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工作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议论

2017-10-21 12:41游顺斌
新智慧·下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德育工作道德

游顺斌

【摘要】伴随着现代社会人类思想水平的提升,“德育”成为检验人类素质高低的代名词,同时教学领域对道德教育的要求也愈来愈严格,因此教师从小学起就必须重视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施过程,紧扣每一细节特点,让“遵守道德,做文明人”的思想在小学生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但就目前的调查情况而言,很多小学生对“德”的概念未产生明确的界定,导致部分行为出现违规的现象,作为小学德育工作者,教师必须尽快抑制住学生的这些做法,从而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发挥正面的推动作用。本文即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小学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展开措施,争取做到贯彻落实、开拓创新,让学生从小就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对策建议

众所周知,德育工作的开展是否顺利是当代小学生整体素质水平高低的一个强烈缩影,所以为了更直观地向外彰显我国人民的素质底蕴,教师就必须从小学生抓起,尽最大地努力让他们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提炼出道德的意义及其重要性。所以,在做小学生道德思想的工作时,教师的首要之务就是传授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身辨别是非,看清善丑,成为祖国未来科技发展的关键支柱。

一、做到与时俱进,建立健全整体性的德育机制

对于学校这一大集体的管理,校长及管理人员实质上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为他们不仅仅要凸出自身的办学特色,还要做到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负全责,所以就目前来说,对小学生的德育教学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高层人员必须秉持“与时俱进”的潮流思想,制定出符合当下学生心理特征的德育管理机制,从而让他们在一个正规、阳光、积极的环境中得到心灵上的净化,唯有如此,小学生对“是与非”才能做出标准的判断。

例如: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手机、电脑等先进电子产品渗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自然很多小学生也会接触到这些内容,再者网络中庞大的心理对小学生的心理容易产生“致命的吸引”,从而导致学生沉溺于虚拟世界等恶劣现象的发生。经调查发现,很多小学生倚仗网络具有距离性与空间差异性,他们在一些公众平台上“大放厥词”,甚至会做出言语上的人身攻击等行为,这种做法对当今社会网络秩序的维持造成了无形的“威胁”,所以严厉整改小学生群体中的风气也是德育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也须从“网络”的方面切入,找到问题的核心,并利用先进的技术建立道德教育的网站,从而鼓励学生多多在这类网站中进行学习。同时,教师还可将一些伟大人物的丰功伟绩以小短文的形式贴到相关的网页中,便于学生的浏览与学习,继而让学生将其树立为自身的楷模,愈加明确内心道德思想的坚定。

二、换位思考,深入理解“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蕴意

对于我国的小学生而言,行为举止的管束是必要的,当他们的行为、言语、想法被“约定”在了一个正确而又广泛的圆圈中后,他们日后自然就不会明知故犯,久而久之,社会的道德风气就得到了改善。所以小学道德教育教师必须立足于全局,将“服务于社会”作为教学的口号与最终宗旨。这就不仅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外在行为做出鉴定,还要对他们的内在涵养进行深层次的激发。例如团结、合作、创新等精神是现下最提倡的发展风向,为促進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全面形成,教师仍需紧扣上述特征,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得到统一的均衡发展。

例如:一个班级至少囊括35-45名学生,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学生群体中,每个家庭的条件都是高低不等的,有生活富裕的自然就有清贫的。而对于那些家庭境况清寒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心理往往更加的脆弱敏感,他们对道德教育也往往更难接受,为了化解这一难题,教师必须采取特殊的方法让这些学生感受到“道德教育”的无限温暖。再者,小学生容易因为学习成绩的起起伏伏而对自身的学习失去自信,这将严重影响学生道德思想的树立。教师不仅要在学习上给予辅导,更要在心理上给予辅导和疏通,并且利用上课时间留意这些儿童的状态,以防学生的心理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剑走偏锋”。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深入的品味“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八字的内在含义,争取与各科教师都保持密切的联系,让学生的每门学科都能得到稳定的发展,从而为道德情操的陶冶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增强德育队伍的建设力度,确保硬性条件

作为德育教学的领导者,教师对学生的道德思想有着主导的作用,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义务,而学校也要对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更加严谨的要求,让学校未来的整体发展变得越来越可观,也博得越来越多家长的信赖,同时也让学校的办学口碑得到了广泛的宣传,进而一举多得。

例如:为了确保师资等硬性条件的高水平与高水准,学校须定期地安排相关的教师巩固自身的德育思想。当然,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教师也会遇到很多的新鲜问题,如: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碰瓷”现象常有发生,难道因为这种现象我们每次见证车祸的发生都要选择视而不见吗?显然,如果选择冷漠对待,是会确保自身的人身与财产安全,而选择上前帮助,则又有可能容易造成“好心办坏事”的后果,同时这一问题与“乐于助人”的德育工作也是相互矛盾的,所以作为教师,必须依照不同的案例带领学生领略“道德思想”的正确性,协助他们在不同的情况下做出不同的应变措施,从而既保证道德思想的建造,也维护了自身的利益安全。由此可见,德育教师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巩固德育队伍的建设则成为必要之事,学校只有将“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效率、创新能力强、理念新的德育队伍”进行到底,才有可能落实德育教学的每一细节。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与依靠,只有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乐观积极的心态,才能有效地挖掘学生所学知识的潜在价值性。因此,在小学时期的思想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秉持“德乃才的灵魂”这一原则,灌输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让学生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基础之上做到遵纪守法,从而有助于塑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德育队伍,最大限度地彰显出祖国“德才兼备”的人才特色。

参考文献:

[1]李祥兴,程晓敏.实效性视域中的中小学德育主体缺失及其对策[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1).

[2]李世奇.21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政策及其趋势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3,27(2).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德育工作道德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跟踪导练(五)(2)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道德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