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存做准备

2017-10-21 21:52徐金贵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策略

徐金贵

【摘要】加强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是应时而生的,非连续性文本是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么教等是非连续性教学的基本问题,本文就此做了初步的解答。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 非线性思维 教学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兴起,多种复杂的信息和多样的表达形式常常交织在一起,而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迫使人们需要快节奏转换的阅读和表达方式。所以,阅读与使用非连续性文本就成为一种重要的生存需要。

一、非连续性文本是什么

非连续性文本的提出源自PISA测试,PISA测试中对文本格式是这样分类的: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混合文本、多重文本。但从我国2011版课标的表述来看,其“非连续性文本”的内涵与PISA测试不尽相同。课标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第四学段(7~9年级)中,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由此可见,课标里的“非连续性文本”还包含了PISA测试中的“混合文本”和“多重文本”,应该是指由文字、图画、清单、表格等元素组成的意义表达不连续的文本材料。

根据信息的表达方式,非连续性文本可以分为:单一图表,如公交站牌、车票、时刻表、导游图、旅游报价单、产品配方表等;组合文本,如产品说明书、实验报告等;多样集群,景点宣传单、产品广告、网页、论坛等。

从信息表达上来看,非连续性文本具有以下特征:

1.直观性。非连续性文本可以将深刻的内涵、复杂的关系、纷繁的信息等通过表单、图示、图画、简洁的文字等表现出来,简洁直观,一目了然。

2.丰富性。非连续性文本可以在有限的时空呈现多元的信息,信息丰富,信息量大。而像图画、表单等非连续性文本本身就存在很大的自主解读空间,从色彩、笔法、排列、横行、纵列等都可以做出不同的解读。

3.关联性。非连续性文本可以根据不同信息片段的特征选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它们之间又构成一种关联、互补的关系,形成一个多元呈现、相对完整的信息资料。

4.开放性。连续性文本具有“故事性”和“说服性”,具有鲜明的主体立场。非连续性文本主要是客观呈现资料,读者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判断,寻找信息,得出结论。

二、非连续性文本学什么

连续性文本具有鲜明的主体立场,要求读者顺着文本的思路往前走,对应着一种直线的、单向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思维方式,叫线性思维。非连续性文本没有鲜明的主体立场,呈现出相互连接的,非平面、立体化、无中心、无边缘的网状结构信息,对应着一种在多维度并列中、自由链接并思考顿悟的思维方式,叫非线性思维。所以,学习非连续性文本从根本上来说学习的是一种非线性的思维方式。但非线性的思维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是以相应的阅读策略来支撑的,这是非连续性文本学习的抓手。主要策略有三点:

一是提取信息。非连续性文本是多元信息的呈现,迅速、准确地根据需要提取信息是阅读的前提。这就要求读者掌握提取信息的流程与不同的提取信息的策略,主要包括:浏览信息,迅速了解信息全貌;检索信息,能够理出信息线索并找出与需要相关联的信息;定向提取,能够排除干扰迅速提取自己需要的信息点。

二是处理信息。非连续性文本是有关联信息的呈现,信息之间又留有若干的空白,需要读者自己去发现,这就要求读者能迅速发现信息之间的关联,并做出解释和推论。主要包括:信息关联,将相同、相近、相反、相连等信息组合成一个信息群;信息比较,将关联信息进行比较,并结合自身的经验,进行信息空白的解释;信息推论,在信息的关联、比较、解释中思考顿悟,形成信息分析结论,解决相关问题。

三是评价信息。在信息的提取和处理中,形成对信息的评价。一是对信息内容的评价,如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等;二是对信息表达方式的评价,如不同文本介绍相同内容,你觉得哪种更有趣,更喜欢,各有什么长处?

非连续性文本有着多种表达形式,每一种表达形式又都对应着一定的阅读策略,这要具体形式具体分析。但在不同非连续性文本的策略学习中,又需要把握非线性思维的核心。

三、非连续性文本怎么教

(一)强化非连续性文本课程意识

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在课标修订之后,才引起关注,各种版本的教材还缺乏一定分量的相关内容,更缺乏整体的编排。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强化非连续性文本的课程意识。

1.用好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内容。

我们现行的苏教版教材中就安排了“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内容,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写留言条、设计动物名片、调查校园绿化情况等。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现行教材中共有23处相关内容,其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2处,练习9处,习作2处。但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唤醒非连续性文本的课程意识。教师们应该从“非连续性文本”的视角,对教学内容进行开发,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如“设计动物名片”的习作练习,就不应仅仅是抓住动物特点进行介绍,而应该将搜集动物信息、处理信息概括动物特点、学习条款式或图文式介绍等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作为教学的目标。

2.自主开发“非连续性文本”的课程内容。

非连续性文本内容非常丰富,生活中无处不在。而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内容远远满足不了需要,所以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需要,适度开发相关的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内容,并系统化、系列化,作为学校的校本语文课程。如阅读旅游导览图、游戏规则与安排、医院就诊说明、购物流程与场地安排、活动宣传的制作等,解决身边的困难与问题等。

3.在“连续性文本”教学中渗入“非连续性文本”的课程因素。

连续性文本的学习中,其实也蕴含了很多非连续性文本的因素。如叙事文章的叙事脉络提炼,游记文章的游览线索,说明文章的表格运用,状物文章的主干与细节,还有绘本阅读、编写提纲、勾画人物图谱等。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描述绘制简图、添加简介等;课外阅读中让学生勾画人物图谱、做读书卡片;教学古诗时,结合插图理解感悟等。

(二)优化非连续性文本的课堂教学

近几年,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但观察教师们的课堂,我觉得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这几方面的教学:

一是关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与表达策略的教学。因为非连续性文本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师们在教学非连续文本时容易就事论事,如教学“说说广告”时满足于设计几则好广告,教学“药品说明书”时满足于学生会阅读说明书,教学“学校绿化调查表”时仅仅满足于学生能够填写调查表。而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应该是“授之以渔”,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与表达的策略作为教学的内容。

二是加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体验与反思。非连续性文本的开放性特点,决定了它的阅读过程是读者自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意义的过程,具有鲜明的主体性特征。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的学习,属于策略性知识教学的范畴,不是简单地知识获取或意义建构。所以,在非连续文本的课堂教学教学中要以情境贯穿始终,以活动为学习抓手,以反思为建构策略。

三是阅读内容和阅读情境的设计对学生来说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学生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需要超越学生生活经验的层面,直接指向学生阅读的陌生点、难点等,通过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内容选择与情境设计,促进学生深度的体验与反思。

(三)加強非连续性文本的生活实践。

在PISA阅读测试中把阅读素养定义为:理解、运用和反思文本,以达到增长知识,发展潜能和参与社会,达成个人目标。这里的阅读更多的是一种面对真实的生活情境时各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所以我们可以把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实践中涵养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素养。endprint

猜你喜欢
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三渗透,整合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资源
2016年高考“非连续性文本”考点前瞻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