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晖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党的十八大之后,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更有大量的国有企业走出国门。他们在收获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文化差异所导致的冲突和管理的困难,不少“走出去”的企业遭遇了新情况新问题,给企业在海外的存在与发展带来了困扰。因此,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构建与国际化战略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为“走出去”战略提供保障,已经成为当前国有企业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加强与国际化战略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为企业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守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体系。而企业文化建设是这些理念、价值观体系的形成、塑造、传播等过程,总的说是一种理念的策划和传播。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加强与国际化战略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国有企业软实力,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使其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并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加强与国际化战略相适应的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是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化企业凝聚力的必然要求
“走出去”到更广阔的空间寻求生存与发展,是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必由之路,对于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国有企业走出国门,必须加强与国际化战略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建设,旗帜鲜明地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企业改革发展成就,为企业员工加油鼓劲、凝心聚力,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其次,加强与国际化战略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增强企业内部的组织意识,强化企业凝聚力。企业名称和企业标识都是企业文化的可视性象征,它不仅体现了企业的个性和风格,更是企业的象征。可视化的企业象征,加上企业制度、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等蕴含企业文化的载体,能够有效加强企业员工的团队意识和组织意识,强化成员的身份感和归属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2.加强与国际化战略相适应的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是提升国际竞争力、打造知名品牌和企业知名度的战略举措
企业文化对内具有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等功能,对外更是塑造企业形象的主要途径。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走出去”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是其必然趋势。而世界水平的企业不仅要具备强大的硬实力,更要具备强大的软实力。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企业入围世界500强数量稳步增长,2012年世界500强中国企业上榜79家,其中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43家;而 2017年世界500强中国企业上榜数量已经达到了115家,其中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达到48家,具备了较强的硬实力。但是,与一些知名跨国公司相比,国有企业在文化、品牌等软实力方面差距仍然很大。因此,加强与国际化战略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确保企业健康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战略举措。同时,通过企业文化,无论是外在的可视性象征,还是员工的行为与企业行为,都能够向外界传递企业信息,从而构建企业的品牌形象。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传播国有企业的责任与担当、传播国有企业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拼搏,传播国企正能量,塑造企业形象,展示企业风采,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国有企业只有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才能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提供强大文化支撑。
3.加强与国际化战略相适应的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是增强文化自信、实现跨文化融合的重要路径
企业“走出去”发展,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碰撞、冲突与融和问题。文化因素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主要障碍之一。据统计,在一系列海外收购活动中,约70%的并购因为种种原因失败,而文化的差异和冲突是导致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失败的主因。因此,加强与国际化战略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建设,是国有企业增强文化自信、实现跨文化融合的重要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是增强文化自信、展现文化力量的重要载体。在国际领域,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走出去”,参与到广阔的国际市场竞争,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树立企业正面形象,传播中华文化,塑造中国积极形象。对于企业自身而言,强化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凝聚员工力量,培育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的共同理想,加速企业与不同文化的有效沟通和融合。
二、国有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力量,重视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规律。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内涵丰富,既汲取人类文明成果,即世界先进企业管理科学的理念,又充分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既有普通企业文化的共性特征,又有其独特要素。概括起来可归类为五大核心要素:国际先进的企业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企业独特文化、地域文化。
1.国际先进的企业文化
世界上先进的企业文化具有普遍共性,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是对技术和产品的完美追求;二是对个性的尊重,促进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三是鼓励竞争,以绩效考核促进内部竞争;四是集体主义与对企业的高度忠诚。综合起来,现代先进的企业文化的一个关键是,以高薪吸納了大批优秀管理人才和科研专家,并为其发挥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使他们产生一种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注重创造和谐、合作的文化氛围。
2.社会主义文化
