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贵阳特色文化与大数据深度融合发展研究

2017-10-21 09:52杨帆
魅力中国 2017年43期
关键词:特色文化互动大数据

杨帆

摘要:“贵阳特色文化如何与大数据深度融合发展”其中的“融合”二字,客观要求两者具有某种属性上的共通性。就好比:一滴血滴在钢铁上是很难融合的,但把之滴进一碗水里,很快融为一体。血和水的共通性是它们能深度融合的关键因素。本课题调查核心——找到特色文化与大数据具备的共通属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市场背景之下,二者深度“融合”的必经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特色文化;大数据;融合;发展;互动

一、特色文化与大数据能够深度融合的关键因素

(一)二者在本质属性上的共通处。

1.人行为的产物。特色文化具有文化的本质属性,它是人为的事实,是人行为的产物;大数据的本质属性是基于人行为的各种数据集合。

2.价值性。特色文化之所以成其为特色文化,最基本的条件是它具备人所认同的价值;不是所有的数据都是有价值的,在信息时代,只有经过加工之后的数据才会有价值。大数据是数据的集合,这个技术的战略意义是将含有价值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特色文化与大数据在本质属性上的共通之处,决定了特色文化与大数据是完全可以“融合”的。

(二)二者在市场背景下的属性。

1.相同属性:交换性。特色文化是人行为的产物,它通过传承、传播以及人类沟通实现交换;大数据经过统筹后,被清洗与脱敏的数据,分门别类,经过加工的数据,被想要的人买走,这也构成了交换。

2. 不同属性:特色文化大部分包含文化的抽象性,而大数据却必须是具体的、精准的。

二、贵阳特色文化与大数据深度融合发展的现状

(一)贵阳特色文化传播与推广现阶段问题。贵阳特色文化既有的传播与推广现阶段问题主要体现在传播思路上。从贵阳市“十三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当中,可以得知贵阳已经提前着手开展贵阳特色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但其思路仍停留在单纯强调传播开去的阶段。这样的思路产生的基础是,假设受众都是认同贵阳特色文化传播内容的价值的,受众都是乐于接受这种价值观的,受众都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由于忽视了受众个体差异化需求,停留在假设基础上的既有传播思路,就会形成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据调查贵阳的阳明文化、生态文化和民族文化三大特色文化,其传播方法都是以展示为目的,大部分是以具体的文字、图片,视频形式广而告之。例如文字展示牌,公交公益广告牌,电视字幕,视频播放等单维度传播方式。政府所倡导的贵阳特色文化是否真正被人民群众接受,接受的比例多少,后期還需要如何完善……没有设置互动反馈的双向选择的循环渠道,就不能精确掌握受众文化需求,这样的传播是不能把贵阳特色文化中想要传递的价值真正地传递出去的。

(二)目前大数据用于贵阳特色文化的传播以及推广上的情况。以2017年贵阳孔学堂春节文化庙会和贵阳市观山湖区西南商贸城春节灯会庙市为例。大数据的作用还只停留在:市民可以下载相关的APP了解交通通行和人流量情况,有效解决游区拥堵问题。即便这样,大数据也只是实现了交通以及人流量信息的采集,办会搭载的文化的价值信息,是没有挖掘的,更不要说,采集到人民群众的情感体验满足程度的数据。大数据在贵阳特色文化的传播以及推广的过程中,没有全面实现信息的双向流动,即使一部分和民生接触很紧密的部门,设立了公众号等新媒体涉及到贵阳特色文化的传播,但因为忽视贵阳特色文化具有的本质属性以及市场背景之下与大数据的共通属性,以至于新媒体对贵阳特色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仍然处于平面的单向状态。只止步于与互联网而没有与大数据深度融合,这无疑是荒废了贵阳市的优势。

三、贵阳特色文化与大数据深度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以“精确传播”代替“单纯传播”的发展思路。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是一个数据包,时刻被分析和交换着信息。“精确传播”就是通过大数据,采集和分析每个主体的个人特点和需求,实现可升级式地传播。它强调在传播的过程中,更接近每一个独立的受众个体,贴近关照到每一个受众的需求和喜好,满足每一个个体差异化需求的传播思路。

(二)“互动”可以放大贵阳特色文化与大数据的“交换性”。贵阳特色文化的传播与推广本质就是“传-受”的单维度关系,“互动”就是把这样的关系变成双向的,其基本模式就变成了“输入-反馈-输出”。也就是把以前单向关系中的“我讲你听”命令式不循环,变成了“我引导,你体验,你反馈,我完善……”自主体验式不断循环推进的过程。大数据可以在这样的转变中起到巨大作用。更大的价值是,大数据在推进贵阳特色文化传播和推广与群众“互动”的过程中,也会因为与贵阳特色文化的深度融合,得到更大的价值。

1.为“互动”建立连接,实现意象数据的产生。没有反馈的单向、平面的文化传播与推广,忽视了市场背景下特色文化的价值性和交换性。文化价值性的判断主体是人,能成为特色文化最基本的条件是它具备人所认同的价值。贵阳特色文化的传播需要与受众的个人特点以及文化需求连接起来。要“互动”就必须以受众喜欢的互动方式打造链接二者的平台,连接的打造目的是为了了解受众的个人特点与文化需求。

