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青年教师的成长途径

2017-10-21 19:01杨固安陈永红
教师·上 2017年9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经验理论

杨固安+陈永红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人曾问三个砌墙的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说:“砌砖”,第二个说:“赚工资”,第三个说:“建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后来第三个人成了有名的工程师。由此我想到农村里的许多泥工、木工,他们干了一辈子的活,到老也还是泥匠与木匠,我在想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他们的工作没有创新,只是在做重复的劳动,劳动一天换取一天的工资。这样的生活与很多教师也有相同之处,一辈子也最多是个“混饭吃”的教书匠,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理想与目标的问题,也有人生态度的问题,但重要的一点是没有找到成长的途径,走不出固有的圈子,尤其是青年教师应该警惕这种现象的出现。那么怎样才能突围呢?

首要的前提是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坚守教师岗位。最优秀的教师不一定是能力最强的教师,而是最有方向的教师,有方向的教师就会坚守自己的教育信仰:耐得住寂寞与清贫,热爱学生,扎根教室,用生命书写自己的教育人生。其次就是要找到教师的专业成长路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广阅读,汲取知识精神营养

教师应该是一个职业读书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程翔认为教师的终极目标是“文化人”。开卷有益,可眼下有的青年教师没有阅读的习惯,有的一年下来都没有阅读过几本书,即使阅读也是读应试技巧类书籍。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除了教材和教辅资料之外,其他书基本不读,他们只读题答题,久而久之,这些教師就会退化到和学生没有两样,唯一的区别就是你读题有答案,学生读题没有答案而已。教学不仅仅是一门传授知识与技巧的技术,它更是一门艺术。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启迪人类智慧的久经历史考验的教科书,阅读经典是提升教师素质的一条便捷通道。青年教师从学校受到的教育远远不能适应教学实际的需要,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到当前本学科的最新课程标准与前沿理论,拓展学术视野。青年教师如果能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多读读教育理论经典著作,就会在无形之中提升你的品位,丰富你的精神生活,强化你的人格魅力。

二、多实践,积累教育教学案例

要想学会游泳,就得下水。教师拥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如果不通过实践,那终究只是理论,实践出真知。青年教师要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用新的教育思想、理念去改进自己的教学。首先,要在课堂教学上实践,教育理论如果建立在教育与教学实践的坚实基础之上,那就不是空洞的理论。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的成功事例就说明了教育实践的重要性,比如他在教学中思考这样的问题:教学能否完成“既传授知识又促进发展?”,为了实现这个设想,他从改革教学入手,采用不同的实验班级进行探索,一边分析批判旧的教学原则、教材与教法,一边结合实际教学来设计和编写自己的教材与教法,最终找到了一条既能传授知识又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路径。其次,教师应该经常关注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从研究和改变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开始。如果一个学期用心去研究一节课,几年下来就会积累一叠叠属于自己的教案,也是自己实践的结晶。再次,应该多参加教研教改的实践,在与同行、名师的交流探讨中深化认识,提升自我。

三、深反思,形成独特教育机智

教育学首先召唤我们行动,之后又召唤我们对我们的行动做出思考。教师与学生要在生活中进行交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或者同行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深刻反思。反思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存智慧。个人不断地反思与追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不竭动力。波斯纳曾用“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样的公式来表达。在他看来,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他的专业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譬如看到学生上课打瞌睡,那我们应该反思他们为什么瞌睡?观摩同行的公开课,你思考要是你上,你会怎么上?我们的课堂到底影响了学生什么?学生为什么喜欢看课外书而不喜欢看教科书?手机进入校园影响上课,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怎么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从而才有产生批判性反思与顿悟的可能,让问题变为课题,在思索中寻求理论与方法,在实践中去印证答案,从而能够使人在思想上形成个人品质。

四、勤写作,展示提升自我

有了反思,就很可能会有写作的冲动,如果能随时随地将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形成文字,那必将是一笔了不起的财富,这是自我质问、研究与发现教育真理的一个重要过程,至少也是自己教育人生的忠实记录。一个教师,尤其是长时间从事一线教育的教师,有丰富的教育素材,有喜怒哀乐、有成败得失,有感悟也有思考和探索,只是缺少写作,没有整理,因而这些鲜活的教育智慧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没能留下痕迹,从而不能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

写作与前面所提到的阅读、实践、反思不是孤立的,坚持写作有助于我们记录所获得的知识和感悟,有助于发现工作过程中的新方法,有助于对先前的经验再反思,有助于将研究活动本身变为学习的话题。厚积薄发,经过一段时间的感悟与思考,就有可能形成一些理性的教育教学成果。

(作者单位 杨固安 湖南省桃江县第六中学;陈永红 湖南省桃江县大栗港镇中心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经验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