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菲菲
【摘要】本文结合教师教学感悟,由浅入深地谈了教师如何通过运用“问题情境”“具体—抽象”“猜测—验证—应用”“算用结合”等一系列教学策略,在数学课堂上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问题情境 具体 抽象 猜测 算用结合
计算在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历来被视作极其重要的部分。因此,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教师总是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引导学生充分学习和掌握各种运算知识和与之相连的实际计算技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核心概念之一就是运算能力。由此可见,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尤为重要。
一、运用问题情境策略,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好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这一系列的过程,其目的是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和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的亲近枯燥繁杂的数学问题,将晦涩生硬的计算过程变成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这样,教师便做到了从生活中来,到书本里去,最终落实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授《小数加减法》时,教师穿戴食品店店员的服装和帽子出现在同学面前。一进教室,学生们都特别兴奋,我让学生们猜一猜,我是做什么的?学生们很快猜到,我是扮演营业员的角色,从而顺利的开启新课,一节课下来学生们情绪高涨,注意力高度集中。
需要注意的是,超越了学生年龄所能体会的生活的情境是不可行的。在情境创设中,要把学生的生活经验放在设计的第一位。只有这样,教师创设的情境才能够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搭建知识迁移的桥梁。本课中对于角色转换,学生十分感兴趣,因此积极踊跃参与活动,在这样的情境下,很自然地导人新课,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吸引学生进入积极求知状态,从而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将学生的注意力凝聚在了教师身上,让他们仿佛置身于自己的生活之中,激发出学生“我想算”“我要算”的探究意识。
二、运用“具体抽象”操作探究策略,理解算理,提升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不是只用笔来写来算的课堂,多媒体课件和学具的使用会让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中充分体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与技能。
例如,在教授《20以内退位减法》时,我准备了l捆(10支)铅笔和单独的5支铅笔,创设了一个买铅笔的情境,学生提出问题:妈妈买了9支铅笔之后,还剩几支铅笔?
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自主探索,在全班交流时,学生呈现出以下几种方法:
(1)把1捆(10支)铅笔打开,加上单独的5支,共有15支。一支一支的减,拿走9支,剩下的再数一数,还剩下6支铅笔。
(2)从1捆(10支)中拿出9支,剩1支,和没动过的5支合起来就是6支。因为10-1=9,1+5=6,所以还剩6支铅笔。
(3)还有学生是这样想的,因为15支铅笔中没捆在一起的有5支,所以把要拿走的9支分成5和4,先拿出这5支,再从剩下的1捆(10支)中拿出4支,因为15-5=10,10-4=6,所以還剩6支铅笔。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对知识的理解给学生提供思考与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们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开拓了思路。在讲授算理时,我注重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以及抽象、归纳能力。
三、运用“猜测—验证一应用”策略,渗透建模思想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根据这一原则,我运用了“猜测—验证—应用”的策略实施教学。通过运用这一策略,我成功的带领学生开始在课堂上建立数学模型。在这一过程中,我还时刻注意抓住机会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从而引导学生能够自然、熟练地运用他们新学的数学方法来学习新的知识。例如,在教授青岛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运算律》这一单元时,每一个信息窗都是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后,自由列算式,学生们思维开阔,能列出不同的算式来解决同一问题,并能清楚地用数学的语言把算式的意义表述清楚,我顺势引导:既然这些算式的结果相同,就可以用“=”连接,形成等式。接下来让学生观察这些等式的特点和规律,仿照再写出这样的几组等式,引领学生进行验证,从而总结出运算律的定义,达到应用的目的。当前几节课学生熟悉这一流程之后,后面学习运算律就毫不费力了。
四、综合“算用结合”策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实生活是数学这一学科的土壤,唯有在生活中落地生根,数学学习才能够成为有本之木,才能使学生爱上数学。所以,真正的教会学生“算用结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情境之中的数学,让计算与生活相伴,学生真正地了解到为什么要计算,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使用这种计算方法的道理,才能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例如,学完“乘法的意义”之后,我给同学们留下一个这样的问题:你的家里有什么数学问题可以用乘法的意义来解决?学生思考之后积极发言:
生1:我们家书架上有4把凳子,一把凳子有4条腿,一共有多少条腿?
生2:我们家有5个房间门,每个门有3把钥匙,一共有几把钥匙?
生3:我们家有5个窗户,每个窗户有6块玻璃,窗户上一共有几块玻璃?
通过设计这些“算用结合”的问题,学生开始思考、体会身边的数学,开始自然而然的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数学本就是来自生活,为解决生活问题而生的,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这里开始与生活融为一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