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艳平
小学数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精神的重要责任, 数学课应该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的活动过程。它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孩子需要一个自由的成长空间,创新思维也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才能最大限度地被激发出来。以讲授式、灌输式为主的教育方式过分限制了小学生的思考范围,在小学教学中,应积极营造和谐、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使小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应成为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教学方式。在课堂中,要善用有趣的游戏、画面、故事和笑话等创设合适情境,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促使他们在课堂中积极探索尝试,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培养创新意识营造良好氛围。课堂上我常常提出一些疑问, 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如“你能根据6加几的方法计算7加几吗?”“你知道三轮车为什么只有三个轮子吗?”同学之间也常常开展互相质疑活动。疑问使学生产生好奇, 好奇又使学生萌发出想实践、想创新的意识。产生疑问, 引起思考, 是学习的开始。疑问使学生发出求知的欲望, 开始了对新知的探求。探求的开始正是创造意识唤起之时, 创新正是从这里起步。
二、训练求异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求异思维就是要让学生不拘泥于形式,不守旧于框框,有独到的创见性、变换的思维和更新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应用题:“一个圆锥体的体积等于棱长是3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已知圆锥的底面积是27平方分米,这个圆锥的高是多少分米?”这个问题时,学生一般的解题方法是先求正方体的体积3×3×3=27(立方分米),再求圆锥的高27÷27÷1/3=3(分米)。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可以得出不同的方法,如1÷1/3=3(分米)。在教学中,为了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我经常自编应用题,或以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等变换练习形式来鼓励学生积极的求异思维。例如教学“修一条水渠2400米,前4天修了20%,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水渠还要多少天?”时,学生在得出一般的解题方法后,我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在得出其他解法之后,寻求一种更为简捷的办法:4÷20%-4=16(天)。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就是培养学生以多向逆向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富于创造精神的科学态度, 就是促成学生由模仿到创造的转化。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能, 学生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就是挖掘潜能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自己把要学的知识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
三、课堂巧设疑问,培养创新意识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在一问。”问题能够让学生感到疑惑,能让他们从一个已知伸向另一个未知,当然这个也是创新意识的起点。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去探索思考。如在教学“整数”时,教材上定义:零、自然数……是整数。此时就会有学生疑问:为什么在自然数的后面打上省略号呢?对这样的提问,我们应积极鼓励,并因势利导,举例苹果、桃子是水果,反之水果就是苹果、桃子吗?当学生们听到这样的反问之后,就会进行一番探讨,待讨论完毕之后,学生就会联想到自然数后面的省略号是表示整数不仅只有零和自然数,还有其他的数。数学需要灵活的课堂,本来数学答案就比较死板,所以需要在课堂上活跃,大胆提问,让学生有“有疑——无疑——新疑”的变化,既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又激起他们求新、求异的动力,从而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注重实践锻炼,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生的创新是一种内在的隐形活动。所以,必须要借助于外在的顯性的实践活动。当前,小学教学中有一定的模型、学习的工具,学生通过实践,不仅能掌握知识点,还能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力,发挥思维的创造性。小学生是喜欢玩的,对此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既能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又与教学知识接轨的游戏来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理解,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习生动有趣。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向抽象的过渡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一定的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看、听、摸、数、摆、量、说等以及多种器官的协调统一,去感受、去探索、去发现数学方法和规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器材,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在活动中将学生推向主体的地位,这样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充分发展。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可先让学生制作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的框架,然后分别挤压框架,会发现三角形因坚固没有任何变化,但是长方形却变成了平行四边形。经过这些动手操作,学生轻松理解了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
总之, 小学是培养学生智慧和能力的重要阶段, 教师要充分发挥作用, 以数学知识本身的艺术魅力吸引每一位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省桃江县大栗港镇完全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