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古丽·亚库瓦尔
摘要:高中数学改革的策略就是让学生在创造性的自主学习,实践教学中学会观察、学会探究,学会从创新的角度发现问题。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运用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创新能力
教师用先进的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行为,打造人文课堂、求知课堂、生活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导向组织教学
教学进程中教师只有让学生乐学,让学生知晓“学习什么”、“为什么而学”、“怎样去学”教学才能产生实效,学生才会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探究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解决认知层面的各种问题,强化、运用所学数学知识的意识。譬如,在讲解“平面解析几何初步”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呈现澳大利亚的悉尼海港大桥和北京的卢沟桥图片,呈现下雨之后天上美丽彩虹的图片,呈现运动员打铅球的抛物线,行星围绕太阳、月亮围绕地球运转的轨迹,教师再亲自给学生演示抛粉笔头的运动轨迹等,让学生具体地感受到古今中外桥梁的设计,彩虹的出现、平抛物体等运动轨迹都和曲线有着很大的关联。然后告诉学生这些轨迹都和解析平面几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举措不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平面解析几何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融合生活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践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以此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进程中,教师务必从学生自身拥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出发,融合生活实践中的具体实例展开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进程中,教师完全可将学生在实践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引入到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贴近实践生活的情境中主动探究知识,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切实有效地解决这些与实践生活极为密切的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也就能够深刻地掌握数学知识。将数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生活融为一体,学生就会保持高度的热情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进程中理解、掌握数学相关规律,并不断提升自己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挖掘数学知识的内在引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数学知识的枯燥性和乏味性,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所在,从根源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摆脱高耗低效的教学现状。此话一语中的,很多初中生不喜欢数学就是因为不少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时照本宣科,不注重挖掘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不能让数学知识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吸引力,最终导致学生兴趣的丧失。对于体校生更为如此,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过于拘泥教材进行讲授,不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那教学效果的低下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数学教师更应注重去提高数学知识的吸引力,通过巧妙的方式引入知识,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把数学知识的魅力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形成强烈的渴望,以此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进行数学教学一定要注重挖掘数学知识的内在吸引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进而提高其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实施课堂教学对话交流提高课堂效率
实施师生对话交流策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共同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应有利于让学生学会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让学生学会做事,加强应用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让学生学会生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下一个有效的知识。传统的课堂设计,常常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记,教师考,学生背。”在这样教学下,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不能主动对话、沟通、交流。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需转变角色,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新的理念指导设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习内容,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自动的、建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等方面,应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参与探究问题。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分组教学,依据总人数把学生分成组,尽量利用小组优势,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让课堂变得有理有趣,师生互动,课堂变得热烈主动,使每位学生受益。
五、利用类比法构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都知道如果要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有关知识,都需要搭建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能够利用旧知识学习新内容,降低學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而利用类比法教学就可以有效地构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获得发展和提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利用类比法进行教学,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比如:在对球的概念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圆的概念与之进行类比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有效地理解并掌握球的概念。
教师引出球的概念,“与定点的距离等于或小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做球体,定点叫做球心,定长叫做球的半径。”球体的概念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头脑中难以有效建立起球体的形象认知,难以有效理解球的概念。此时,如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球的概念:“平面内与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是圆。定点就是圆心,定长就是半径。”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操作过程如下:在两个概念进行类比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想“如果我们将概念中的‘平面换成‘空间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呢?”这样,学生会进行不断地联想与想象,学生会不断地寻找两者之间的联系,在学生充分联想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有效地掌握球的概念。因此,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行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获得有效发展。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务必深入理解新课改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设温馨和谐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合作交流的方式主动探究知识, 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营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