步实践
进行初步实践研究时,运用比较法对选文议题进行选择和设计,是一线教师在可以具体采用的比较简单有效的方法。比较阅读是把内容和形式上有着一定联系的两种或多种材料对照阅读,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阅读方法。在运用比较法进行议题选择和设计时,我们要把多篇文言文放在一起,在它们的内容、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其异同,从而确立议题。
笔者在对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进行群文阅读实践的过程中,把它与搜集到的《史记·留侯世家·张良传》《晋书·皇甫谧传》《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等古代传记放在一起,运用存异求同法,探究出诸多文篇中人们学有所成的统一之处——主观勤苦努力,以及一个好“老师”的引导勉励的重要性,从而確立议题。
但是要注意,在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进行群文阅读议题的选择和设计时,其根本还是要在教师对文本进行多视角、多层次的透彻解读的前提下,以保证议题议点与文本核心相符,这样确立的出的议题,才能让学生在阅读的范围更广阔,能以更深刻独到的视角审视所学内容。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王雁玲,任培,黄利梅.群文阅读教学中的“议题”:思考与建议[J].理论研究,2015,(5).
[3] 冯广建,王巧红.群文阅读“五步法”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的应用例谈[J].语文知识,2017,(2)上(总第337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