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
【摘要】本文就物理学科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核心素养,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体会,着重从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素养;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
简单地说,素养指的是沉淀在人身上的对人的发展、生活、学习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而核心素养又指什么呢?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指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成就(包括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科价值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学科核心素养是各门学科对核心素养的独特贡献。
初中生刚接触物理,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呢?在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核心素养。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加深理解)——不会阅读的学生是潜在的差生。
在物理课堂上,阅读即看物理书,引领学生如何去阅读物理书。阅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浏览,看并领会其内容才是阅读。例如:在讲《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节时,先让学生看书,并画出不明白的地方,然后让学生就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问,其中甲同学问:“0.01为什么写成10-2”乙同学说:“科学记数法”丙同学接着追问:“什么是科学记数法?”乙同学答:“就是一个大于1小于10的数乘以10的n次幂”。甲同学问道:“为什么是负的呢?”乙同学答道:“0.01要变成大于1,小数点得向右移动两位,数扩大100倍,要保持数大小不变,所以是负的”。甲同学点头明白了。逐步培养成学生阅读物理书的能力,提出问题,相互交流,加深理解。
第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不会思考的学生是没有潜力的学生。
思考能力是最核心、最根本的学习能力。能思考的人才是力量最无边的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指出:“教师的职责已经是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例如,在讲《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节时,学生对刻度尺的测量并不陌生,老师问道,“会使用刻度尺吗?”学生异口同声答“会”,老师说“好,拿出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长度”。这是学生开始测量,甲同学答道“25.9cm”乙同学说:“26cm”丙同学说:“25.5cm”……。老师说:“你们记入的结果都不对”,学生瞪大了眼睛问“为什么”老师笑而不答,聽见一位学生说:“25.90cm”“对了,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让学生在做中犯错误,然后思考错因,纠正,加深对物理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第三,表达能力——不会表达的学生是没有影响力的学生。
“所谓‘表达指的是,把自己内化了的知识以能够传递给他人的形式来表现的过程,或是由于外化而得以表现的内容。”表达首先意味着学生要有自己的想法、观点或思想、感情(由阅读和思考等活动产生的东西)。例如在讲《科学之旅》一节时,学生阅读完STS《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并总结出伽利略科学探究的过程。问道:“谁有想探究的问题?”其中甲学生问:“为什么一个篮球从万丈深渊落下,轨迹不是垂直的?而铁球是垂直落下?”乙学生答道:“有风”。丙学生答:“重量不一样”。甲答:“没风”。我接着拿了两张一样大的白纸,把其中一张揉成团,从同一高度下落,结果纸团先落地,学生忽然明白了,有空气阻力。
以上是我在自己课堂上的初步探索,还需要进一步的去挖掘。因阅读、思考、表达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一般能力,是所有学科学习的通用能力。它们与学科能力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工具与内容的关系。就能力自身发展而言,它们是基础能力,是其他能力的基础。这三种能力的基础打得牢固、扎实,其他能力的发展才能水到渠成。
注释:
①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②《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物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
参考文献:
[1]孙欣.高中生物学分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2]付敏玲.转变高中物理迷思概念的教学策略实践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8.
[3]潘敏慧.初中生物“特色栏目”教学中渗透科学素养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