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媛媛
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兴趣培养应该成为最主要的教学策略,没有趣味性学生就没有学习的主观愿望,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主观心理暗示对于美术学习是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的。美术教学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着欣赏和手工创作等,这恰恰可以提升小学生的艺術素养,对于学生的成长都是大有裨益的。
一、丰富教学资源
课程改革实施后,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意识到了美术课程的美育作用,积极地为学生去营造一个美术学习的环境,而这个环境的营造中,我们不能脱离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的培养。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小学美术教学中要以趣味性的课堂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例如在“寓言和神话”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就在引导学生为寓言和神话配图的时候采用了多媒体技术来丰富教学资源。单一的欣赏图片已经不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相反,有些寓言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些遥远,学生也并不一定可以读懂,而我则用多媒体为学生们播放了寓言故事的视频,在具体可感的人物形象面前,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理解教学内容来也显得容易了许多,这就为学生自己创作美术作品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很多美术欣赏部分,学生在一些作品面前会无动于衷,他们对于那些距离我们生活年代久远的作品并没有太多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丰富教学资源,不拘泥于课本,提升自我的业务素养,用一些现代化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教学手段去打开他们学习艺术的心门。
二、引导学生想象
想象是美术学习的主要构成要素,可以说,没有想象的童年是不完整的童年,小学生只有徜徉在想象的世界中才能感受到一个更加多彩而又奇异的世界。教师现在大多是将一些美术作品的结构进行机械化的传授,稍有偏离就认为学生的作品是错误的,尤其是在绘画制作中,教师宁愿让学生去照猫画虎,却不愿意让学生自己画出自己想象中的老虎的样子。
例如在“线条的魅力”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就引导学生去尽情的想象,因为单一的线条呈现出来的美对于小学生而言也许并不是那么的真切,而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了通过对图片画面中的线条分析,了解线条的形态以及纹理,从而使学生发现生活中蕴藏着的美。首先,我引领学生做一个拉线的小游戏,一根线可以变幻出不同的形态,学生可以将其想象为是小狗、小猫或者是各种其它的事物,在线条的不断变化中,学生才感受到了它带来的生活中的无尽的美感。游戏结束后我又让学生去想象,线条可以构成哪些生活中的美好的事物,学生们的好奇心理以及想象的心理被激发。
离开了想象的世界,学生的心理世界就会逐渐的失去色彩,黯淡下去,就会失去对于美术学习的意愿,也就没有了那种对于美的渴望,无论是性格的形成还是人生的处事方式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引导学生去想象,帮助他们建立起学习美术的自信心,这是教师的责任。
三、组织教学活动
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对于枯燥的课堂是没有任何兴趣的,小学生的天性就是爱玩,如果美术课堂带给他们的只有枯燥的理论传授,他们在教师讲解,学生倾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就会变得更加的麻木。只有在课堂上有着学生喜爱参与的活动,他们才会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故而,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积极的安排一些教学活动来满足学生的好玩心理,让学生可以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诗配画”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就用诗歌朗诵以及绘画相结合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去走进艺术的世界。我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吟诵诗歌,一个来为其配画,看看哪一组的同学配合得更为默契。学生纷纷参与其中,有的在朗诵方面有优势,就选择了吟诵,而同伴的配画有时还会使其不满意,在两人的配合下,他们的作品更加的符合诗歌的意境了。学生就是在这样的玩和乐中得到了艺术的陶冶,这样的教学活动也可以使学生全员参与其中,每个学生都为了自己的小组取得优胜做出了自己的一份努力,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美术活动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依从于教学内容,不能让学生在玩乐中忘乎所以,忘却教学活动的初衷。这些活动最好是以小组集体参与为主,让学生可以在一些合作性的项目中去感受团队合作的乐趣,去感受在集体中学习的欢欣。
总之,小学美术教学中,需要趣味无穷,需要教师去真心的为学生着想,打开学生的艺术学习的心扉,引导学生去驰骋在美术的想象的世界中创作美,发现更多的美。教师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丰富美术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道路上可以多一点欢笑,多一点鼓励。■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泽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