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炎症性肠病在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2017-10-21 03:51王艳丽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17期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实习教学核磁共振

王艳丽

[摘要]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炎症性肠病在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来该院电诊科的实习生24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实习教学,研究组采用团队为基础的实习教学,进行实习效果的比较观察。结果 对照组采用传统实习教学后,核磁共振成像的阅片成绩合格率为66.67%,笔试成绩为(80.56±3.41)分;研究组经过团队为基础的实习教学后,合格率为91.67%,成绩为(90.48±2.86)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实习教学,采用团队为基础的实习教学,不仅可以加强诊断学知识的学习,而且可以增强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炎症性肠病;实习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4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7)06(b)-0090-02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特发性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直肠、回肠和结肠,临床表现主要是腹痛、腹泻和便血。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简称CD)和溃疡性结肠炎(简称UD),其具体的发病原因及其机制尚不明确[1],可能原因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感染因素和免疫因素。炎症性肠病的发病具有隐匿性,起病比较缓慢,临床的诊断方法较多,如病史采集、影像学、组织细胞学和内镜检查,其中影像学比较常用,尤其是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方法以无放射、可动态且全面地观察肠部蠕动的优势,因此在诊断炎症性肠病时得到广泛应用[2]。影像学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诊断疾病,但是影像学中常常存在“同病异影”和“同影异病”的特点,因此如何培养出优秀的新一代影像学医师,尤其是在实习教学中培养,是诊断科室的一大难题。该院采用团队为基础的实习教学,对炎症性肠病进行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2月来该院进行实习的影像学学生24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12名,女性6名,男性6名,年龄21~25岁,平均年龄23岁;研究组12例,女性7名,男性5名,年龄22~24岁,平均年龄23岁。两组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統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的影像学实习生采用传统的实习教学,通过实践和参与,结合理论知识,了解核磁共振成像诊断中疾病特点。

1.2.2 研究组 研究组的影像学实习生采用团队为基础的实习教学,将12名实习生随机分为3组,每组有4名,并且采用自荐的方式使每组有一名组长,负责协调和组织组内成员的学习情况。将实习教学分为自学阶段、讨论学习阶段和应用知识阶段。在自学阶段,提前一周给实习生制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让他们事先学习;关于学习内容主要是包括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的原理和炎症性肠病的特点两部分,其中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是一种新型的影像检查技术,其原理是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原子核因磁矩不是零而自旋出现塞曼分裂,发生共振后,某一定频率的射频辐射被吸收的物理过程,除此之外,通过磁场的调节,可以自由选择需要的剖面,尤其是对软组织的诊断具有很好的分辨力;克罗恩病在活动期肠道影像中显示肠壁增厚至少4 mm,黏膜内环、浆膜外环和肠黏膜都出现异常强化的特点,而且肠壁的分层改变成“靶征”或“双晕征”,肠系膜的血管变粗扭曲且淋巴结肿大明显,局部的肠系膜可以发现升高的脂肪密度;溃疡性结肠炎的肠道影像显示直肠周围出现脂肪密度升高的情況,邻近的肠壁有炎症且增厚的情况,而小肠没有发现跳跃性损伤[3]。在讨论学习阶段,根据自学情况,进行简单的测试,了解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以小组的形式根据参观学习和实际讲解的情况,展开问题讨论,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的情况,完善问题的答案,该答案获得小组成员的一致认可,且每个小组提交一份答案。在应用知识阶段,根据自学阶段和讨论学习阶段的理论积累,以实际病例为依据,让实习生开始阅片,并以小组的形式给予诊断结果,根据大家的结果,一一进行讲解与指导。

1.3 实习教学的评估

实习教学结束后,采用阅片的方式,让大家进行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并通过笔试考试的形式,评估实习教学的效果。

核磁共振成像的阅片:实行5分制,评估内容包括正常组织的核磁共振成像与异常组织的核磁共振成像特点的区分、描述病变的具体变化、根据病变情况作出诊断[4]。5分:发现了全部的异常组织,详尽地描述了病变组织,正确诊断出疾病;4分:发现了大部分的异常组织,基本上描述清楚了病变组织的特点,正确诊断出疾病;3分:将小部分异常组织遗漏或认错,对病变组织的特点描述含糊,正确诊断出疾病;2分:将大部分异常组织遗漏或认错,对病变组织的特点描述有缺失,没有诊断出疾病;1分:没有发现异常组织,基本上没有描述出病变组织的特点,也没有诊断出疾病;0分:没有发现异常组织且将正常组织当成异常组织,对病变组织的特点无法描述,也不会诊断疾病。得分越高,说明实习生对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的能力越强,且得分在3分及其以上,认为合格。

核磁共振成像的笔试考试:根据实习教学中学习的内容和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笔试考试,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实习生对基础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掌握越好。

1.4 统计方法

观察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的数据,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核磁共振成像的阅片成绩

研究组核磁共振成像的阅片成绩≥3分,即合格率为91.67%,而对照组为66.67%,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72,P=0.003),见表1。

2.2 核磁共振成像的笔试成绩

对照组核磁共振成像的笔试成绩为(80.56±3.41)分,研究组为(90.48±2.86)分,研究组的笔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34,P=0.04)。见表2。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伴随着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该疾病的癌变率也有逐年上涨的趋势。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炎症性肠病分为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两种类型。医学影像学是连接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纽带,该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5-7] ,尤其是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属于較为复杂难懂且临床应用广泛的诊断方法,因此在实习教学中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不断应用和转化,方能提高实习教学的效果。本研究采用美国Larry Michaelsen学者提出的以团队为基础的实习教学方法,通过自学阶段掌握炎症性肠病的基本知识要点和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的原理,更容易理解实际操作的技术要点;通过讨论学习阶段,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并推动实习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进程,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应用知识阶段,巧妙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结合,并不断转化,让实习生掌握并理解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疾病的要点。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习教学,研究组采用以团队为基础的实习教学方法,两者进行实习效果的比较,研究组的阅片成绩合格率和笔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对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实习教学,采用团队为基础的实习教学,不仅可以加强诊断学知识的学习,而且可以增强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阮水良,沈海燕,陆其明,等.2000-2014年我院炎症性肠病发病趋势及临床特征[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2):156-157.

[2] 鄧康.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与内科治疗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6,38(6):622-625.

[3] 曾美英,吴春根,程英升.炎症性肠病分子影像学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2(23):3424-3429.

[4] 贾润慧,周晟,陈晓飞,等.以团队为基础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实验与实习,2017,5(23):98-99.

[5] 韩瑞旸,曹玮.基于网络平台的数字化系统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6):909-912.

[6] 王笑,唐翠松,李伟,等.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和消化内镜对炎症性肠病诊断价值的评价[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25(12):103-105.

[7] 高新意.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和消化内镜在诊断炎症性肠病中的价值探讨[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6,17(5):131-132.

(收稿日期:2017-03-16)

猜你喜欢
炎症性肠病实习教学核磁共振
DSP在磁共振数据接收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断裂膝关节退变影像学研究
浅谈钳工实习的发展与提高
谈“角色扮演法”在神经病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超声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血清抗体检测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360例炎症性肠病及缺血性肠炎临床与病理诊断分析
汽修专业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技能大赛背景下的数控铣床实习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