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本色数学 提升核心素养

2017-10-21 14:34姚荣金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数学化理性思维核心素养

姚荣金

【摘要】所谓“本色数学”是指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个性经历结合起来,它将数学知识融会贯通于具体的情境之中。本色数学教学力求在开放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数学,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体验数学,“生活味”与“数学味”和谐统一,让四基与创新能力和谐发展,人文底蘊与科学精神和谐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本色数学 数学化 理性思维 核心素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全社会日益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此背景下,数学教师应该探索生活化与数学化的最佳结合点,思考如何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真正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让“数学味”回归到数学课堂,追寻数学教学的本质,进行本色数学教学。

所谓“本色数学”,是指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个性经历结合起来,它将数学知识融会贯通于具体的情境之中,以人为本,以儿童文化为土壤,以兴趣为养分,以生命的发展为主干,以原初思维为枝节,以生活素材为叶蔓,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目标。它关注的是人的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以理为本。旨在“问题解决”

数学学习,在于学到一种思考方法,形成一种问题意识,取得一种成功体验。因此,本色数学要以理为本,即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自己探究、归纳中主动建构认知结构,进行“再创造”活动,引领学生品味数学本身散发的魅力,真正体现数学课的“数学味”。

例如,教学“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等规律性的内容时,在引导学生不完全归纳出规律或公式后,教师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反思活动材料的特殊性,通过举例验证、反思数学活动等方法以达到数学化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搭配》一课时,先从生活中的搭配问题,引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数学模型,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整堂课的设计彰显的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生活化”只是学习数学的一种手段,最终要为数学学习服务,即生活问题数学化。

二、以人为本。培养“主创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以人为本的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激活学生自身的内在动力,主动建构知识,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图形的周长》教学中,重点是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这是“静态”的知识。学生通过对身边不同学习用品的操作、比画,逐步建立周长概念,又通过解决与计算生活中不同物体表面的周长,动态生成正方形、长方形的计算方法。学生整堂课都在愉悦、开放的情境中“再创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这样的教学,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特点和已有生活经验,引领学生积极探究,合作交流,学生的创新精神得以培养。

三、以境为本。发展“理性思维”

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现实的,有意义的,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因此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机会的学习情境至关重要。

例如,一年级习题“小朋友们排成一队,小红前面有6人,后面有4人,这一队一共有( )个小朋友。”学生往往会做成:6+4=10(个)。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故事情境:

一天,鸭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鸭妈妈的带领下过了河,可是到河对岸,鸭妈妈一数,前面有6只,后面有4只。嗯!怪了,怎么只有10只呢?鸭子只数变少了。

“谁能帮鸭妈妈找一找原因?到底有几只鸭子?”

这时,学生兴趣盎然,稍作思考就明白鸭妈妈把自己给忘了。这样的数学童话情境设计,旨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理性思维,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关键和本质。

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数学知识都能还原为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的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真实的生活也不能等同于数学的本质,如果过度强调“生活味”,数学的力量与价值会显得苍白无力。因此创设情境要慎之又慎,在强调其趣味性的同时,更要强调其真实性与科学性。

四、以情为本。激发“审美情趣”

曾有一个案例,一位美国教师在教4+5=?时,一位学生回答说等于8。教师评价道:“很好,和正确的答案很接近!”由此可见,数学不一定是硬邦邦的对与错,也可以带一些感情色彩。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曾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将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采用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享受数学,从而热爱数学。

五、以趣为本,铸就“乐学善学”

儿童的心理特征核心其实就是一种游戏精神,即一种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精神,一种平等的精神,一种过程本身就是结果的非功利精神,这种游戏精神贯穿着儿童的所有活动。因此儿童的一切活动都是“趣”字当先。本色数学根植于儿童文化,富有童趣,意在把抽象的数学生活化,原初化,趣味化,让学生觉得是在玩中学,在生活中学,在游戏中学,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惬意感,获得相对安全的心理家园。

小学数学教学应以趣为本,将科学与人文相结合,创设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把教学变为一种正常的人际交往。把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转变为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头脑、数学的语言和数学的方法体验生活的过程,每堂课、每个教学环节都有相应的具体情境作依托,把严谨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丰富多彩的生活当中。

例如,教学《商不变性质》时,一位老师用趣味故事“告状”引入:

刚上幼儿园的红红回家向妈妈告状,说老师不公平,分糖的时候,昨天四颗糖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人分两颗,今天有8颗糖,分给四个小朋友,老师还是给了她两颗。红红认为老师不公平,你们说,老师分错了吗?

学生认为这问题真是太幼稚了,纷纷踊跃地和老师说着“浅薄”的道理。就这样,教师引领学生迅速进入“商不变性质”的学习氛围,还非常快速地直奔重难点,让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了商不变性质。这种“趣”中生“情”的方法使教材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铸就“乐学善学”品质。

数学课堂教学各要素和谐的整合是我们教学的理想境界。本色数学教学力求在开放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数学,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体验数学,“生活味”和“数学味”和谐统一,让四基与创新能力和谐发展,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和谐培养,不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数学化理性思维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浅谈如何将小学数学生活化
在数学化的学习活动中进行概念教学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和数学化的融合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中的做法和反思
过氧化钠的性质及产物验证探究实验
认知抑制与理性思维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