任何国家的任何企业,都不可能脱离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影响而存在,这些因素都会对企业文化形成重大影响。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是中国国有企业与生俱来的责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国国有企业的文化基因。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选择。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国家发展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集中提升和必然结果。国有企业的发展来之不易,离不开国有企业拥有的体制优势、政治优势、发展优势,这些是国有企业共性的文化基因,也是中央企业特有的文化优势,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中央企业的直接体现。endprint
3.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纵观世界各国,任何企业都和本民族的文化相一致,德国人的严谨让他们崇尚质量至上,韩国人的自尊让他们崇尚创新为首、国产为先。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直维系中国绵延不断的纽带,中国人讲究以人为本,讲究和,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讲究民族大团结,注重对人的主观动能动性的培养,注重团队的作用,正是这种本位思想的根深蒂固,造就了中国工人的主人翁意识,这也是西方企业望尘莫及的,是国有企业制度上的优势。因此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建设企业文化的国有企业,可谓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在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方面更易产生共鸣。借鉴、汲取优秀传统文化来建设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是挖掘和发挥积淀在国有企业职工中的民族心理,形成强劲的文化力,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4.企业独特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特有文化,每个企业的文化特色都是不同的。而每个企业特有的文化氛围、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以及其衍生出来的自己企业的价值观,都决定了所形成的企业文化是各不相同的、各具特点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不可能做到让两个模式一样的公司并存,即所谓品牌效应,这就意味着企业要打造自己的品牌,要有自己的特色,这才是企业的核心,也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文化有其独特性,是一套非常复杂的价值体系,具有难模仿性。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可以模仿,但企业文化不能模仿。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专长与技能的源泉,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驱动力。
5.地域文化
企业文化一定要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相适应。正所谓入乡随俗,只有与当地的文化相适应,企业才能得到当地民众的支持,企业员工才会在工作中多一份责任感,才会与领导者同心,才容易坚持把领导者的主导作用与全体员工的主体作用紧密结合,在统一领导下,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有步骤地发动员工广泛参与,从基层文化抓起,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全员共建。企业要努力使广大员工在主动参与中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认同企业的核心理念,形成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把地域特色融入到企业文化中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上下一心,企业才能在文化认同感的氛围下,开拓创新,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三、加强与国际化战略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建设路径分析
加强与国际化战略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建设,要在汲取世界先进企业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有企业的特点,注重发挥现有优势,克服障碍问题,最终实现以成熟先进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目标。
1.从战略高度重视构建与国际化战略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重视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把文化纳入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制度建设,加强顶层设计,以全球化的战略思维和开放视野,制定符合本企业特色且与国际化战略相适应的企业文化规划,提出明确的建设目标和建设路径;要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主管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要不断完善考核保障机制,形成战略清晰、目标明确、有序推进的企业文化工作思路,从而更好地服务企业国际化战略目标,将重视化为行动。
2.着力加强跨文化管理
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企业要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加强跨文化的沟通与融合。要详细了解进入国家的市场与文化情况,加强风险的识别,辨析文化根源,开展深度比较,找出文化特质,制定规避国际文化风险的对策预案,减少文化冲突和矛盾。要以包容的胸怀进行文化整合和融合,提炼核心价值观、管理理念,有效地团结、鼓舞和吸引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和拥有不同梦想的员工。要努力了解、适应并融入当地社会环境,遵守当地法律法规,适应当地风土人情,积极开展中外文化交流,相互借鉴、增进理解,与当地人民和谐相处。要通过建立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文化沟通渠道,与当地打成一片。比如组织中方员工与当地员工一起过所在地重要节日、举办庆祝晚会,不断拉近心理距离。要主动与当地政府、议会、民众、媒体和非政府组织建立良好关系,规避政治风险,改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3.培育和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
一是突出重点,培育和发展企业形象文化。要牢牢抓住队伍建设和制度管理两条主线,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处理好本国员工与国外雇员之间的关系,营造相互信赖、真诚合作的氛围,增强其对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认同。
二是加强培训,培育和发展企业人本文化。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员工培训,对企业所有员工进行文化、语言等方面的培训,尽量消除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发生误会和冲突的可能。
三是依法经营,培育和发展企业诚信文化。要将诚信融入企业精神和行为规范中,价值观诚信化,品质诚信化,宣传诚信化,服务诚信化,管理诚信化,塑造企业可信、可亲、可敬的形象。
四是深化改革,培育和发展企业创新文化。要培养整个企业组织的学习能力,大力宣传、鼓励创新精神,有针对性地培养创新人才,不斷实现企业的变革,不断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引领和聚合功能,有效地吸引、团结、激励和带动来自全球不同文化的员工,朝着本企业规划的伟大愿景奋力前进。
五是承担义务,培育和发展企业责任文化。要实现本企业与所在国均获得利益的双赢,同时使当地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甚至使当地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改进,所在国经济技术得到发展。这是一种国际主义精神,也是企业“走出去”应尽的责任,能够推动建立融洽和谐的文化氛围。
六是彰显个性,培育和发展企业独特文化。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提出自己的文化建设目标,培育形成独特的、具有鲜明特点的企业文化,进而打造使当地民众认可的企业品牌,以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树立品牌信仰,闪耀品牌光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