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效率

2017-10-20 17:41黄成武
数码设计 2017年13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提升策略教学效率

黄成武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体系中,品社课程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不仅是实施德育教育的路径之一,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也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至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强化对该学科的重视程度,并致力于教学效率的提升,保障教学活动得以有效、有序地实施下去。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其的提升策略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效率;提升策略

前言:针对于品社课程而言,其往往是一门以社会生活为基础,推动学生社会发展、品德形成的综合性课程,是小学教育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也应有目的、有意识地提升教学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科价值发挥到最大,为学生们的综合性发展而助力。至此,在现阶段,对其的提升策略进行探讨,是非常必要的。

1构建师生关系。营造课堂氛围

1.1应突显学生本位。在开展品社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想构建起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秉持着生本理念,一切将学生作为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增进师生距离,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认真地听取学生的建议、想法等,不应用自己的强权来压制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被公正、公平的对待,逐步地增强对教师的信赖感、亲近感等,使师生关系得以构建。另外,无论是在课堂,还是生活中,教师都应爱护学生、关心学生、保护学生,以增强其在课堂中的专注程度,使教学效率得以大大提升。

1.2应掌握学生的特质、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有意识地与学生展开交流,了解其的兴趣、爱好,基础水平、学习特点等,从而实现因材施教,促使有效教学得以真正的落实。

例如,在与学生交谈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发现学生出现折树枝、摘花朵的现象时,教师就可以开展一个小活动,以让学生们认知到花草的重要性,使其为环境绿化而贡献力量,初步地强化其的道德品质,使教学效果得以持续性的升华。

2借助信息资源。深化学习体验

针对于小学生这一群体来说,其的形象思维往往占据着主导地位,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并未发育成熟,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的遇到困难,难以使最终的学习效果得以强化。而假如教师的教学方式依旧照本宣科的话,不仅不利于教学任务的落实,也难以使教学效果得以真正的提升。至此,为了促使教育目标的达成,在品社课程中,教师就可以将信息资源引入进来,更加符合于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规律,使其的学习体验得以升华,向高效课堂的构建迈进。

例如,在讲解《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以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播放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短片,工业成果等,引导学生观看,促使其在观看时有所收获,并集中其的专注力,使其的学习体验得以深化。借助于这样的方式,来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有效性,也能强化学生的理解、记忆程度,使最终的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得以持续地增强。 3开展实践活动。提升教学效率 小学教师在开展品社课程的过程中,也可以借助于实践活动的开展,来促使教学效率的提升,从而进一步地增强教学的感染力,使学生们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但是,在这其中,教师也应注意到,应将实践活动与教学内容有机地联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学的开展,向高效课堂的构建迈进。

例如,在讲解《崇尚科学,破除迷信》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组织作用,引导学生们开展一个故事会,以此方式,来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使其的学习效果得以深化。比如,教师可以让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与主题相关的小故事,在课堂上共享出来,以进一步地增强学生的认识,使其懂得辨别什么是科学、什么是迷信等,使教学目标得以逐一地落实。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新颖感,也能使其达到一个学以致用的目的,促使教学效果得以升华,使教学效率得到真正的提升。

4结合实际生活。实现有效教学

针对于品社课程而言,其都是以生活为背景、出发点的。至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也应认识到这一点,并要密切地结合实际生活,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生活化、趣味性等,使教学效果得以强化,促使教学活动得以开展下去。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有限,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应发挥出自身的效用,实现实际生活与品社课程的结合,促使学生得以更高水平的提升、发展。

例如,在讲解《灾难深重的中国》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发挥出引导作用,将实际生活与品社课程联合在一起,进一步地深化学生的认知,使教学效果得以升华。比如,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当学习了这部分知识之后,你有哪些感悟呢?”“你觉得这些历史事件,在现今生活有哪些意义呢?”促使学生思考、分析、讨论,使教学效果得以升华,達到提升教学效率这一最终目的。

结论:总之,小学教师在开展品社课程的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提升教学效率,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不仅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对其的成长、发展也有着较为重大的意义。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进一步地深化自己的认知,实现理论结合实践等,使学生们达到一个学以致用的目的,以在今后获取到更高层次的发展。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提升策略教学效率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培养乐学情趣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探究