2.建立连接,需要从情感体验层面破局。在市场的背景下,从商业发展的角度可以大体窥见互联网+时代的受众在需求上的巨大改变——消费者的需求从重视产品的“功能价值”逐渐转向了“情感满足”的体验式服务。中共贵阳市委九届五次全会提出把阳明文化、生态文化、民族文化打造为贵阳文化品牌、文化名片和文化亮点。这是以政策对贵阳特色文化的导引,其实质就是价值观的引导。某种意义上,这属于文化的“功能价值”,我们要打造的连接,必须是以满足人民群众情感的条件下建立的连接。在满足人民群众情感的大前提下,实现人民群众主动体验文化“功能价值”。只有在这种前提下,人民群众才会乐意与我们的连接对接,采集到的数据才能最大可能的反映出人民群众对贵阳特色文化要传递的价值观的态度和想法。建立侧重营造情感体验的连接的具体做法,可以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利用现有被市场认可的新媒体,即在已被广泛关注的新媒体公众号上增加贵阳特色文化满足人民情感体验的互动功能。例如,据调查贵阳微信公众号排行榜前10名的公众号,可以通过定制的形式,把贵阳特色文化的相关信息以故事的形式挂在这些“贵阳美食”、“贵阳那点事”、“爽游贵阳”等新媒体上,然后在它们对应的精选留言里实现数据采集。第二,重视游戏的高体验性。开发以贵阳特色文化为核心的小游戏的打造,把之投放在公交、咖啡馆等公共无线网络覆盖的区域。通过加载贵阳特色文化信息的小游戏的通关,得到网络密码。从通过的情况可以成功采集相关数据。第三,利用好数据民生综合平台。社区服务、教育、民政、社会保障、交通、扶贫、医疗、政务服务等试点领域的公共服务,都可以增加与贵阳特色文化传播为目的的连接。这些连接里,贵阳特色文化可以是以故事的形式,可以是以回答咨询的形式,可以是提供各类信息服务的形式。总之,就是要利用满足人民群众情感体验需求的途径,要有没有途径也要造出途径来的决心,抓住最适宜、最有表现力的形式,把群众与贵阳特色文化连接在一起,满足个性需求,才能把群众对贵阳特色文化最精炼的感受数据留下来。endprint

3.连接反馈数据后,互动真正开始。通过这些连接产生的数据,经过加工,可以让我们对贵阳特色文化在受众身上产生的影响有一个精准的了解,精准掌握价值观传递的进程和成效。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对群众的文化需求进行重新定位,我们可以再通过连接平台,主动地、精准地,甚至強迫性地介入和关照到每一个受众个体,进一步,我们还可以根据在互联网中该受众与其他群体的关联度,了解到受众在某一个圈子中与其他人的关系,并运用数据关系和分析方法,即时出台各种对应具体的措施满足人民群众的更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进一步调整、界定、包装贵阳特色文化的传播手段,利用大数据,把贵阳特色文化与人民群众互动起来,满足人民群众更加多元化的文化需求的同时,实现贵阳特色文化可循环式的不断升级。

(三)打造二者内在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循环式提升模式。

贵阳特色文化与大数据深度融合能最大程度上提升二者的内在价值,其着眼点是人民群众对贵阳特色文化的“关注度”,而关注度又集中通过“文化实践”被大数据采集。“文化实践”的市场化程度,关联着大数据产业化的快慢,从而相互循环升级。

对策建议:重点突出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把贵阳特色文化实践最大程度的与贵阳市大数据现有的十大重点工程捆绑在一起。这样做的目的是,借用政府重点投入的领域,建立贵阳特色文化的实践平台,可以为下一步建设文化大数据工程重点领域,建立数据基础。二是打造更多的商业模式下的“文化实践”互动连接和平台。不仅要引导文化企业建立“文化实践”平台,还要引导其他企业跨界建立自己企业与贵阳特色文化相关的“文化实践”互动连接。建立起包括出版、影视、演艺、创意设计等更大规模,更多情感体验的连接形式,从而形成贵阳特色文化更加综合的数据库,最后形成贵阳特色文化领域的大数据中心。三是以外包服务的形式,招标购买贵阳特色文化实践成熟的商业模式设计。

综上,深度融合贵阳特色文化和大数据的发展,其实质就是在代表贵阳社会主流的特色文化正确的价值导向下,积极主动地以情感体验、情感满足为突破口,建立双向连接,打造丰富的具有多元化、多样性的文化实践的平台,利用这些平台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力。重视文化实践,从中找到贵阳特色文化的发展规律,通过不断地文化实践,留下丰富的实践数据,通过大数据的加工,反馈到市场中去,必定同时带动提升贵阳特色文化和大数据的竞争力,从而实现二者价值的增殖,形成贵阳特色文化和大数据深度融合,稳定发展的大好局面。endprint

猜你喜欢
特色文化互动大数据
文化引领,构建和谐,实现园所特色发展
浅谈农村小学特色文化建设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财经类高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