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从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开设“第二课堂”,针对学生个人特点对学生分档、分层次的管理等方面探讨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学生教育中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辅导员 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189-02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工作越来越得到重视。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和指导,成为新形势下辅导员应该重视的问题。因此,探讨高职院校辅导员学生教育工作的路径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主要因素有生源结构多样化、学生素质亟待提高、文化知识欠缺等。由于成绩的限制,迫于当前的整体就业状况和家长的要求,使得部分学生不得不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业[1] 。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社会各界对高职院校存在偏见。这使得在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自身带有负面的情绪,加上实际与理想的对比造成的巨大心理落差,使得这些的学生对辅导员的工作极为敏感,对其工作上的要求较为苛刻。
第二,就业形势严峻。对即将走向社会的就业者造成巨大的压力,高职院校的学生也不例外。加上成绩的限制,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对自身丧失信心,对未来感到迷茫,缺少奋斗目标,从而缺乏实际行动。
第三,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受重视。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得不到他人的肯定,自身价值感得不到满足,易产生心理问题和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情绪上波动较大,容易发怒。心理上也容易出现反抗心理及自卑等心理障碍。
此外,高职学生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个性鲜明,有创造性。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不易受他人意见的左右,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和意见,他们一般在文化知识方面兴趣不足,缺乏可行目标。而在艺术及技艺方面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兴趣爱好,对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度较高。如果在此方面加以培养和教育会有所成就。
第二,实践动手操作和执行力度较强。对文化课的态度较为反感,但是对实践课和活动课较为积极并踊跃参加。
第三,自我定位较为准确。能客观的认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并能立足于自身起点,踏踏实实的去努力。而非好高骛远,脱离实际[1]。他们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并且能将所学知识很好的应用于实践中。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这也是高职院校学生的优势之一。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学生教育中的方法与措施
1.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隨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今时代价值观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部分学生受到错误价值观的影响导致理想信念缺失,心理承受力下降。应该加强对高职院校生的锻炼。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有意识的增强其对抗挫折的能力,引导其正确客观的评价和认识自我。应该安排难易程度适当的工作,使得高职生从中既能获得信心,又能客观的认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辅导员应该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与特点,安排恰当的任务和要求,使学生从中得到赞许和认同,从而提升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
2.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克服传统意义上教师具有绝对权威的观念,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采用灵活的教育手段,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与学生进行真诚的心灵互动,避免过分管理控制学生而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师生之间应该保持足够的信任,高职院校辅导员应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条件,促使其形成独立思考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充分尊重学生人格,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
3.加强学生心理辅导
高职院校应建立相应的心理咨询机构,着力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多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乐观向上的情绪,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解除心理困惑和问题。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形成自我调节和教育的能力[2] 。
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由于缺乏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加上当前就业形势使得部分高职院校生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较强。他们往往不满足实习单位的现状,以条件差等原因不告而别。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自身价值观的引导,教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通过就业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明确当前的就业形势,以及未来可能面临就业问题时的解决措施[2]。
5.积极开设“第二课堂”
当前的职业教育,过于强调专业与市场的对接,而忽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忽视对自身文化修养的提升,丧失学习的动机。应该积极开设“第二课堂”,突出专业课在提升学生知识技能过程中的地位,引起学生自身对其重视。还要强调选修课在培养学生个人兴趣方面的作用,增大学生在选修课上的自主选择权。
6.针对学生个人特点,对学生分档、分层次的管理
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充分认识到每位学生自身具备的优点,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通过就业指导等方式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并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就业计划目标。通过对学生思想教育,引导其形成正确的看待世界、实现自身价值及明确生活真谛。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主体性,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进行教育活动。避免统一化和模式化的弊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廖明月.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探讨[J].商. 2013(12).
[2]李梦思.高职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方法浅谈[J].资治文摘. 2009(05) .
作者简介:达杰才仁,男,藏族,籍贯:青海杂多,职务/职称: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助教,大学本科,单位: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学生管理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