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妮 刘艳琴 周珍如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微课”开始走进学生的生活,“微课”以其潜在的优势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本课题将通过调研、发放调查问卷、查阅相关资料等环节对中学政治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研究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微课堂是如何有效提高政治课堂教学质量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微课:策略
我们学校承担陕西省重点课题“新课程实践中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的子课题——“微课设计、制作及使用案例研究”,老师们积极实践,创造性的应用信息技术,推动了课改,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课改质量大幅攀升,得到社会上的一致认可。
一、选题意义:
新课程的实施不仅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变,更是实际效果的改变。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起到有效改进传统注入式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一微课进入到现实课堂中,“微课”一方面将长期形成的教学活动“碎片化”,可使学生快速置身于特定的认知任务之中,激发他们的认知内驱力,从而引发、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行为,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需求;另一方面又可以将宝贵的教学经验而以“微课”的形式帮助教师领悟教学真谛,迅速提高教学能力。
二、研究目标: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究政治微课的概念与内涵;探究政治教学中微课的设计,;实践政治课堂教学中微课的制作过程并撰写相关论文,学校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主要目的不在于验证某种理论,而在于帮助学生正确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快乐学习政治,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微课设计与应用的内在价值。
三、研究内容:
1.深入学习微课的概念:微课又名“微课程”,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2.掌握微课的特点:(1)课程短小精悍。(2)课程的目的性强。(3)课程的完整性。(4)课程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
3.微课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的设计——教师开始学习微课程制作的时候,应转变教学理念,掌握信息时代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的过程。
四、研究假设:
首先在我们本校普及微课概念,让教师们充分了解微课资源库发展与走向,在教学工作中推广微课的应用。其次,通过让一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恰当的使用微课,掌握微课的设计制作技巧,促进教师们的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最后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大量的政治课堂实践案例,选择适合提高学生政治能力的有效微课。
五、研究思路:
本课题从厘清微课概念,走出传统录像课例误区出发。引导教师们认识微课,进而开始微课的选择,设计和制作,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在课题研究前将制定研究方案,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具体分工,初步预计有如下工作:微课环节设计交流探讨,微课论文撰写,微课制作技术培训,微课资源库建设等等。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①报刊、网络上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资料。②在查阅有关“微课教学”和“微课创设”理论的文献基础上,明确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微课创设的特点和作用,明确其中教师角色的作用。
(2)行动研究法:通过自己的实践加以验证、修改、完善。精选教材,针对不同体裁课文设计各具特色的“微课”的教学方案,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践,分析微课的课堂实效性。
(3)个案研究法:筛选法。选取某些典型的微课材料片断,从教学设计到微课制作,再到课堂实践,进行微课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全程地跟踪分析评价,撰写成教学案例,为微课在教学中的确立提供实践依据。
七、研究步骤:
(一)课题准备阶段:(2016年12月-2017年2月)1.理论学习:学习有关微课的相关知识;2.制定课题方案:收集整理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拟定计划,写出开题报告。
(二)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7年2月-2017年8月)
结合教学中的实践情况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反思写出论文,最后形成中期报告。
(三)课题研究总结阶段:(2017年8月-2017年12月)
整理归纳、进行课题小结;对结果进行汇总,写出结题报告,将本课题的研究成果進行推广应用。
八、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本课题的负责人从事中学教育多年,是一级教师,同时在本组承担培养青年教师的重任,也是本组的中坚力量,具有较高的专业文化水平和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担任学校一线教学实践和研究工作多年,有很强的教学经验,具备承担课题研究的能力,并能保证课题研究的时间。
1、我校文献资料丰富,现代化研究设备和科研手段齐全,同时我们学校有几个“省级教学能手”,李康同志在这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因此我们可以就地取材。
2、课题组将研究的整个过程定位在“学习、设计、实践、反思”,为研究本课题,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学习培训制度、资料管理制度和评奖制度已经建立。这是本课题研究取得预期成果的制度保证。
3、邀请专家作报告、教师大会、骨干队伍学习班、专业部会议、教研组活动、教师自学等形式,开展校本培训,学习课程开发理论,拓宽眼界,提高思想,形成共识:调动全体教师开发德育课程教学方案开发研究的积极性和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