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力米热·阿布力孜
摘要: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作者的对话,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以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为主,不能用过多的讲解和强化训练来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这样的方式属于功利式阅读,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也违背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因此,语文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好领路人,加强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情感和人格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引导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挖掘小学生阅读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灵活性,开启学生积极情感的大门,帮助学生从对文本的最初理解能力发展到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以及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一、教师人格魅力的濡养作用
所谓的人格魅力,就是指由内而生发的一种人性光彩,它体现以个人的谈吐、学识以及风度。人格魅力的形成,需要养成式的培养策略,简单说就是从一点一滴的渗透养成,所以教师平时要多读书,积累广泛知识的同时,加强个人的人格修养。在日常与学生的交往当中,注重用自己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和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切记动用教师的“权威作用”去压迫学生,要用优雅的谈吐、严谨的行为和幽默乐观的风格去吸引学生,让学生懂得人格魅力的形成原因之一是大量的阅读,在学生对教师人格魅力心生向往的同时,产生对阅读的兴趣。
二、多元理解的教师引导作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首先要求教师能做到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因此,教师要吃透教材,用心解读文本,单凭看教参,而没有自己的意会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专业素养。如一些古代文学作品的精选文章,如果教师对作者的背景、人物的认识缺乏了解的基础,那么引导学生多元理解就是空话。多元的理解不等于爱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限,只有通过教学活动,来提升他们的认识水平,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启发,教师在观念上要改变传统一言谈的课堂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让学生真正做到与文本、与教师的平等对话。
三、引导方式的提高作用
1.恰当提问,引导学生挖掘其对文本的阅读兴趣。
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要将学生的表达训练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过程当中,让教师的提问引导与课堂的主要学习目标水乳交融,对于每个问题的理解,教师应当遵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观点,允许学生读课文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想法,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提问,自由问答,共同讨论,得出大家一致认可的答案,尽量给予基础知识较差的同学更多的表达机会。另外,要使学生感悟文本,首先是培养阅读兴趣。教师是文本的第一学习者,要感悟理解文本内容,分析开发文本,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教学才能游刃有余,才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因此,教师备课时,首先要认真地钻研文本内容,挖掘文本阅读的兴趣点和情感共鸣的关键点,抓住文章的关键字。 如《詹天佑》一文开头写道:“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全文紧紧围绕着“爱国”和“杰出”,简洁、深刻地揭示了全文的中心;《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从题目知道文章是围绕“炸”而展开。 它们都是本文的关键字,统览全局辐射全篇。只要把握住了这些关键字就好像小船夜航中找到了明灯,可以使我们更快地进入与文本的对话状态。
另外,教师提问要求具有开放型,强调阅读文本与读者的密切关系,可以采用这样的提问方式:“对于刚才朗读的这一段,大家有什么困惑或者自己的想法吗?”这是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之上进行思考,或者这样提问:“对于某同学提出的问题,大家谁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还可以这样提问:“课文里的情境在生活中遇到过吗?如果主人公换成你,你会怎样选择?理由又是什么呢?”这样的提问,能够加强阅读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有利于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的培养。
2.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的认知由肤浅向深刻认识发展。
教师虽然在阅读教学中要认真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的认知由肤浅向深刻认识发展,但也不能全部放手,要做到适当地点拨。例如面对浩如烟海的阅读材料,教师要对学生怎样选择阅读材料进行点拨?有的同学阅读进度慢,阅读质量也不高,教师要点拨这些学生如何提高阅读效率:每篇课文的学习目标是什么?侧重点是什么等,教师适当地给予引导与点拨,会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少走或不走弯路。
四、探究质疑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作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正面的思想情绪,也能通过阅读教学中的探求和质疑,拓展阅读学习的深度,从而帮助小学生形成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语文本身就是一门自由灵活的学科,语文学习的目的不单单是要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更需要心灵的触发和感悟,通过合理的质疑方式的培养能够实现学生由认知到感悟的过程,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探究力。例如通过情境教学、音乐伴随的美图等方式进行阅读教学,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又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读、精读,使学生体验到语言的优美文字的生动;结合阅读内容进行深层次的质疑,使学生能够产生与作品作者的情感共鸣,接受作品中丰沛的情感引导,使学生在阅读中享受美,发现美,为学生开启通往文学艺术殿堂的大门。除了课堂阅读,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适当的课外读物,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和作品,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读书,共同讨论书中的内容,欣赏作品中的美,对作品中的疑惑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形成初步的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小学语文教学新大纲》,明确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即小学语文是基础工具学科,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學科;在“文道统一”的思想指导下,提出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加强语文双基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特点和成功经验;提出应重视课堂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等等都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除了要对传统小学的语文教学有比较科学的认识以外,还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加以正确引导,真正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全国小学语文研究会秘书处.语文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