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春+赵小云+许晓静+沈佳+陈海艳
摘 要: 高职学生的职业认同是其职业成长的起点,与其职业发展密切相连。由于自我认知存在偏差,职业指导教育不足,校企合作力度不够,以及榜样示范引领欠缺,目前高职学生职业认同感不强,并具有显著差异。高职院校要从加强职业养成教育、深化职业指导教育、推进校企合作、树立职业认同榜样四方面着手,不断强化高职学生职业意识,提高其职业认同感。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职业认同 改进对策
职业认同(professional identity)是个体对于所从事的职业的目标、职业的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1]。职业认同的培养已被纳入我国职业教育人才目標和教育教学过程之中[2],它对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不仅与个人的职业决策、职业探索和职业成功等都有密切的联系,而且关系到一个人在复杂的职业环境中的适应性问题[3]。因此,本研究就高职学生职业认同的现状、问题原因和解决对策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职业指导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高职学生职业认同现状
(一)高职学生职业认同度不高
笔者通过编制高职学生职业认同问卷,采用Likert5点记分方式,对10所高职院校的1832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高职学生职业认同总平均分为3.64,即我国高职学生职业认同处于中等水平[4],表明高职学生职业认同度不高。另外,结合与多名高职院校师生的访谈结果看,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目标不清晰,职业动机不足,甚至一些学生毕业后改行。
(二)高职学生职业认同存在显著差异
笔者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职学生的职业认同在以下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1)高职学生的职业认同在年级上的差异极其显著,表现为随着年级的升高,职业认同水平呈现出“√”形状,即大三学生的职业认同水平最高,大一次之,大二最低。这体现出大一学生具有一定的职业期望,大二学生容易出现动力不足的问题。大三学生基本都奔赴各实习单位,职业价值观渐趋合理。(2)高职学生职业认同在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担任学生干部的高职生职业认同水平高于不担任学生干部的高职生。可见学生干部在组织、参与各项校园活动中,其各方面能力和整体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同时更能获得优质的职业资源,职业动机更高[5]。(3)高职学生职业认同在城乡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农村高职生的职业认同水平高于城市高职生。这说明农村高职生就业压力相对较大,对实习和择业表现出更加执着的追求。
二、高职学生职业认同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自我认知存在偏差。
高职学生往往因高考分数较低,进入高职院校就读。因此,某些高职学生自信心不足,甚至具有自卑感,在自我认知上存在偏差,自我效能感较低,专业学习兴趣不浓,职业定位不明确,对职业认同度不高。有些学生“破罐破摔”,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只为混张文凭,缺乏成就动机。
(二)职业指导教育不足。
有些高职院校不重视学生的职业指导教育,没有将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指导课程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或者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但是只有寥寥几个课时,甚至拿相关讲座充当课程,走马观花,囫囵吞枣,造成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懵懵懂懂,雾里看花。另外,高职院校在常规教育教学中忽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不注重职业目标引导,导致学生职业规划不充分,职业价值感弱。
(三)校企合作力度不够。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离不开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的平台锻炼下,学生能够锤炼职业技能,了解行业前沿,增强职业认知感。但是某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力度不足,校企合作局面还未完全打开,不懂得“走出去,迎进来”,闭门造车,裹足不前。长此以往,导致高职学生缺少行业实践和锻炼,职业视阈狭隘,职业意识淡薄。
(四)榜样示范引领欠缺。
心理学中的认同理论认为,人们看到与自己拥有同样特质的人获得成功,会增强自我认同感。在职业领域中获得一定成就的优秀校友无疑是在校学生学习的职业楷模和典范,能够为在读学生打下一剂强心针,增强学生的职业信心和动力。遗憾的是相比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校友工作开展较晚,大多未设校友会,没有建立健全校友库和校友交流系统,许多在职业上取得成功的校友资源未得到深挖细掘,校友的榜样示范引领作用不能得以有效发挥。
三、高职学生职业认同的改进对策
(一)加强职业养成教育,培养职业素质。
通过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职业行为习惯,培育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岗位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岗位的要求,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学校可以为在校学生设立“养成教育周”,根据专业特点制订养成教育周活动方案和目标,鼓励班级自拟养成教育主题,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同时学校要做好养成教育的监督、反馈和总结工作,培养学生的职业规范、职业操守。学生还可以开设养成教育课程,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端正学生的职业态度,提高职业素质。
(二)深化职业指导教育,提高职业规划能力。
从大一新生入校后即开设职业指导课程,使学生尽早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结合学校社团体系,打造特色校园活动,定期开展职业规划大赛,营造浓厚的职业氛围。认真做好实习双选会,加强实习指导,制定实习手册,明晰实习制度,实习指导老师通过实习日志等方式掌握学生实习动态,及时疏导学生的实习困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人”意识。加大就业推荐力度,将就业推荐与学生的在校表现挂钩,并制定相应的量化细则,激励学生自觉提高职业能力。
(三)推进校企合作,强化职业意识。
持续推进校企合作,对校企合作模式精耕细作,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为学生设立企业奖、助学金,成立定向培养班级,如“洲际精英班”、“蓝蛙班”等;校企联合开展学生职业技能比赛,特邀企业管理者担任评委;举办企业家论坛,搭建沟通平台,使学生拓宽职业视野,了解职业特征与需求,把握职业前沿动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不断锤炼职业技能,强化职业意识。
(四)增进校友交流,树立职业认同榜样。
学校要建立校友库,设置校友会工作机构,增进校友交流,邀请在职业领域中取得一定成就的校友来校举办沙龙、工作坊、讲座等,分享职业生涯历程与经验,传授职业发展方法,以自身职业轨迹鼓舞学生,为学生树立典型榜样,增强学生的职业动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水平。
参考文献:
[1]欧阳卫.江西某职院饭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调查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3):65-66.
[2]魏会超,秦兴顺.高职学生职业认同感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对高职院校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调查[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23(5):22-25.
[3]高艳,乔志宏,宋慧婷.职业认同研究现状与展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47-53.
[4]刘爱春,赵小云,许晓静,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认同现状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7(4):3-6.
[5]刘利,潘黔玲.高职学生职业认同教育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8):53-54.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专项课题“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C-c/2015/045),主持人:刘爱春。
通讯作者:刘爱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